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膝痹、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經驗【基本資料】 心得體會: 彭教授認為,關節軟骨與關節盤都屬于中醫“筋”的范圍,而且“膝為筋之府”,其病損都屬于“膝痹”的范疇。現代醫學也認為兩者的的結構、代謝、功能有許多類似之處。因此,在此例治療中借鑒了骨關節炎的一些治療方法。其中,超聲關節炎治療儀非普通的超聲治療儀,屬聚焦超聲波,治療深度大,能作用于關節內軟骨及滑液(直接針對原發病灶)而能消腫止痛和促進軟骨修復。 關節軟骨的結構與代謝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病損修復難度很大,這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彭教授的經驗方六味骨痹丸對關節軟骨病損有明顯的療效,經動物實驗對比,修復軟骨的效果與硫酸氨基葡萄糖相當,而臨床觀察中緩解癥狀具有一定優勢,因此,要提高療效,內外兼治是一個可行的途徑。中藥外敷對骨痹的急性期病證(血瘀與瘀熱)有明顯療效,但對于緩解期的治療(肝腎虧虛)效果不佳,應借助于現代儀器設備進行深部治療,定向透藥、聚焦超聲就是不錯的選擇。 牛膝自古以來是治療膝痹最為常用的中藥,善補肝腎,有標本兼治的特性,還是常用的引經之藥。彭教授對牛膝治療骨痹開展了廣泛的運用和研究,將牛膝醇提后在臨床上進行局部外治,尤其是借助現代設備進行透藥,已經使用多年,收到了良好的療效,在半月板病損治療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態勢。 修復關節軟骨的治療周期和療效評價節點是與其代謝周期相配適的,一般需要2~3月,因此,需要向患者充分說明,保證治療質量是獲得預期療效的前提。 值得反思的是,半月板的影像學檢查與病情的關聯度是有限的,并不是決定手術與否的唯一依據和標準。臨床上許多病例證實,手術(包括非手術)治療前后的影像分級常常沒有變化,但癥狀已經改善。因此,在非緊急情況下,實施手術治療之前進行系統的非手術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手術只應安排在梯級治療的頂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