【“科圣”生平/簡歷】 【入選理由】 導讀: 西方有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是西方之源,無古希臘文化,就無當今西方歐美世界,而無“三賢” 就無古希臘文化。 中國管“三賢”類的人叫“圣人”。西方有“三賢”,中國也有“三圣”:老子、孔子、墨子,無“三圣”同樣無華夏先秦文化,就無現在中國。 懂中國必從先秦開始,知“國學”必讀“三圣”經典。“三圣”經典曾被廣泛誤讀,本系列文章讓經典回歸本真,把經典讀“薄”,以89條箴言呈現。我們先從“三圣”開始。 一 “科圣”生平/簡歷墨子,姓墨名翟(dí)。生活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戰國前期(約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籍貫:墨子故里有幾種說法,現在主流認為墨子是魯國人(今山東滕州木石鎮人)。 職業/生平:是一名出身底層的“大匠人”,一位技藝高超的能工巧匠,同時,是一名學者,他創立了墨家學派。其著作《墨子》中“墨經”部分,對物理、數學、工程等均有涉及,而且水平很高。 因此,墨子搞技術、學理工出身,按其成就,稱得上工程師、科學家。 墨子也提出墨家的社會倫理思想,為思想主張、為信仰奔走,周游各國。故,墨子也是一名思想家與社會活動家。 著作:《墨子》 冠稱:中國“科圣”、“中國的亞里士多德” 二入選理由傳統中國人給人的印象是:重人文輕自然,重物質輕精神,重文才好言談(空談)而輕工藝惡實踐,從實際無原則(無信仰)。 但在中國先秦戰國時代,約兩百多年時間里,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活躍著一群人。他們如近代歐洲的清教徒一樣,生活儉樸清苦,卻精神飽滿、心憂天下,抱定“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信仰奔走四方。 他們親身參與生產實踐,諳熟“百工”, 精研工藝,會搞工程,對力學、光學、幾何等均有一定實踐和理論認識水平;他們提出平等“兼愛”等十大社會思想主張,創立學派,熱衷邏輯思辨;他們“貴義”行俠、“以德行義”、“苦而為義”、“死而為義”,追隨者為“義”不惜“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淮南子》)。 他們是先秦古人,但又讓人感到似曾相識。是的,他們的思想與行為與一些現代文明的價值觀是相通的。 約公元前381年,這個群體的領袖孟勝(墨家巨子),為忠于楚國陽城君的守城之托,抱守陽城而死,其下墨家弟子共一百八十三人,也跟隨孟勝為守“義”赴死,集體殉難。 他們是中國先秦的墨家學派,也稱墨家集團。這個學派的創始人,該集團的首任領袖,就是墨子。 他創立的墨家學派,在先秦是與儒家學說并駕并驅的“顯學”,“顯學”就是處于熱點、顯赫一時的學科、學派。 墨子墨家的工藝與科學實踐精神,墨家的認真篤實精神,對后世中國人參與工業實踐與科學探索,具有直接的精神價值。 其次,墨子還是: 中國“非儒”第一人。 中國邏輯理論第一人(老子哲學也有邏輯,但專門有研究辯論邏輯的是墨子)。 墨子還貢獻了“天”的信仰,把天塑為超越一切人的“神”。 所以,墨子還是中國宗教信仰第一人。 |
|
來自: 昵稱36242519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