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吳應海 ![]() 吳應海,江蘇東臺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全國中考語文試題研究中心成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雜文學會會員,鹽城市作家協會會員。讀師范學院時就開始寫作,先后在《人民日報》《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羊城晚報》《新民晚報》等國內主流媒體發表散文、雜文、時評4000多篇(次),作品入選多種文集,并有文章入編高中寫作教材。同時在《中學生學習報》《語文報》等學生類報刊上發表許多作文指導類、閱讀指導類文章,主編、參編各類圖書100多種。 名師命題![]() 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以北方城市的一個平民社區——光字片為背景,講述了周家三兄妹等十幾個平民子弟在近50年內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人們一邊觀看此劇,一邊感嘆:人世間有情義,人世間有溫暖,人世間有善良,人世間有感動…… 請回顧你的成長經歷,以《人世間,有 》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題目點撥題目中的“人世間”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呢?請將你的體驗和感悟篩選后進行補題,比如可以把題目補為《人世間,有血濃于水的親情》《人世間,有永不放棄的愛》《人世間,有堅強的行走》《人世間,有不懈的拼搏》《人世間,有守望相助的團結》等,然后進行構思和寫作。 在文體選擇上,可以寫成記敘文,通過寫人記事來表現主題;也可以寫成議論文,針對某種現象提煉觀點,然后通過具體的論證,證明自己的觀點。 滿分佳作一人世間,有對生活無盡的熱愛 山東淄博臨淄區雪宮中學 董子涵 ![]() 我每日放學必經的巷子里,前不久開了一個糕點鋪,黑底黃字的木制招牌簡單樸素,鋪子前的向日葵黃艷艷的,甚是奪目。糕點鋪里,一個女人忙前忙后,臉上總漾著淺淺的笑,為嘈雜擁擠的小巷增添了一抹亮色。 女人是從鄉村來城里打工的。她賣的糕點只有三樣:紅豆糕、綠豆糕、南瓜糕。帶著熱氣的糕點,被分門別類地擺好。店里沒有尋常糕點鋪中的粉塵污穢,總是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她的衣著也極干凈,圍裙臟了,袖套臟了,她會及時換下來——她備了好幾套工作服。因為糕點精致可口,所以糕點鋪生意不錯。 一日午后,陽光暖暖的,小巷里難得的靜謐,我在糕點鋪旁的樹下等朋友。這時,一位老奶奶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到糕點鋪前。女人見了,忙迎上來,笑瞇瞇地問:“老人家,今天還要綠豆糕?”老人點點頭,然后把目光轉向店鋪旁的向日葵,問道:“你喜歡向日葵啊?”女人正麻利地裝綠豆糕,聽見老人的話,笑著說:“是啊,我就喜歡這向著太陽生長的花。”老人繼續問:“孩子他爹還整天躺著嗎?”女人的笑容更加燦爛了,說:“已經能坐輪椅了。”我聽后,驚呆了。我不知道這個女人的丈夫怎么了,這個女人承擔著怎樣的生活壓力,但她一直笑對生活,用她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擔。看著女人忙碌的身影,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送走老人家,女人拿起一把剪刀,輕輕走到糕點鋪旁的向日葵前,俯下身子,認真而專注地修剪起發黃的葉子。看著迎著陽光絢爛綻放的向日葵,女人一臉的滿足。 此刻的她,哪有被生活重擔壓迫的狼狽與窘迫,只有對生活無盡的熱愛。在向日葵的映襯下,那個纖弱的身影突然美得不可方物。 “生長古墻陰,園荒草樹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陽心。”生活再難,也要做一株向陽而生的花。 【與你分享】 ![]() 該文寫了一位糕點鋪的女主人在遭受生活磨難時仍認真地打理著糕點鋪,同時不忘侍弄鋪子前的向日葵的故事,表現了女主人積極樂觀、堅強不屈的品質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文章語言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表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字駕馭能力。其中,“向日葵”這個意象與整個故事以及文章的主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作者的匠心。 (牟維和 薦評) 滿分佳作二人世間,有不懈的拼搏 遼寧大連楓葉國際學校 王玥琪 ![]() 常有人說“生命在于折騰”,我想這“折騰”指的就是拼搏吧。是的,人世間,有不懈的拼搏——不用盡全力去拼搏,哪會得來精彩的人生? 9月28日,學校舉辦了一場運動會。我對運動會一向不感興趣,于是,手拿一本課外書,遠遠地坐在了看臺靠后的位置。 “啪”,一個短促有力的聲音將我從精彩的故事情節中拉了出來,原來是4×400米男子接力賽開始了,只見8個參賽選手像離弦的箭沖了出去。不一會兒,我們班的李成就把其他幾位選手遠遠地拋在了后面。李成在我們班一向沉默寡言,沒想到速度這么快,難怪能跑第一棒。我禁不住為他喝起彩來,身子也向前移動了些。 我們班跑第二棒的是王宣,此刻,他在接棒的位置伸腿彎腰,做著熱身運動。李成剛跑到接棒區,他便接過接力棒,奮力沖了出去,真是一分一秒都沒有耽誤。可是好景不長,半路竟殺出個程咬金,三班的景逸超過他,排在第一的位置。我的心提了起來。 看到跑第三棒的是張弛時,我放心了。