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10月,同民黨新軍閥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的中原混戰(zhàn)結(jié)束后,蔣介石將原西北軍之孫連仲部收編為第26路軍。1931年春,第26路軍由山東調(diào)到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qū)和紅軍的“圍剿”。在紅軍反“圍剿”不斷取得勝利和全國人民抗日反蔣浪潮推動下,有中國共產(chǎn)黨工作基礎(chǔ)的第26路軍1.7萬余人,在中共蘇區(qū)中央局和中革軍委的指導(dǎo)下,由該路軍參謀長趙博生(共產(chǎn)黨員)和旅長季振同、董振堂及團長黃中岳等率領(lǐng),于12月14日在江西寧都舉行起義。起義后,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5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肖勁光任政治委員,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趙博生任參謀長兼第14軍軍長,劉伯堅任軍團政治部主任,黃中岳任第15軍軍長,鄺朱權(quán)(后叛變)、黃火青、左權(quán)分任各軍政治委員。寧都起義,有力地打擊了蔣介石的反對共產(chǎn)黨的政策,使紅軍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 ![]() ![]()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5軍團 (1931.12—1932.3) 1931年12月14日由國民黨第26路軍寧都起義部隊編建。轄3個軍,約17000人。翌年3月歸建第1方面軍。1935年7月縮編為紅5軍。11月,與紅33軍合并,歸建第4方面軍。 軍團總指揮 總指揮 季振同 副總指揮 董振堂 政治委員 肖勁光 參謀長 朱冠甫 趙博生(后) 政治部主任 劉伯堅 第13軍 軍 長 董振堂(兼) 政治委員 何長工 參謀長 劉耀曾 政治部主任 何長工(兼) 第37師 師 長 郭如岳 政治委員 李 濤 歐陽健(1932.1.任) 政治部主任 鄺朱權(quán) 第38師 師 長 李教澤 政治委員 劉 堅 第14軍 軍 長 趙博生(兼) 政治委員 黃火青 參謀長 朱冠甫 政治部主任 黃火青(兼) 第40師 師 長 邊章五 政治委員 程子華 第41師 師 長 李錦亭 趙志奇(1932.1.任) 政治委員 李翔梧 第15軍 軍 長 黃中岳 副軍長 張少宜(張紹毅) 政治委員 左 權(quán)(兼) 參謀長 肖世俊 政治部主任 左 權(quán) 第43師 師 長 盧壽椿 政治委員 高自立 第44師 師 長 蘇 進 政治委員 唐天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