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選朋友或伴侶時,我們總是喜歡讓老一輩的家長幫我們過目。這些老人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同時也有相當準確犀利的看人眼光,僅僅通過幾分鐘的簡短交往,就能大致分析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家世。 這是因為一個人的外在形象,總是能夠展現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比如下意識的舉動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面相是否柔和善良也會影響我們的第一印象。有一句俗語叫作人靠衣裝馬靠鞍,穿衣打扮也能影響一個人的氣質和外在形象。 ![]() 不同的人會養成不同的穿著習慣,性格樸素的人在挑選服裝時,更加偏愛簡單清新的款式。喜歡潮流的人則會穿著一些彰顯個性的奇裝異服。 那些擁有一定財富和社會地位的人,則會更多穿著名牌或正品服裝。 心理學家研究后發現,一個人喜歡穿的衣服,早已經暴露出了這個人的人品和社會地位。 這是因為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層次和社會身份,會決定他能夠擁有什么樣的欣賞水平。人類學和社會學的部分學者認為,物品需要從不同的層面去認識。 ![]() 物品除了自身這一層含義外,同樣也是某種文化的象征,或是具有特殊意義。上個世紀末流傳著一句人盡皆知的俗語,窮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閑。 也就是說通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我 們就能大致猜測出這個人的身份地位和社會階級。 有一部分人對假貨深惡痛絕,就是因為他們付出高昂代價才能獲得的服飾地位,被這些人以盜版的方式冒用了。雖然僅僅憑借服裝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或品味,是有些極端武斷的,在心理學家研究后證實,衣著與人的性格間確實存在某種聯系。 某服裝品牌之前在做廣告時,使用了“穿什么就是什么”這一廣告詞。這是因為衣著和人的性格間存在一致性,他們通過這種廣告語鼓勵年輕人,通過大膽新潮的時裝來表達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 ![]() 有一部分人非常看重服裝質量,他們希望自己擁有的每一件衣服都是限量奢華、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 即便是同樣舒適華麗的衣服,只要這件衣服的品質是普通的,他們就不愿意將它穿在身上。 也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對服裝外貌的追求并不高。他們認為衣服只是遮蔽身體的工具,只要不嘩眾取寵就可以。那些重要場合中出面的學者或領導,總是會穿著非常傳統的灰色中山裝,也是服裝和價值觀念統一的一種表現。 ![]() 社會上的主流趨勢是那些年紀比較小的個體,往往性格更加活潑張揚。在同齡人比較多的校園中生活,他們會更傾向于通過服裝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這類人也比較看重自己服裝和性格上的聯系。 不過這種對服裝風格的偏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某一天心情比較好時,人們也會想要嘗試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服裝風格。 當心情低落,郁郁寡歡時,我們也會暫時降低對穿著打扮的要求。不過憑借服裝和性格之間的聯系,我們仍然能夠憑借服裝大致推斷出一個人的潛在性格。 ![]() 那些性格樂觀開朗、比較自然熟的人,會喜歡穿顏色鮮艷的衣服。性格低調沉默、不想要引起他人注意的人,會傾向于選擇深色的衣服。 通過觀察一個人的服裝變化,也可以猜測該個體當天的心情變化。 平時穿著打扮比較鮮艷的人,突然穿起了深色低沉的衣服,就意味著他最近可能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平時不太注重穿著打扮的人最近突然變得精致起來,有可能是因為他突然遇到了值得高興的事情。 ![]() 我們很難在第1次見面時就深刻把握一個陌生人的性格特征,因此第一印象將會決定兩人今后相處的主要基調。不過第一印象需要結合各方面因素進行判斷,不僅會考慮對方的外貌、肢體語言等,也會考察服裝、言談舉止和個人素養。 只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因素都需要在日常交往中感受,這時能夠吸引雙方的主要因素,就是見面當天彼此的衣著打扮。 在和異性交往時,如果有一方的穿著得體大方,顯得楚楚動人,那么在今后的交往過程中,兩個人的感情也會順利發展。 對于一個個體來說,性格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形成某種服裝形制上的偏好,長時間穿著某一個類型的衣服。長此以往,這種著裝風格也會反過來影響個體的性格。比如一個人經常穿著寬大的衣服,并且極度熱愛嘻哈文化。 ![]() 如果某一天突然要求他們以后只能穿正裝,這些人就會經歷一個從不適到漸漸適應的階段。在這種穿衣風格的影響下,這個原本自由灑脫的人也會逐漸變得沉穩可靠。如果不想讓別人對我們產生錯誤的第一印象,也可以通過改變穿衣風格來糾正他人的想法。 經常嘗試多樣的穿衣風格,也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服飾,實現服裝和性格的統一。
|
|
來自: 安喜的空間 > 《歷史人文社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