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庭園”空間變化迭出,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園內果木成蔭,富有嶺南水鄉(xiāng)特色。主要包括梁藹如的“無怠懈齋”,梁九章的“寒香館”,梁九華的“群星草堂”及梁九圖的“十二石山齋”和“汾江草廬”等五組各具特色的園林建筑。鼎盛時期的梁氏園林曾達到兩百多畝,是以宅第、祠堂、園林三位一體的古建筑群。秀水、奇石、名帖并稱梁園三寶。 首先看到的是淹埋在樓群里的“梁園”牌坊。 ![]() 背面匾額:“嶺南第一園”。梁園與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及東莞可園并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自稱“第一園”過分了。 ![]() 后面是梁園的大門。梁園入口處掛著“佛山市禪城區(qū)博物館”的牌子。進門匾額刻著“部曹第”,是源于明清時期,各部、司官通稱部曹,而當時梁九華任大理寺主事,又稱部曹,所以他的府第早前稱為部曹第。 末端有“博古”形的平直正脊。以“博古”紋裝飾垂脊末端。建筑平面呈“凹”形,不設檐廊。門檐上有金漆的封檐板,兩側門檐下磚雕,一為“花開富貴”,一為“四季平安”,是佛山富家門前常用的豪華飾品。。門前水磨青磚皆以手工磨制,做得細的即使刀片也難插入,足見工藝精湛。 ![]() 迎面的巨大盆景石。秀水、奇石、名帖并稱梁園三寶。 ![]() 導游圖。 ![]() 刺史家廟地堂是觀音廟。門口設有精美的“罩”子。博古形的線條在盡端有小圓點裝飾。上面有刻畫細致的寓意吉祥的物品裝飾。反映清朝建筑的裝飾風之盛。柱子邊角處理成圓滑的海棠角,使其顯得圓潤豐腴。 ![]() 供奉坐姿觀音,為楠木雕刻,座下為蓮花須彌座。 ![]() 兩邊各有形態(tài)相異的觀音化身9座。 ![]() 青磚小巷,這樣的建筑和街巷在嶺南的古老村落里很常見。沿巷有三排三進大屋,均為三間二廊帶朝廳布局,是佛山富裕人家民居常見的建筑風格。坐北朝南,有客廳、臥室、書齋、朝廳、客房和佛堂等。各進單體建筑室內布局基本一致,入門處是典型的嶺南特色建筑趟櫳門,內設有正廳和朝廳各三間,以天井相隔,左右為兩廊,形成“回字形”的小院落,故稱“三間兩廊”。 ![]() 梁園的客堂,客堂是梁氏家族會客的地方。梁氏為佛山望族,與南海、順德等地的文人墨客來往密切,故設客堂以招待客人。 ![]() 迎面是巨大的木雕雙龍戲珠屏風。 ![]() 里面陳設的八仙臺、搭幾、官座椅等皆為清代廣式家具,以酸枝精制。 ![]()
![]()
![]() 天井。 ![]() 書齋。 ![]() 1994年翻修過的刺史家廟建于咸豐二年,是梁氏家族用來祭祖和聚集活動的主要場所。它是典型的道光年間的祠堂。 ![]() 檐下精美的金漆木雕和樑上蹲獅。 ![]()
進大門迎面的雕花照壁。 ![]() ![]() 天井正面是門堂,兩側有廊廡。 ![]() 家廟里有一些圖片展,展出的實物不多。一些名人題字陳列在殿中。 ![]() 二道門。一座過度性的小門樓。 廊的一邊借旁邊的住宅的墻面,另一邊為獨立的山墻。封檐板里頭還有一層冰裂紋的木格子裝飾。封檐板以花草為主題,以博古紋鑲邊。雀替則在博古紋上裝飾吉祥的器物。兩者都以金漆裝飾。 ![]() 群星草堂是梁氏家族慶會場所,群星草堂分前廳、后廳,中間以棚廊連接。前廳、后廳均為屏風門,開敞通透。群星草堂是一座半敞開型的廳堂建筑,由秋爽軒、水榭樓、日盛書屋、船廳、石庭組成一個園林庭院。由梁九華于清道光年前所建。占地2千余平方米。建筑的組合緊湊,園林布局精巧,步移景換,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之一。 ![]() 入口圓型的門洞能體現出梁園的特色。 ![]() 群星草堂的三個朝東的圓如滿月的“月亮門”,使人感覺典雅別致。三園門成一線會造成空氣流動直來直去,形成“沖煞”,破壞“藏風聚氣”的格局,把門設計成圓形,可減緩空氣流動的速度,不會破壞園內幽靜的氣氛。 ![]() 進第一個圓門。南側是前廳。 ![]() 帶詩畫的門。 ![]() 北側是后廳,里面是私塾。 ![]() 室內陳設。 ![]() 草堂。由外室、內室及中間一天井組成。 ![]() 草堂門前的畫棟雕梁。 外室內部陳設。 ![]() 從外室看內室。 ![]() 中間天井以飾墻與外花園相隔。 內室外觀。 ![]() 內室滿洲窗,嶺南建筑的又一個獨特符號,仿佛點睛之筆,用璀璨迷離的光和影,定格了一段多元文化的交融的歷史,彰顯著嶺南文化的兼收并蓄,用美輪美奐來形容不為過! ![]()
