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開篇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商人周舍對琵琶女宋引章“一見鐘情”,非要把她帶回老家,趙盼兒一眼看穿周舍為人,對此千般阻撓,無奈“脫籍”的誘惑實在是太大,這種虛無的承諾便如“秤砣”一般讓宋引章堅定不移的吞了下去。 理想很飽滿,現實很打臉。事實證明,周郎所謂的“一見鐘情”不過是看上了宋引章的積蓄,甚至見色都沒起意,作為女人,宋引章夠悲哀! 其實,在那個年代,周舍的表現也算是“中規中矩”,很多宋引章這樣的女子結局大多是嫁作商人婦,一般就是做個外房,好的能弄個偏房的名分,若是有子女,同樣會被大房瞧不起。那么,這種出身“賤籍”的藝伎工作者,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 要想弄清這個問題,必然要先看下當時的時代背景。 一、北宋的婚姻狀況1、北宋的婦女地位 夢華錄這部劇是從皇城司顧千帆調查涉及當朝太后的一幅畫開場,整個北宋一百余年,掌權的女人無非兩位:章獻明肅皇后劉娥及慈圣光獻皇后曹氏,曹氏在歷史上的名聲非常好,雖然曾垂簾聽政,但非常注重群臣的意見,深得群臣百姓愛戴,故曹氏可以排除。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劉娥了,她也是大宋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子,在宋真宗即位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娥開始掌控朝堂,此舉引起了夫君宋真宗及群臣的不滿,這也是皇城司顧千帆一直在尋找那副畫意圖扳倒她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說,趙盼兒生活于宋真宗時代,此時北宋成立不過數十載。 我們知道,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大宋朝開國的前幾十年,頻頻對外用兵,依然處于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階段,對于精神文明建設尚未啟動,或者說還沒有跟上來。 從時間表上來看,唐朝907年滅亡,到宋真宗時代不過百來年而已。北宋繼承了大唐雄渾豪放之風,婚姻制度亦是如此,甚至比唐朝更趨于人性化。兩宋在歷史上以富著稱,宋人不再類似唐朝那樣看重“門第”,在婚嫁上,從某種程度上男方開始看重女方家族的財富,這也正是蔡襄所說的“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宗法條目》記載,“嫁女一百貫,娶妻五十貫”,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娶個媳婦男方家可能需要花費50貫,但女方家卻要陪嫁100貫。即便是蘇轍也只能“破家嫁女”。 對于財產問題,北宋也比較偏向于女子,《宋刑統》規定:“諸應分田宅者,及財物,兄弟均分”、“其未娶妻者,別與聘財。姑姊妹在室者,減男聘財之半”。 也就是說,女子外嫁之前,也享有分配家中財物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北宋還對女子婚前財產做了保護:
對于婚姻的解除,北宋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七出、義絕、合離。義絕、合離還好說,“七出”的主動權完全在男方,舉個例子,《鹽城周氏女》記載了這么一件案子:鹽城民周六編席為生,女兒平時經常幫父親割葦織席,十八歲出嫁,沒多久就被丈夫休了回來,原因是不會縫制衣服。你說這找誰說理去? 所以,為了限制男方濫用“七出”的權利,北宋又有了“三不去”的規定:
