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從唐朝到清代,1282年狀元風云錄

     菊齋 2022-06-24 發布于江蘇

    狀元的原產地,就是中國。

    自打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開啟科舉第一場考試,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1282年間,你猜史書攏共記錄下多少有名有姓的狀元?

    599個(文狀元)。

    621年,唐高祖李淵詔令“各地有名氣的人才,先在本縣初考,再到州里復考,合格的每年十月再到京城考試”,到了第二年,李淵進一步放寬條件:讀書人不必看任何長官的臉色舉薦、也不問以前是否有名氣、皆可以自由報名參加考試,于是武德五年(622年),以自應考試為特點的科舉制度就此誕生——你只要有才,你就能青云直上,帝國的權力中心對你敞開大門,只要你能!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正在來臨……

    622年第一次科舉產生的狀元,叫孫伏伽。這是第一個史上有名有姓的狀元。

    不過孫伏伽并非普通布衣,史料上說他四年后曾參與“玄武門兵變”,三十年后“年老辭官”,大約相當于原先蠻有才干的公務員帶職帶薪考了個狀元。

    在孫伏伽之后,許多我們熟悉的名字涌入了考場。

    670年,宋守節為狀元。但是同榜的杜審言,更有名。

    杜審言是個狂人,他曾經說:"比文章,屈原、宋玉寫不過我;比書法,王羲之得跟我學。"

    他應該再說一句:“比孫子,你們也靠邊站……”他有個兒子叫杜閑,杜閑有個兒子叫杜甫。杜甫也很祟拜他爺爺,曾經教育自己的兒子道:“詩是咱家的家傳絕技……”

    杜審言就是憑著以下這首詩,被公認為唐五律的奠基人的。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675年,鄭益為狀元,同榜有沈佺期,宋之問。沈佺期+宋之問也比鄭益有名,原因和杜審言一樣——他們是唐朝絕、律詩體的奠基人。 

    唐詩若無絕、律,至少減色一半;唐詩能有絕、律,沈宋功不可沒。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古意呈喬補闕知之》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渡漢江》

    有才的都考不中狀元嗎?也不是。

    狀元詩人很快就來了。

    695年,賀知章為狀元。這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狀元郎,也是唐朝大V詩人里第一位狀元郎。這人號四明狂客,寫詩卻甚為平易近人,除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編入小學教材,還有一首《詠柳》也是給小孩子看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自賀知章開始,二三十年間,詩人們小小地過了一把輪番中狀元的癮。

    702年,張九齡為狀元。不過,因為考官沈佺期被考生舉報,沈佺期后來也承認了收受考生賄金(此事與張九齡無干),這屆考生的成績全體作廢,張九齡白考了個狀元。

    狀元雖然作廢了,張九齡的才學可沒有作廢,他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即使被誹謗排擠、貶出長安,寫出的詩依然風致楚楚,那句一到中秋就會被拉出來刷屏的“海上生明月”就是他寫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望月懷遠》

    721年,王維為狀元。

    坊間傳說,那一年的狀元,本來應該是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唐鄭還古根據這些傳言,寫成唐傳奇《郁輪袍》一文。

    但無論如何,后人只記得王維,不曾記住張九皋呀!除了“愿君多采擷,此物更相思”、“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他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始終穩穩站在“千年金句榜”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王維《使至塞上》

    724年,杜琯為狀元,同榜有祖詠。

    《唐詩紀事》里說,這年的詩題是“終南望馀雪”,須寫六韻十二句(即此詩須寫十二句,每二句押韻),祖詠寫了四句就交卷了,結果,此詩流傳至今,另一個結果是——因為字數不合格,祖詠沒及格。

    不知道狀元郎杜琯那年寫了什么,想來,一定是穩穩當當的六韻十二句。可千年后,大家終究只記得祖詠這張不及格的作文卷。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祖詠《終南望余雪》

    “這屆狀元叫啥名記不住,同榜某某某很有名”的情況仍在繼續。

    727年,李嶷為狀元,同榜進士中,后來很出名的是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734年李琚為狀元,同榜里出名的是顏真卿。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書法史上是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存在,其出名程度,僅次于王羲之的《蘭亭序》。

