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不到24小時,就能查到2022年夏季高考成績了——這也是除了2013年夏季高考之外,第一個與我息息相關的高考。 在這個特別的時候,我想跟我的學生們,說些心里話。 1. 高考是塵埃落定,也是全新起點 我還記得九年的那個夏天,成績公布前的種種焦灼、迷茫、懊悔,在知曉成績的那一刻,分崩離析。 我知道,那個分數,加上考前自主招生的降分錄取政策,足夠我去中大了。 于我,高考就像一部時長為三年的電影,成績單就是演出人員清單,當它出現在屏幕上時,也到了電影該謝幕的時候了。 曾經那些關于未來懸浮著的不安,頃刻間塵埃落定。我報考了中大國際翻譯學院,天真地幻想著未來起碼四年,在廣州的回歸——我想象著那個三年前離開廣州的小女孩,在騎樓底下,吃著腸粉、艇仔粥、煲仔飯,在街頭的轉角,遇見無數的他與她。 填報志愿以后,朋友告知我翻譯學院在珠海校區,我還天真地以為中大錄取政策為廣州、珠海校區隨機分配,心里默默祈禱著千萬要分到廣州校區。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自己被珠海校區錄取以后,內心的絕望和遺憾。 ![]() 20220623 攝于深圳 然后我就收拾行李去了珠海。雖然大學四年關于這座城市的記憶日益模糊,我還記得,這座溫柔的海濱小城天上的云朵仿佛觸手可及,棉花糖一般,我的手機里,曾經存了很多張天空的照片,還自詡為“天空收集者”。 很奇妙地,今天的深圳,也有著仿佛珠海一般的云,抬頭的一瞬間,想起那些年的云,一陣恍惚,竟讓我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九點后的帥老師,還是九年前的帥同學。 我從未想過,高考結束以后,我會去那么多的城市甚至國家。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高考成績的放榜,是塵埃落定,也是全新起點。在這個起點上,你會全力奔跑,與各樣的人與事,撞個滿懷。 新的旅程,剛剛開始,別停下來呀。 ![]() 是日學校 圖源:大攝影師張智遠老師朋友圈 2. 理想成績,不等于理想人生 當年高考,我并沒有像老師們所期待的那樣,一舉奪得縣文科狀元,也沒有去到他們以為我會去到的清華北大。 縱有許多遺憾,但于我,已然是理想的成績了。 我還記得大一的馬原公必課,教授說的那句,“在座的各位,看似起點一致,但四年過后,你們的人生,將截然不同。” 他還說過一句,“你們現在提到逛街的地方,會說去學校旁邊的唐家灣,遠一點的,去九洲城,再遠一點兒的,去廣州北京路。可是同學們,你們還可以去香港、去倫敦、去洛杉磯。我說這話,不是崇洋,而是想告訴大家,你把目光放在哪里,你就能去哪里。你的世界的半徑,不應該局限在某個地方。” 我永遠感謝我的老師,他的這段話,在后來我面臨人生的很多選擇時,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和力量。 是的,在老家人看來,我取得了不錯的高考成績,去到了一線城市,看似擁有了理想的生活,但我的老師告訴我,理想成績,不等于理想人生。大學里面的極大自由,意味著更大的自律,如此,才不至于功虧一簣。 所以,當我進入到大學,尤其是大一大二兩年,我依然延續著高三的學習狀態,甚至更甚。我依然在早上六點起床,跑到隱湖邊晨讀,課余時間常年泡在圖書館、自習室,很多個中午,我都在宿舍一樓文化室看書。 我知道我與周圍同學的差距——你們也很快就會發現那種差距,不是高考分數就能夠彌補的。 在美女如云的翻譯學院,我看到基因的差距、家境的差距、眼界的差距。在我還在小縣城埋頭苦讀的時候,我的很多個同學,早已滿世界飛過了。 我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自卑與自負,終于在大一學年末,獲得了也許是大學時代關于成績,最大的認可——國家獎學金。 回顧我的大學時代,平平淡淡之外,充滿著短暫的落魄與輝煌。那時二十歲出頭的我,一直在尋找著所謂的理想人生。但直到今天,我仍無法找尋到某種理想的人生。也許,本來就沒有什么理想人生。畢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但此刻,念及過往,依然熱淚盈眶。也許我從未有過理想的人生吧,但學生時代的我,一定有過一場理想的奮斗。 希望我的第一屆學生們,在未來起碼四年,也能擁有一場理想的奮斗——這場奮斗,會奠定你的一生。 ![]() 圖源:大攝影師張智遠老師朋友圈 3. 成績不理想,也不是前功盡棄 我在大三大四的時候,非常迷茫。S勸慰我,說迷茫代表著自知,自知就會主動摸索出路。 我想,在明天的成績放榜過后,一定也會有著一些同學,帶著滿滿的遺憾,去到自己不想去的大學,甚至有人,會再次回到高考校園,悲傷而憤懣地否定過往全部的付出。 不,親愛的同學們,不要這樣。 高考是個很微妙的東西,短時間來看,它強調“結果大于過程”,但長時間來看,它的內核是“過程大于結果”。 人生處處都充滿著無法避免的失敗,在這個意義上而言,經歷完高考,意味著你持之以恒地完成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不管中途你如何貪玩、懈怠、淘氣,但你還是堅持下來了。這種韌性、毅力,會是以后你面臨其他人生危機時,最大的底氣。 就我個人的成長經歷而言,我深深知道,人是要逼的,很多異于常人的品格,不是讀幾本圣賢書、聽幾場成功學演講就能練就的。獨特的人格、品質、心態的培養,一定要經歷一些獨特的事情。而獨特的事情,未必僅限于成功。 我還記得讀大學的時候,聽聞同學表姐,高考失利,去了一所二本院校讀了英語專業,勤勉刻苦,英語專八考了優秀,雅思8.5,公費出國留學——這些成就,足以讓很多得過且過的985/211院校學子羞愧。 在人生的很多成就里,英雄,真的不問出路。 很多時候,絕處恰恰能夠逢生,低谷恰恰能夠反彈。 ![]() 圖源:大攝影師張智遠老師朋友圈 4. 你想成為的自己 寫了這么多,真的無意向同學們傳遞焦慮——關于大學還要苦兮兮奮斗的焦慮,關于誰誰誰都比你優秀的焦慮,關于一定要成績優異出人頭地的焦慮。 不是的。我只是坦誠地和同學們回顧了一遍我的大學經歷,并想提醒各位:高考的終結,恰恰是努力探索、邁向、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的起點。 讀大一的時候,我在中珠教學樓EF棟聽了一個講座,臺上從事教育行業的學姐,光芒四射,說起自己專八口筆雙優。周圍的同學,一片唏噓聲。那個時候,我跟自己說,四年后,我也要在專八考試中達到那個成績。 當我四年后,手握口筆優秀的成績單,無比感激學姐對我的鼓勵。 她的存在,就是一種激勵。 而今,相比成為閃閃發光的人,我更愿意,激勵更多的人,努力成為閃閃發光的人。——這便是我,大學時就決定當老師的原因之一。 希望這些大部分寫于地鐵上的閑散文字,能給18歲、即將奔赴大海與星辰的你們,一點點激勵。 明天,新的篇章即將翻開,enjoy it?? ![]() Shine于深圳福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