對于濫用“七出”者,罰一年半徒刑,對于同時符合“三不去”和“七出”者,不得離婚,這應該算是對女子最大的保護了。所以,兩宋的女子地位比前朝提高了不少。 社會地位的提高,自然就給了宋朝女子更大的自信,她們在擇偶上有了更大的主動權。 2、“榜下捉婿”,其實是一種雙向選擇 顧千帆找到高觀察,嘲笑他“榜下捉婿”,為了嫁女兒,也太心急了點。 其實,“榜下捉婿”在兩宋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馮京就遭遇過這樣的滑稽之事。 彼時,張堯佐承仁宗盛寵,他打聽到馮京可能奪魁狀元,于是把他架到家中,并“束之以金帶”,說我想把閨女嫁給你,這也是官家的意思,他想跟你做連襟。這要是夢華錄中是歐陽旭,怕是早就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奈何這人是馮京,在馮京本人的堅決反對下,這樁婚事最終沒成。 當然,悔婚的不止是男方,女方也有。《余吏部》中就記載了這么個事:有個余姓小伙,幼年天資聰穎,同鄉王氏看中,許以豐厚嫁妝,條件就是登科及第。 這小伙一路過關斬將,來到東京參加春闈,結果名落孫山,消息傳到老家,王氏當機立斷取消了這門親事。 “榜下捉婿”是當時“搶婚”的一個縮影,從本質上講,女方圖的就是一個官紳,男方想的更多,除了官紳還有錢財,本質上就是筆交易罷了,所以,有時候“榜下捉婿”捉的是個樂子。比如,有個哥兒們一大把年紀了才登科,也被“捉”了去,這伙計自嘲了兩句詩:
在這種實用主義,或者說是功利主義的心態趨勢下,婚姻觀較唐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富商為了官階,皇室宗親為了財富,兩個階層開始打破陳規,逐漸通婚。 也就是說,趙盼兒所謂的“賤籍”其實地位并不怎么低微,當時京城頂級酒樓不過七十二家,她都有能力盤下一個,像這種能開五星級酒樓的,那得多大的財力?所以她在婚姻上依然有較大的選擇。 二、趙盼兒何去何從?其實,劇中趙盼兒的初戀歐陽旭這個人設很好,歐陽旭對趙盼兒的拋棄,和趙盼兒的出身沒一點關系,只能說是趙盼兒遇人不淑。 你想啊,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金榜題名對于一個十余年寒窗苦讀的人來說,這是多么大的安慰!想想你身邊是不是有個別人考上了公務員,接受了科室領導介紹的對象......大宋朝這么大,進士及第者一次不過幾百人,歐陽旭失了初心也算是“情理之中”,這怪不得給他安排相親的人,畢竟大家都知道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的道理。只能說是歐陽旭被豬油蒙了心,人心不足蛇吞象嘛,有了好的自然想著更好的。 話說回來,趙盼兒能不能嫁給進士及第者呢? 簡直太能了! 大宋朝并沒有官方規定禁止這種“賤籍”者與士族通婚,至少法理上是允許的。 要想知道趙盼兒的人生高度,我們可以找個人來做參照----劉娥。 沒錯,這個人就是傳說中“貍貓換太子”的主角----宋真宗的章獻明肅皇后。 話說這劉娥的一生真是個傳奇,幼年命運多舛,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姥姥將其撫養長大,十來歲再也不想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成了歌女,之后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為了生活的更好,兩口子一合計,干脆去東京謀生,遂成了“京漂”大軍中的一員。 東京哪有那么好混! 也不知劉娥這兩口子怎么商量的,反正龔美后來把劉娥賣給了趙恒,也就是后來的宋真宗。后來郭皇后病逝,宋真宗立劉娥為后,值得一提的是,劉娥并無子嗣,按照“七出”律條,宋真宗是完全可以將其廢黜的。 再說個對比的例子。 宋仁宗是歷史上有名的“好脾氣”君王,他的郭皇后,出身要遠好過劉娥,但是依然被宋仁宗廢黜,理由是:
妥妥的“七出”律條! 后來立曹氏為皇后,兩人“相敬如賓”,這兩口子成為大宋模范夫妻,不過,他們的關系也僅僅停留在“舉案齊眉”狀態,同劉娥一樣,曹氏亦無子嗣。同樣一個男人面對不同的兩個女人,宋仁宗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與此同時,宋仁宗寵愛歌姬出身的張貴妃,甚至在她死后,給了她一個“溫成皇后”的謚號。 真是應了那句話,人比人氣死人! 結語說來說去,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決定自己婚姻是否幸福的根本,關鍵在于自己選的那個男人是否可靠。 十來歲成為歌女的劉娥,正兒八經的淪為了“賤籍”,歌姬出身的張貴妃身份也不怎么高貴,兩人都享受了皇后的待遇,出身名門并不意味著后半生就一定幸福,所以,出身官宦之家的趙盼兒,即便淪為“賤籍”,只要守得初心,定會迎來自己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