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曹懷寧。上次我們說到來訪者李雷熱切地問我是選擇留在北上廣發展,還是回二三線城市的家鄉。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思考這個問題的?在咨詢中,我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問他:“李雷,這個問題,你有問過你的情緒嗎?”當下他就很迷惑不解:做選擇和情緒有什么關系? 我想可能很多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疑惑。但我請大家想想,有時我們不一定能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因為外界的聲音很洪亮,主流價值觀描摹出的圖景也非常具有誘惑性,很容易讓人認同它。李雷就處于這種狀態中,一方面他覺得去北上廣很高大上,以他的學歷和能力,以后應該也能成個精英,但另一方面他又覺得回到家鄉可以更好地陪伴父母,工作穩定不太累,也能夠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當理性無法權衡清楚利弊而敗下陣來后,我們就要請感性幫忙我們確定內心真實的狀態和需要了,而情緒,就是感性對我們說的話。
在結合情緒進行深入的體驗和交流后,李雷慢慢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回到家鄉后的生活狀態,那與他的三觀和性格更為匹配。當說出這個結論時,他感到腦中一直繃著的那根弦松了,久違的輕松與暢快涌上心頭。而這種感受讓他更加確信,這個選擇是自己想要的。這時,他的問題就被他自己給解決了,而我所做的是幫助他建立起了一條和自己對話的通道,讓他能夠聽到內心真實的聲音。 我非常相信,一個人內心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只是這股力量有時會被一些因素所阻滯。而一個心理咨詢師要做的,就是幫助來訪者一起搬開這些攔路的石頭,讓停下來的系統重新恢復運轉。 近年來,“控制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類的說法層出不窮,于是很多人產生了一種觀念,覺得情緒是一個特別不好的東西,最好能夠被完全消除或者控制,那種極端理性,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設被熱火朝天地追捧。我很理解,情緒翻涌時人要耐受它是很辛苦的,而如果情緒老是控制不住,不合時宜地爆發出來,對自己也很不利。但這不代表情緒就是個壞東西,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喜怒哀樂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與世界和他人互動時的自然流露,同時也是內心的指示器,指引我們理解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心世界,現在正在發生著什么。當前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人很多時候都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了工具,用來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滿足一個又一個需要。很多人迷戀需要被滿足時那一刻的狂喜與自豪,但卻漸漸忽略了內心真實的情緒和感受,這時,就可能產生很多心理問題。在下個視頻中,我會來說一個具體案例。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咨詢實踐超四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系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八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六千多名求助者提供咨詢,咨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志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