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瓊 年齡越大,越是喜歡安靜,希望多一些獨處的時光,多一份舒適與自在、從容與淡然,回歸到恬靜、質樸的生活深處! 時間是有限的,是寶貴的。我們將時間分配給工作、家人、朋友,還有無謂的人與事,唯有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太少。我們生活的城市太擁擠、太熱鬧,想找個地方靜一靜,卻發現獨處在這個城市是如此稀缺。 抱怨獨處的時間不夠,是因為自己不懂得逃離人群,不懂得拒絕邀約,其實自己在社交圈并不重要,不需要用無意義的社交活動來證明自己人緣好,性格好,受歡迎。 如今的社會,最不缺的就是繁華與喧鬧,而最缺的是一方安靜的小天地,所以對于不是那么熟悉的人沒有必要裝親密、裝熟稔,其實大家都很累。如周國平先生所說:“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太累了。” 聚會的場面越大,越是枯燥乏味。獨處并不孤獨,真正的孤獨,是當你身處熱鬧的人群中,卻沒有一個真正懂你、關心你的人! 人生的最好色彩并不是熱鬧與繁華,應該是內心深處的平淡與安寧。選擇獨處,學會獨處,收獲另一番景象,領會生活簡單安然的真諦,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別人。 周國平先生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這樣的境界,唯有獨處時才能抵達。”獨處應該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是靈魂生長、智慧提升的必要空間。 享受獨處,因為可以花更多時間用書籍充實自己,擴大知識范圍,提升文化修養,充實精神食糧。無謂的應酬更多是在消耗自己,真正的朋友不會浮于表面,即使不吃飯,不見面也是彼此惦念,彼此珍惜。對生活的期望我們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不做高不可攀的夢,不爭無端的事,不參加無謂的聚會!靜下心,認認真真看一本書,豐富我們的心靈,將人生得與失之間,看淡、看開、看遠! 享受獨處,因為獨處的狀態是最舒服、最放松的,不需要小心翼翼、迎合遷就、強顏歡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滿足自己心理上的愉悅。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寫道:“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在獨處中,我們可以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喜好和情緒,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自由自在! 享受獨處,因為可以遠離紛擾,可以靜下心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審視自己,更好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作家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與蓬勃。”唯有獨處,才能與自己的靈魂安靜對話,才能打通人生的思想隧道,觸及自己的精神靈魂的深處,并保持內心安寧! 享受獨處,因為獨自咀嚼生活的味道,內心踏實,充盈!隨著時間的磨礪,讓我們不輕易向他人傾訴,若是親人、朋友知道了我們生活中的困苦,會為我們擔心、為我們煩惱。生活中那些驚天動地的傷痛,在別人眼中不過是隨手撫過的塵埃,人與人之間的經歷不同、閱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多數人是無法體會我們心中的苦悶和快樂。在獨處中自渡悲喜,這或許是我們難得的時機,或許是最好的療傷方式!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回歸自己,找到自己,或泡一壺茶,聞香品醇,悠然自得;或沐浴陽光,閉目沉思,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豁達;或看一場經典的電影,沉浸于電影的精彩情節,放松身心;或讀一本書,聽一小曲,寫一段字,詩韻生香。獨處,就是一個人的清歡! 歲月美好且短暫,愿我們在安靜的時光中,用情生活、用心感悟,讓我們的生命在獨處、簡約的清歡里悠然綻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