張弛在我們班耐力最好,跑個1000米都輕輕松松的。可是,令我大跌眼鏡的是,剛跑了200米,張弛看起來就有點兒體力不支,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怎么了?胃病犯了嗎?能堅持嗎?我為他擔心起來。張弛漸漸落在了其他選手的后面,排在第六的位置。我有點兒著急,和大家一起站起來,大聲為他加油。張弛聽到我們的加油聲,咬緊牙關向前沖。我想,如果可以的話,我一定把自己的力量傳遞給他。 “快看,劉春追上來了!”是的,是跑第四棒的劉春,只見他閉著眼,抿著嘴,咬著牙,邁著大長腿,奮力向前沖。他就像一道閃電,陸續超過前面的幾位選手,距離第一名還有50米、40米、30米……終于,劉春一個箭步超過了最前面的選手,接著用盡全力,沖向了終點。我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大聲叫了出來。 我想,這就是拼搏的魅力吧。無論做什么,只要用盡全力,結果一定不會太差。接力賽是這樣,學習和生活也是這樣! 【與你分享】 ![]() 該文記敘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接力賽,畫面感很強。在文中,小作者詳細描寫了接力賽的全過程,把班上幾位選手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選手們拼搏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使作者放下手中的課外書,為他們吶喊助威。拼搏的魅力,不僅體現在體育賽場上,還體現在學習和生活中——結尾升華了文章的主旨,再次強調了拼搏的重要意義。 (黃書滿 薦評) 素材鏈接鄧小嵐:用音樂叫醒馬蘭的春天 張藝瑤 ![]() 2022年4月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蘇翊鳴等147名同志,追授鄧小嵐同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領隊鄧小嵐是名單中唯一被方框特別標注的姓名,她于2022年3月21日晚病逝。 鄧小嵐是《晉察冀日報》社長鄧拓之女。她1943年出生于河北阜平縣,出生后被寄養在馬蘭村一戶村民家中整整3年。多年后,母親丁一嵐送給鄧小嵐一枚圖章,上面刻有“馬蘭后人”4個字。鄧小嵐熱愛馬蘭村這片土地,視它為“第二故鄉”。 2003年清明節,鄧小嵐回馬蘭村為烈士掃墓,馬蘭小學20多名小學生參加了紀念儀式。活動結束后,鄧小嵐想跟孩子們一起唱支歌,孩子們躲避的眼神、羞怯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她。“沒有歌聲的童年是蒼白的!”鄧小嵐決定通過音樂幫馬蘭的孩子樹立信心,種下夢想的種子。 第二年,鄧小嵐號召兄弟姐妹捐款4萬元,把4間破爛的小學教室翻蓋成7間校舍。這一年,她從親朋同事那里募集樂器,成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樂老師。她教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吉他……從此,潺潺的胭脂河邊,不僅有追逐,還有琴聲;高高的鐵貫山上,不僅有嬉鬧,還有歌聲。18年來,從北京往返馬蘭村,鄧小嵐來回奔波了20多萬公里,大約能繞地球赤道5圈。 按照慣例,在奧運會升起奧林匹克會旗的環節,有一個無伴奏的歌唱。總導演張藝謀想讓山區的孩子用希臘語唱會歌,因為中國現在脫貧了,中國的孩子、山區的孩子跟過去不一樣了,他們站在奧運的舞臺上,就是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冬奧會開、閉幕式導演組通過鄧小嵐給孩子們錄制的唱歌視頻,找到馬蘭村。 2022年2月4日晚,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的44個孩子,登上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身穿虎頭衣、腳踩虎頭鞋,他們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頌》,宛如天籟的歌聲,回蕩在國家體育場,驚艷了世界。鄧小嵐用音樂幫助孩子們實現了夢想,改變了命運。 遺憾的是,2022年3月21日23時48分,79歲的鄧小嵐老人因突發腦血栓醫治無效,在北京天壇醫院平靜離世。她的子女在訃告中寫道:“鄧小嵐老人在生前最后的18年里,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的兒童音樂教育上,這給她帶來快樂和滿足。” 在馬蘭,鄧小嵐教過的孩子有200多名,為馬蘭村做出的貢獻不計其數,用村民們的話說是:“鄧老師用音樂叫醒了馬蘭的春天。” 【分析】 ![]() 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來自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前身是組建于2006年的“馬蘭小樂隊”。從2004年起,退休干部鄧小嵐在馬蘭村義務幫扶支教,啟蒙兒童音樂教育,18年來風雨無阻。她以音樂來啟蒙大山里的孩子——從教孩子們唱歌到教孩子們彈奏樂器,到組建樂隊,再到表演,鄧小嵐為馬蘭孩子打造的音樂夢,一步步變成現實。 鄧小嵐常說,自己上年紀了,緊趕慢趕,就這幾年,能多做一點兒是一點兒。她就像一粒種子,深深埋進馬蘭這片土地;更像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在這方希望的田野上。 【適用話題】 熱愛、反哺、責任感、音樂、夢想…… (山 風 薦評) [選自《美文讀寫周刊》中考版(下),第23期,總第786期,責任編輯:李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