小門的彩色玻璃上刻有詩詞。 ![]()
![]() 回廊。回廊東(右)側是草堂的西墻。回廊西側是石庭。回廊北側是秋爽軒。 ![]() 秋爽軒。門兩邊有對聯:“垂老弟兄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詩。” ![]() 兩側的花窗。 ![]() 雕花木門。 室內擺設。 ![]() 右側 ![]() 左側還有一室。 ![]() 秋爽軒門前(南側)就是石庭。西側是船廳。 ![]() 石庭東側是草堂西側。這是草堂西側天井的竹節(jié)窗戶。 ![]() 右側是日盛書屋。 ![]() 石庭講究一石成形、獨石成景,在嶺南私園中獨樹一幟。有各種造型的多窿奇石,或立或臥、或俯或仰,其中著名的有“蘇武牧羊”、“童子拜觀音”、“美人照鏡”等,怪不得人家說梁園“積石比書多”。傳說全盛時期,這里收納了四百多塊奇石。 蘇武牧羊一一群組石,歷史故事的石組,中間高的是人形石蘇武,四周幾塊小石是羊。 ![]() 童子拜觀音 ![]() 奇石。 ![]() 奇石。 ![]() 奇石。 ![]() 奇石。 ![]() 船廳外觀。 ![]() 山面博風板上的如意紋“懸魚”。 ![]() 第二個圓門。 第三個圓門。是船廳的入口。 ![]() 三面為大型滿洲窗,四周景物盡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環(huán)宇。 ![]() 日盛書屋獨立于庭院西南角,是為紀念梁氏后人梁日盛而補建的小型書舍。梁日盛生于1898年,是梁九華后人,因家族沒落,出身貧困,年輕時曾為開牛骨的工人,后來與其兄弟梁日新合辦兄弟牙刷公司,以“一毛不拔梁新記牙刷”為廣告,生產的牙刷質量上乘,生意遍及廣州、上海、港澳等地。1959年遷居香港。當他獲悉佛山重修梁園的消息,即令其長子梁知行捐款資助修建。 ![]() 正門。匾額:“日盛書屋” ![]() 匾額:“日盛書屋”。書屋里的對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用藤條盤出來的造型。 ![]() 在群星草堂庭院內,還建有后花園,上亭之路,以錯落石片砌成,兩旁間以嶙峋怪石,極具山磯之勝。山腳下遍植嶺南佳果陽桃、鳳眼果等。四周之桂花,秋來香氣襲人,茶花如火如荼,是梁園的秋景所在。 荷香水榭。 ![]() 高四米余,木結構,門楣及窗都飾以木雕,門窗縷空,圖案則是荷葉、荷花,既優(yōu)雅,又與湖中的荷葉、荷香真假互相呼應,堪稱一絕。 ![]() 木雕鏤空花窗。 ![]()
“荷香小榭”,精美纖巧、四周通透、里外交匯,把天、地、人完全融為一體,充分顯示設計者的高超智慧。 ![]()
擺設在小榭的是有1500年高齡的荔枝樹的樹根屏,是稀有的自然樹根屏。 ![]() 個軒。 ![]() 圓形門的兩邊有一副對聯:“滿庭蘭玉盡能詩,兩處園林都入畫”。 ![]() 半邊亭。 ![]() 首層六角半邊,二層四方完整,屋頂平緩,飛檐斗拱,可稱是“求拙”之作。古語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梁氏以此亭警誡后世子孫,以防家敗。 ![]() 亭內首層有一幅石刻,一副對聯。“橋通曲徑依林轉,屋似漁舟得水多”。 ![]() 沿湖岸行走,見一湖心石,高出水面7米余,巨石屹立,含岈峭角,莫可言狀,其重量超過14噸。據聞當年建造汾江草廬時,搜攬的湖心石如衡山九面,面面不同,是梁九圖游歷到江西九江扶廬峰時發(fā)現的。當時這塊石頭沒在土中數尺,雇了當地30多人鑿了6日,巨石才露出全貌。募集50人抬到山下,裝上船只水陸運到佛山,途中刮臺風,船中一度入水,幸而沒有顛覆。可惜這塊石頭后來不知為何被人鑿下,已經難尋蹤跡了,現今梁園修復時取代的湖心石產自英德。 ![]() 湖岸有一長約七八米石舫,原建筑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是為觀光湖心石而設。“石舫”有如紫洞艇,浪接花津,路逼蓊塢。船前龜蛇兩石,合稱玄武,寓意長壽吉祥。 ![]() ![]() 韻橋單拱石筑,橋面上建有面闊三間的卷棚懸山頂涼亭。 ![]()
![]()
過韻橋,沿湖的北岸返回。 ![]()
![]()
![]()
![]()
![]()
![]()
![]()
![]()
![]()
![]()
![]()
![]() 梁園雖然不算嶺南第一園,但是,還是非常有特色,值得一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