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 請尊重原創, 合理合規轉發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件青銅器造型奇特, 就像是扣著的一個大鍋, 但上面還接有一根圓管, 上下貫通, 實際上它是被當作鼓座用的。 經查驗, 其上所鑄蟠螭紋 竟與山西侯馬晉國鑄銅遺址 出土的陶范范模上的花紋相同, 由此可證: 這是春秋晚期晉國宮廷中 使用的鼓座。 中國古代講究“鐘鼓之樂”, 鐘指編鐘, 鼓指的就是建鼓, 建鼓與編鐘等 配套共同演奏宮廷音樂。 這件鼓座就是建鼓的底座。 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 錯嵌社會生活圖案壺等 銅器上都有這樣的鼓的畫面。 ![]() ![]() 戰國(公元前475年一 前221年) 山西公安機關移交 山西博物院藏 ![]() ![]() ![]() ![]() ![]() 墓葬中同時有蔡等國器物 以銘文看又為鐘離器, 反映春秋晚期江準地區楚、蔡、舒、吳 鐘離的關系, ![]() ![]() ![]() 經修復人員拼對、粘接,復原成兩條 盤曲纏繞的青銅龍。 鼓目、翻鼻、張口 身飾魚鱗紋,尾盤卷為中空的錐體。 ![]() ![]() ![]() ![]() ![]() 枝江市博物館 復原 ![]() 河南博物院 供圖 華夏古樂團 建鼓舞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