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諸暨。 越國故地、西施故里,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踐圖謀復(fù)國之所。 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至今依然保留著不少美好的古村古鎮(zhèn)。 一起來看看最美的6處,你去過幾個? 1 斯宅村 斯宅村位于諸暨市東南部,東部接嵊州市,東南毗東陽市,是一個典型的山里古村落。東白山群峰逶迤層層巒巒擠壓到這里,稍稍松了口氣,留下一片平緩狹長的溪地。村前一條小溪流過,在兩岸蒼翠林木的目送下,遠遠地去到山外的世界。 村口斯氏古居四字印入眼簾,溪流兩岸散落居住的粉墻黛瓦住家,絕大多姓斯。百家姓上找不到的少有姓氏,在這里隨意碰面就是。村落因唐末斯氏遷居至此開始營造,那時地名叫上林,諸暨稱暨陽。傳承至今延綿不斷,斯氏后裔仍以“暨陽上林斯氏”自稱。 斯宅以“千柱屋”而聞名于世,又名“斯盛屋”。古屋正廳青石門額之上,用雅致的九疊篆體書寫著“於斯為盛”。當時家主斯元儒榮耀之情和寄托興盛之感,仿佛浮躍眼前。自清嘉慶年間建造已200多年時光,梅蘭竹菊四兄弟分院筑居,999根柱子,36小天井,處處呈對稱之美,盛況如今依昔可見。類似一屋多院、兄弟同堂連住的大宅景象,在浙中山水間多處可見,聚族齊居,各家相對獨立又以長廊相連,相互間走動均可“晴不見日,雨不濕鞋”。 2 十四都村 諸暨,十四都古村。 這是在西施故里,諸暨五泄景區(qū)一側(cè),深藏的一個美麗寧靜古村落。在這里,十里荷塘,千柱屋,周氏宗祠,悠遠的古韻風情,源遠流長。 十四都,聽著名字便能心緒飄往遠方。飛檐雕櫳掩古今,出淤清蓮傳世名。富貴不忘勤學早,唯有書香最醉人?!笔亩即鍝碛?00多年歷史,是中國傳統(tǒng)村落,省級歷史文化重點保護村落,十里荷塘沿路而生。 馬鞍山古民居與周氏宗祠并稱藏綠古建筑群。位于五泄鎮(zhèn)南約二公里處,隸屬五泄鎮(zhèn)十四都村,始建于明朝貞德十五年,由周氏太公周廷琮(清三公)獨自到此定居,開始繁育周氏子孫,距今已有500年,繁衍24代子孫。十四都村為由原藏綠村、獅象村等合并而成,當年曾隸屬藏綠鄉(xiāng),故也稱藏綠古建筑群。 周氏祖宗有記載的可上溯到1000年前北宋時期的周敦頤("愛蓮說"的作者),是歷史上著名的理學家。所以現(xiàn)在的十四都村的千柱古屋前長滿了荷花,到6-7月來風景會更秀麗。 青山秀水必會孕育優(yōu)秀人才,周氏宗族人才輩出,歷代歷朝進士、瀚林官員,以及院士、將軍等不勝枚舉。 藏綠千柱屋,可與諸暨有名的古建筑-斯宅千柱屋相媲美,迄今保存完好。 因建筑旁邊山陵形似馬鞍,故稱"馬鞍山古民居",共24個門堂,其中保存最完整的門堂為"謙吉堂","謙吉堂"為馬鞍山古民居的主要組成部分。古民居的中央為門廳,為公共的用于舉辦婚喪喜事酒宴的場所。 另有"崇德堂"等其他門堂。 "謙吉堂"南面不遠處的山坳里建有周氏宗祠,周氏宗祠建于340年前的康熙年間,在諸暨宗祠里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 祠堂坐北朝南,正對的山坳呈畚箕形,朝向開闊,名曰金畚斗;背靠小山,名曰鐵掃帚。 周氏祖宗可上溯到北宋時期的理學家周敦頤,以《愛蓮說》聞名于世。藏綠周氏的古民居始建于500年前的明貞德年間,周廷琮獨自一人從寧波姚江到此定居下來。 3 溪北村 璜山鎮(zhèn),溪北古村落。 這個古樸的村落,青山如半月環(huán)繞,別有一幅寧靜古樸的美好樣子。 溪北村,依偎在吳峰山下,一座座古建筑就背靠吳峰山,面向龍泉江,以精美恢宏的13幢古民居建筑群落聞名遐邇,最大1幢有85房之巨,越中之地那些聚族而居的大宅家族生活,在這個村落里可窺視一斑。 