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結果,西亞、中國、中南美洲和非洲是世界公認的四大農業(yè)起源中心,其中小麥、大麥、黑麥等農作物,以及馴化的山羊、綿羊、牛,均起源于西亞。但并非所有的麥類均起源自西亞,有一種麥類的起源地就在中國,它就是莜麥,一種一年生的燕麥屬的草本作物,營養(yǎng)價值居谷類糧食之首,因兒童發(fā)育必需的氨基酸-組氨酸含量豐富,而被譽為“兒童的谷黃金”。 ![]() 莜麥是一種一年生的燕麥屬的草本作物,營養(yǎng)價值居谷類糧食之首。 莜麥學名裸燕麥,別名玉麥、鈴鐺麥、油麥、蘇魯,《穆天子傳》中稱為“焚麥”,《爾雅》記載稱之為“蘥”,《黃帝內經》稱“迦師”,《廣志》稱“折草”,《稗海博志》稱“燕麥”,《史記》稱“斯”,《唐本草》稱“麥”等,屬于禾谷類燕麥屬的作物,根據(jù)播種期早晚分為夏征麥和秋蔽麥。莜麥籽粒瘦長,有腹溝,表面生有茸毛,尤以頂部顯著,形狀為筒形或紡錘形的糧食作物。 ![]() 莜麥屬于禾谷類燕麥屬的作物,根據(jù)播種期早晚分為夏征麥和秋蔽麥,籽粒瘦長。 ![]() 中國是莜麥的原產地,據(jù)山西省志記載,莜麥最少有2500年的栽種歷史,最早起源于華北的高寒地區(qū)。 中國是莜麥的原產地。據(jù)山西省志記載,莜麥最少有2500年的栽種歷史,最早起源于華北的高寒地區(qū),后來逐漸成為北部高寒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作為塞北高寒農作物,莜麥與小米、小麥被稱為內蒙古的三件寶。自唐代起,就從內蒙古、新疆、西藏等地被引種到俄羅斯、智利等國。當然莜麥是裸燕麥,與市面上常見的普通燕麥屬于同一族屬,但并不同種。 ![]() 莜麥是裸燕麥,與市面上常見的普通燕麥屬于同一族屬,但并不同種。 ![]() 燕麥主要有5類:普通栽培燕麥、埃塞俄比亞燕麥、地中海燕麥、砂燕麥和大粒裸燕麥,而莜麥便是大粒裸燕麥。 燕麥的栽培種主要有5類:普通栽培燕麥、埃塞俄比亞燕麥、地中海燕麥、砂燕麥和大粒裸燕麥,而莜麥便是大粒裸燕麥。燕麥作為一種世界性的栽培作物,全球有42個國家在種植,集中在北緯41°~43°的燕麥黃金生長緯度帶,如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波蘭、中國,還有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這些地區(qū)海拔1000米的高原,年均氣溫2.5℃,日照平均可達10小時,正是燕麥生長的最佳自然環(huán)境。 ![]() 地區(qū)海拔1000米的高原,年均氣溫2.5℃,日照平均可達10小時,正是燕麥生長的最佳自然環(huán)境。 ![]() 莜麥籽粒瘦長,有腹溝,表面生有茸毛,尤以頂部顯著,形狀為筒形或紡錘形的糧食作物。 不過,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種植的基本是普通栽培燕麥,這是一種原產于地中海沿岸的燕麥種類,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距今也有約2000年的種植歷史。不過因為莜麥得天獨厚的原生屬性,依然是國內燕麥的主要種類,產區(qū)集中在內蒙古的陰山南北、河北省的陰山和燕山余脈、山西省太行山及呂梁山等區(qū)域,播種面積約占全國的75%,其中內蒙約占35%以上。 ![]() 內蒙古的陰山南北、河北省的陰山和燕山余脈、山西省太行山及呂梁山等區(qū)域,播種面積約占全國的75% ![]() 至于燕麥這五個種類的分化起源,植物學家瓦維洛夫認為不同種類的燕麥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有著各自的起源地,且燕麥的產生與二粒小麥和大麥的起源有關。目前世界公認的普通栽培燕麥、地中海燕麥和砂燕麥起源地均為地中海沿岸,埃塞俄比亞燕麥起源地在非洲,而大粒裸燕麥,即莜麥的起源地就在中國山西與內蒙古一帶。 ![]() 大粒裸燕麥,即莜麥的起源地就在中國山西與內蒙古一帶。 ![]() 莜麥喜寒涼,耐干旱,抗鹽堿,生長期短,十分適應華北北部的高寒大陸性氣候和游牧民族四處遷徙的生活習慣。在元朝時,張北(即內蒙古高原南緣的壩上)地區(qū)就開始種植大量種植莜麥,種植面積一度達到七十萬畝,被稱為“河北莜麥之鄉(xiāng)”。而山西的莜麥產區(qū)主要在晉西北,尤以“五寨三分三”品種最佳,莖稈粗壯,根系發(fā)達,分蘗力強,粒大飽滿,且面白、味美、耐饑。 ![]() 莜麥種植是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地域優(yōu)質牧草和苜蓿輪作倒茬替換作物。 ![]() ![]() 莜麥是鹽堿地和貧瘠土地開發(fā)、改良與利用的先鋒作物。 作為綜合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糧經飼”三元作物,莜麥不僅能作為糧飼兼用作物,而且在多種領域有著重要利用價值,更是鹽堿地和貧瘠土地開發(fā)、改良與利用的先鋒作物,所以在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地帶,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脆弱,所以莜麥種植就成了該地域優(yōu)質牧草和苜蓿輪作倒茬替換作物。這也是內蒙、山西、河北有大量莜麥種植的重要原因。 ![]() “五谷雜糧,莜麥稱王”,莜麥是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糧種之一,是世界公認的居谷類糧食之首。 ![]() 莜麥所含氨基酸,不僅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全部具備,而且含量很高平衡 莜麥是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糧種之一,是世界公認的居谷類糧食之首,特別是蛋白質含量高達15.6%,遠高于小麥蛋白質含量的11.2%,粳米(標一)含量的7.7%,玉米面(黃)的8.1%,大黃米(黍)的13.0%,高粱米的10.4%,小米的8.0%。另外所含氨基酸,不僅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全部具備,而且含量很高平衡,比如莜麥的賴氨酸含量是大米、小麥粉、玉米面、高粱米、小米的2倍多,是大黃米的1.8倍左右。 ![]() 莜麥缺少麥谷蛋白與麥膠蛋白,粘結力與彈性均較差,不能直接制作純莜麥面包、饅頭食用,需要與小麥粉配合。 ![]() 更重要的是,莜麥所含的脂肪主要成分屬于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亞油酸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本草綱目》中記載,雀麥(即莜麥)具有“充饑滑腸”的作用。可催乳、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對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預防作用的莜麥卻不易多食,因為不易消化。而且莜麥缺少麥谷蛋白與麥膠蛋白,粘結力與彈性均較差,所以不能制作純面包、饅頭食用,需要與小麥粉配合使用。 ![]() ![]() 莜麥粉需要搓成薄片或細條,擱在籠屜上蒸熟了蘸著咸湯或醬油等佐料吃。 需要搓成薄片或細條,擱在籠屜上蒸熟了蘸著咸湯或醬油等佐料吃,這種局限的食用方式也是影響莜麥成為像小麥、水稻那樣主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莜麥由于兼具食用和飼用的價值,其草量大、莖干柔軟適口性好,且富含營養(yǎng),消化率高,籽粒和莖葉均可作為飼料,所以莜麥就成了調制青飼或調制干草的重要精飼料。 ![]() 莜麥與小麥、水稻這些主糧的產量也差距巨大,莜麥的畝產量僅有300斤,趕在收成不好的年月僅有200多斤。 ![]() 當然莜麥與小麥、水稻這些主糧的產量也差距巨大,莜麥的畝產量僅有300斤,趕在收成不好的年月僅有200多斤,相比小麥的平均畝產在1000-1200斤(水稻畝產量與小麥大致相當)相差甚遠,由此莜麥便便喪失了成為主糧的可能。但由于我國總耕地僅有約18億畝,其中37%的旱作耕地中鹽堿地和貧瘠性土地占比較大,莜麥耐寒耐旱抗鹽堿的優(yōu)勢就成了這些土地上耕作的優(yōu)選作物。 ![]() 莜麥耐寒耐旱抗鹽堿的優(yōu)勢就成了鹽堿地和貧瘠性土地上耕作的優(yōu)選作物。 或許這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吧! 子規(guī)聲里駐年光.mp34:15 來自維達說 |
|
來自: 滹南行東一莊翁 > 《baikeziliao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