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親節(Father's Day),收到了孩子們的紅包,甚為高興。
父親節,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這個節日約始于二十世紀初,起源于美國,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改革開放后,逐漸在中國民間也開始了這個節日的活動,至今方興未艾。
但是,你是否知道我國也有個“父親節”嗎?它的創始人竟然是寧波的一個很有聲望的企業家。他把這個中國父親節定為每年的8月8日,故而又稱之為“爸爸節”。
這個寧波人就是當時的鄞縣(現寧波市鄞州區)的史致富先生(1906年6月~1962年6月)。
他是中國近代制藥工業的先驅,在中國最早試制成功機器制糖衣藥片,在中國近代醫藥學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他曾任民國時期上海市參議員、上海市新藥業公會暨藥劑工會理事長、萬國藥房總經理等職,去臺灣后,擔任臺北市與臺灣省藥劑工會理事長、國民大會代表等職。他出身貧寒,是從學徒工一點點干起來的,沒有受到正規的學校教育,全靠自己用功。他看見藥業界的很多學徒也和自己一樣貧苦出身,沒有讀書的機會,就在1938年便創辦了一所上海藥學補習學校,教授化學、制劑、生物、植物等,他們是晚上上課,白天工作,非常辛苦,但深受歡迎。當時上海的《海燕》周刊(1946年第13期)說:“史先生很老實,在宴會場合靜默如處子,所以很多人都說他是'好好先生'。”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為了鼓舞民眾對抗戰勝利的信心,也為了頌揚和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父親們,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他開聯絡上海各界領袖——如不給日偽演戲而蓄留胡須的梅蘭芳以及曾任北洋軍閥政府總理的顏惠慶、書畫大師袁希廉等著名人士,來共同籌建“中國父親節”。
籌備數月后,他們聯名正式發表了聲明,倡議每年八月八日為“中國父親節”。為什么選為八月八日?史致富在報章上發表文章說:“八八連綴,形同'父'字,而音又與“爸爸”二字近似,顧名思義,便于記憶。”為此,他以“萬國藥房”的名義在上海大街小巷做了上百件宣傳父親節的路牌,一時間,街談巷議,影響很大。他親自起草的倡議書中還規定,父親節這天的紀念儀式是子女佩胸花:父親健在者佩一朵紅花,逝世者佩白花,從而體現“承歡盡禮,丹紅之愛日長輝;失怙與悲,清白之家風宛在”之意。抗戰勝利后,更多的社會名流加入了呼吁設立中國父親節的行列,他采納這些名流的意見,經過反復征求社會意見,最后確定:把子女所佩戴的花類型,定為素有“父親花”之稱的石斛蘭。父親健在者佩戴紅色石斛蘭,亡故者佩戴白色石斛蘭。尤其是他請藝文界名人費穆作詞、國立音專畢業主音樂家黃貽鈞作曲,為“八八父親節”創作的《父親頌》的歌曲,爭相傳唱,風靡一時。
費穆先生寫的歌詞樸實無華,卻充滿了感情,令人過目不忘,深受教育。其歌詞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