在諸暨,有句諺語:“溪北人的屋,斯宅人的竹,浮塘人的谷”。溪北村的古民居,氣宇軒揚,雕刻精美,線條流暢,從屋檐到窗戶,都無一不體現(xiàn)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溪北古建筑群現(xiàn)存13幢相對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新一堂、繼述堂、孝義堂等等,不僅建筑精巧、理念先進,而且文化深厚,無論是從屋上的雕刻還是題匾,無論是布局還是屋名,都顯示出主人的深厚修養(yǎng)和不凡氣度。 溪北古宅中,最為出名的兩座房子分別叫新一堂和繼述堂,占地面積總計達7000多平方米,分別建成于清嘉慶和道光年間,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 新一堂古建筑規(guī)模最大,這座由溪北徐姓第四代徐寧(1745~1819)建于清乾隆末或嘉慶初的古民居,有大小房間85間、大小天井24個,屋柱778根,總占地面積4602平方米。從宅院規(guī)??梢姰敵跞硕≈d旺。臺門全用青石鑿制,正門寬大,內(nèi)設(shè)二門,下為穿堂,上為門樓。 繼述堂,建筑工藝尤為精湛,可謂是處處雕梁畫棟,屋頂和檐口均布滿了以民間傳說為題材的雕花,寓教于畫?;蜱U空雕花,或是平板花雕,無論是從題材的講究還是精巧的工藝上來看,均是巧奪天工,讓人嘆為觀止。 溪北古民居還值得一看的有孝義堂、德一堂、行五堂、燕翼堂、德馨堂、務(wù)本堂、聚智堂等。令人惋惜的是,原本溪北的古民居數(shù)量還要多,但于1941年4月被日軍轟炸焚燒,13幢300多間房毀于一旦。還有一些陸續(xù)毀于火災(zāi)等侵害。如今剩下的十多幢古建筑,就更顯珍貴。另村里還有小祠堂、彝敘學校、養(yǎng)政學校、恒山廟、伏虎亭、光壽亭等公共建筑。
在溪北古村落禮,這些遺存古宅的一磚一瓦,悠悠訴說著年年歲歲的故事,走進臺門就仿佛與世隔絕,跨進門檻就感覺宅子內(nèi)的溫度低了下來。 戳進來,看看你身邊有哪些最美古村古鎮(zhèn) 4 次塢村 次塢古村始建于宋代,地處諸暨市、蕭山區(qū)、富陽區(qū)交界地帶,這里有著獨特的地域人文和建筑文化,整個村落滿滿洋溢著古色古香的韻味。
次塢村地處諸暨市北部最邊緣的次塢鎮(zhèn)。次塢村歷史悠久,風光綺麗。古村落是俞氏家族的繁衍聚集地,唐宋時就遷到此處,諸暨俞氏的根都在這里。
黃泥山如一條巨龍,蜷伏在次塢村的后面,左邊是如鈴似螺的螺絲山,右邊便是青青的檀樹山。坐落于三面環(huán)山腹地的次塢古村,依緩緩爬高的山勢而建,顯得錯落有致,古色古香。
舊時諸暨曾有民諺:“諸暨臺門,要看大,到山林(斯宅的舊稱);要看精,到次峰(次塢的舊稱)?!贝螇]古建之美,由此可見一斑。
次塢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共有62處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橋、古道、古渠等,交錯布局,風姿獨存。
百余米長的次塢老街有著典型的明清建筑風貌。漫步在次塢老街的石板路上,老宅、老街、老店……村落老街里的每個角落都是一幅古樸的風景畫。抬頭,或許就能看到極其漂亮的鏤空馬頭墻,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穿過古街,有層層相挨、白墻黛瓦的古民居群,靜坐在兩條街巷的盡頭,每棟風格和大小都不盡相同,次塢人稱之為“中央宅”。高聳的墻頭,挑出的檐角,精美的牛腿,三進式的圍合院落,融合了浙江以外福建、安徽兩地的建筑風格。
