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榮 安徽郎溪縣自古以來鐘靈毓秀,景色妍美。你知道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郎溪八景”嗎?你如果不是郎溪人,說不知道,是有情可原的。你如果是郎溪人,說不知道,未免有點遺憾了。據明嘉靖《建平縣志》(今郎溪縣)載,古代建平八景是:濤峰遠望、石澗春和、茅嶺凝青、鴉山古跡、伍牙飛翠、峽嶺回巒、鳳山勝景、石佛撐云。細說八景,我不能夠。今天,用我的眼,為你探尋“鴉山古跡”之景吧。 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郎溪縣作家協會李瞻、梅府軍、陳蓓蓓、王祖清、高世榮五位副主席,驅車深入姚村鎮腹地,下車徒步實地探尋鴉山古道。 鴉山嶺古道,是徽州歷史上相互貿易的必經之道,也是戰事通道。東線長15公里,西線長13公里,兩道均用塊石、山石砌筑,路面寬1-1.5米不等,基本上沿山溪溝壑行進。這些線路是歷史上商業繁榮的最好見證。鴉山嶺古道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一行人首先探尋雅山古道的西線。西線的古道路段,主要指姚家塔到螃蟹嶺之間,前文說全線長13公里,就是指這里。從姚村出發,到姚家塔,車行四五里路,來到妙泉村永豐殿村民組所在地。其間,道路彎曲,地勢平坦,古道被村村通公路代替。 古道在永豐殿村對面,遺留一處古跡叫“花戲樓”。這個村的村民,大多是湖南湖北的兩湘地區移民。據村民介紹,花戲樓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清代康熙年間重修?;☉驑悄蠈γ?,建有“永豐殿”。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這里專指供奉神佛大廳。崇山峻嶺中,建這樣一座大殿,可想而知,那時多么繁華。草叢中,遺棄一塊碑石,上方刻有“五猖圣會碑記”字樣?;☉驑侵饕硌萃钅匣ü膽颍宀葢蚍N。戲劇內容已經不可考??诳谙鄠?,徽商往來人員,行于此地,需要歇個腳。流動人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自然形成街市。永豐殿村,由此而得名。 坐車,沿覆蓋古道的村村通公路繼續向西前行,約摸四五里路光景,我們到了永豐村劉家沖村民組。走近姚村的劉家沖,就走進了人間仙境。這里家家開門見山,戶戶門前流淌著山泉水。這里“一水護村將樓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兩百多位鄉民更好客。這里是世外竹園,人間天堂。 一進村,那顆古楓樹就映入眼簾。它挺拔高大,兩個人合圍不過來。它汲取了山中日月精氣,又被泉水無聲的滋潤,長得枝繁葉茂,濃蔭匝地。它是千年的歷史見證。在他面前駐足仰望,感覺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你不過是他匆匆的過客,是他年輪中一道淺淺的印。揚起頭看他,他分明就是神,鎮山之樹神。 郎溪作者高尋有《古老的楓樹》詩贊曰:“連綿起伏的山,/環抱著仙境般的劉家沖。/走進來,/我看到那古老的楓樹。/它那粗大的樹干寫著五百年滄桑,/挺拔的身姿預示著山村蒸蒸日上。/它的胸懷在藍天,/深情藏沃土。/它是鎮山的神,/保佑著一方平安。/我情不自禁地想抱抱它,/可就算再加上幾個我也抱不起來??!/看著看著,/我的視網模糊了,/眼前成了旅游度假村,/許多客人在這里合影留戀,/那古老的故事和美麗的自然景觀,/被人廣為流傳......” 山村是一只幽遠的笛,劉家沖是鑲嵌在雅山古道上的活化石。劉家沖的特色用“四絕”概括:老龍溝頂茶,玉泠泉中水,傍村七姊妹,后洼石耳美。前人之述備矣,本文不再贅述。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探尋鴉山古道。劉家村是螃蟹嶺腳下的村莊。我們泊車村旁,開始登螃蟹嶺。此嶺是宣城與郎溪的界山。山那邊,是宣城水東鎮所在地,與著名的宣城旅游景點龍泉洞相連。山這邊,是郎溪的劉家村。雅山古道,通過螃蟹嶺,把兩地緊密聯系起來。 螃蟹嶺海拔估計有400余米高。古道保存的非常完好,典型的原生態,林木蔥蘢,翠竹掩道,環境幽靜,風景優美。一路青石碎石鋪就。我們踩著一塊塊被歲月腳步踏磨得光亮可鑒的青石,拾級而上,似乎可以聽到當年徽商的驢鈴兒叮當聲響,從久遠的歷史隧道傳來。 今天是細雨綿綿,山嵐飄蕩。我們撥云見古道,沿著山路十八彎,防滑怕摔,花了足有半小時之多,小心翼翼地登上了螃蟹嶺。嶺上有一座建于道光年間的天泉庵,被縣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庵內菩薩精美完好,香火不斷,只是難覓傳說中的尼姑的仙蹤。想當年,徽商來于此,歇個腳,上兩柱香,祈求平安,求個心里安慰,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的。 返回劉家沖,看到一勾山嵐,滿眼翠竹,煙雨思奇的村莊,觸景生情,口占一首七律《古道見劉家沖》,聊寄感懷:“竹濤滾滾似財源,溪水潺潺道甚歡。楓樹參天承好日,新房匝地攬福年。兒童捧卷思山外,村女紅妝走寨前。龍尾翻騰淋細雨,為留游客再流連。” 我們再訪鴉山古道的東線。東線是姚家塔到鴉山嶺的郎溪境內的一段古道,前文說全長15公里,就是指這里。我們乘車從劉家沖往東南方向,由岔道,斜插到東線的中途青苔嶺。再由青苔嶺,一路西行,抵達鴉山老街,來到鴉山腳下。 據記載:鴉山,又稱丫山或雅山,位于郎溪縣南姚村鎮永豐村境內。此山是郎溪與宣城之界山,山高海拔446米,周圍15余公里。山峰高聳,林茂竹翠,野花盛開,鳥鳴山幽,空氣清新,秀色可餐。有語贊曰:“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登巔可眺望宣城、廣德。主峰東側有一山口,古名唐猊嶺,今鴉山嶺,是古代郎溪通往宣城、寧國、涇縣以及徽州的主要通道。那時,商賈行旅往來,絡繹不絕。如今,山嶺兩側登山石級仍然完好,人稱“鴉山古道”。 所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指的是鴉山嶺界山兩側登山石基這一段路。山嶺之外的通往鴉山沿線古道,已經被村村通道路改造為現在的水泥路。 鴉山嶺位于螃蟹嶺的東部。兩山直線相距,近在咫尺。 我們一行人登鴉山嶺,走了一半,登山曲折之路況,與西線螃蟹嶺情形無異,又因為時間為中午十二點了,午飯時候到了,就沒有爬上山頂,而是下山原路返回直奔姚村街去了。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睎|線停車眼見的景點有“改革開放”前永豐造紙廠的遺址,青苔嶺的飛來石景觀,青苔嶺到夏橋的小支線古道遺址,報國寺的黃金臺遺址,民間故事傳說中的繡球石物證,鴉山小河中某段宣州墨石硯臺遺址,鴉山老街老屋等等。這些景點,前賢訪記數不勝數,我就不呀呀學舌了。 探訪結束,想起了大詩人李白的名詩《尋雍尊師隱居》:“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云見古道,倚石聽流泉?;ㄅ嗯EP,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敝杏忻洹皳茉埔姽诺馈?,非常契合今天的場景,遂援引為本文題目。 2022年5月30日星期一完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