古村落里,建于清乾隆年間的外新屋,三進七開間,面積約1200平方米,為晚清次塢鄉(xiāng)村教育家俞競故居。屋內(nèi)石窗和壁畫甚為精美。
古村落里有荷花塘,呈正方形,面積僅百余平方米,卻是次塢史上的名塘。荷花塘埂老屋,建于清嘉慶初年,距今已200多年,被稱為“諸暨的月沼”。另外,次塢古村落里還有俞鳳池故居、七馬頭宅、吉宅、福宅等均是重要的清、民國時的建筑,值得探訪。 5 邊村 諸暨,同山鎮(zhèn)邊村。 這個貌不驚人的村莊里藏著一座古建筑瑰寶邊氏宗祠,其建筑營造技藝中的木雕部分在東陽木雕如火純青的浙中一帶也是首屈一指的,而最為壯觀的是祠堂中的那座古戲臺。
邊村始建于南宋,有八百年的歷史。村里珍藏民國九年《暨陽同山邊氏宗譜》四十一冊,是追溯邊村歷史的寶貴資料。此版宗譜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都有收藏。
“邊姓源于商,百家姓為隴西郡,本族來自河南。始祖儀三公上六代祖邊英為北宋郡馬,五代祖邊肅為工部尚書,其父應(yīng)隆公護駕南宋康王定都臨安,后居松門。始祖心喜山水,見本源清秀,逐定居本源。歷八百余年,繁衍后裔已卅代,江南邊氏多出于本源,現(xiàn)有聚居村落十余個,人口逾二萬,后裔遍布全球”,“邊村素有'一里三大橋,十廟兩祠堂’之美譽。
小祠堂建于明末,因年久失修而拆除,尚存部分雕刻件。大祠堂建于晚清,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并經(jīng)過多次社會動蕩尚保存如此完好而聞名,入選為上起東漢,下迄晚清全國九家包括壇、廟、祠藝術(shù)珍品。該祠的門廳、頂棚、檐廊、梁架,特別是戲臺更有高度的評價。是江浙一帶晚清建筑之瑰寶。一九八九年列入為浙江省重點文物。”
祠堂中的那座古戲臺,尤其讓人覺得壯觀,金碧輝煌的雞籠頂藻井猶如天外星河般捉摸不定,又像在展示一個超脫塵世的神仙世界。
據(jù)悉,邊村邊氏創(chuàng)基之始祖是邊謹。邊謹大約生于1164年,宋光宗朝(1190-1194)仕承奉郎,他卒于1225年。1222年他慮遺緒失傳,征尋經(jīng)理往牒,修宗譜,并請魏了翁作序。固知,邊村建村時間不應(yīng)晚于1222年。 6 楊家樓村 諸暨,楊家樓古村。 這是一個個有著800年歷史的文化大村,自諸暨至五泄風景區(qū)的公路傍村而過,交通便利而民風敦厚,其地為楊姓所世居,素稱暨西巨族——楊家樓。
楊家樓村有天佑寺、天元塔、南屏山,還有狀元街、朝南街、衙里井、中央墻弄,仰山房......無處不在訴說著它當時的輝煌。
當?shù)亓鱾魃鯊V的是天佑寺和天元塔的傳說。香火旺盛的寺廟從朱明王朝下來,都被附近的百姓所推崇。說起天元塔,其中還有個有趣的傳說:當時楊氏先祖來這地方定居傳承,此地三面環(huán)山,也就只有東邊是開闊的平原,于是在這個方向建造寶塔一座,以全風水之勢。
如今的天佑寺內(nèi),風光寧靜,佛鈴聲清脆,在風中搖曳作響,閑暇有空時來此聆聽梵音,也不失為洗滌心靈的一種方式。
而天元塔,更是楊家樓的突出象征,氣勢雄偉,外壁白凈,輪廓明快清晰,遠望玲瓏,纖巧,近視巍巍、莊嚴,華蓋般的塔尖直接藍天。
不只是古寺高塔,散步在楊家村里,老宅、臺門、宗祠,處處古韻靜美。
長街長,回憶深。古村落的長街上,有著古老的風景,是楊家樓真正歷史底蘊的呈現(xiàn)。 古村記獨立整理自網(wǎng)絡(luò) 加入古村記會員參與互動 發(fā)現(xiàn)身邊最美古村古鎮(zhèn) |
|
來自: 浪漫農(nóng)夫egs704 > 《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