    顏真卿 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即祭侄文稿)

    735年,賈至為狀元。

    賈至這個狀元,也沒有很有名。

    他的同榜們,也沒有很出名。

    讓后人記住賈至的,是“賈至舍人系列詩”。

    因為這個系列詩,是王維、岑參、杜甫寫的,當然,還有賈至本賈。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杜甫在長安當左拾遺,和賈至、王維、岑參都是同事,有一天早朝,時為中書舍人的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投桃報李,王維、岑參、杜甫接下來也各寫了一首。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這組詩,后來經常被拎出來作為如何得體表忠誠的典范模式,大家可以細品品,誰寫得更好一些。

    當然也有,靠自身“實力”被人記住的。

    738年,崔曙為狀元。這位狀元,因《明堂火珠詩》得中第一,卻也因這詩——不劇透了,先看看吧。

    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

    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崔曙《奉試明堂火珠》

    僅僅一年,崔曙便病故,留下一女,人多道是因“曙后一星孤”之句,詩言成讖。

    這狀元有點慘啊。看來狀元還是讓同榜繼續出名比較好……

    744年,趙岳為狀元,第二名比他有名,叫岑參。

    這位榜眼后來立志到塞外建功立業。他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詩句中,盡是鞍馬風塵的征戰與冰天雪地的風光。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751年,李巨卿為狀元,因為同榜有錢起,后人記住了這一年的省試試題是《湘靈鼓瑟》。

    和祖詠那年考試一樣,這年的試題也要求六句十二韻。

    由于省試詩限定了題目和內容,又對聲韻要求十分苛嚴,這樣的詩,很難寫好。

    祖詠寫了四句能流傳下來已是極難得,錢起卻不但完成了六句十二韻,還把它寫成了千古名作,“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也由此,奠定了錢起的不朽聲名。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753年,楊儇為狀元,同榜有張繼。

    這一年離安史之亂爆發,還有三年。已經考取了進士的張繼,本來應在朝安穩為官——若他安穩在朝為官,恐怕唐詩史上,便少了一頁絕妙的詩篇。但三年后安史之亂爆發,張繼不得不跟著大家南逃,南逃途中路過蘇州,他隨手寫了個日記。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只因這首《楓橋夜泊》,南逃避“安史之亂”的張繼進入了《唐詩三百首》。

    雖然,他僅僅只留下了一首詩。

    “安史之亂”平定后,大唐這般巨輪的槳輪再次如常運轉,自然,也包括科考和狀元。

    781年,崔元翰中狀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三元及第的狀元。

    三元及第,便是在鄉試中獲第一名解元,在會試中獲第一名會元,在殿試中獲第一名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稱“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

    崔元翰中狀元這一年,全國統共只有17人考中進士,其它年份也大抵如此,唐朝這種異常嚴苛的人才選拔,到宋朝才稍微松一些,唐朝每年取士,都差不多是十幾人至三十幾人之間,宋朝擴充到了數百人,可見考中唐進士有多么難,考中唐狀元更是難,而連中三元,那簡直就是非人類的學霸了! 

    不過我們一路看狀元名單 ,還真是讓人特別無語——連中三元的,未必千古留名,連續三次不及格的,卻成了“千古文章一大家”。

    792年,賈棱為狀元,同科有韓愈。

    這是復讀生韓愈第四次應試。前三次,他都考砸了。考砸的那幾年沒有人能想到,日后,這個屢敗屢戰的小子會成為古文運動的先驅,唐宋八大家之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宋八大家里,唐人占了倆,一個是韓愈,另一個,正在來趕考的路上。

    793年,苑論為狀元,同科有柳宗元、劉禹錫等。

    柳宗元這年僅僅21歲,雖未中狀元,但21歲高中進士也屬極難得了。唐宋八大家里的另一家,便是他。

    此時年輕的柳宗元并不知道,他的前途,將充滿了荊棘,和茫茫不絕的愁思。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寫下這詩時,距他中第已許多年,朝廷將他一貶再貶,貶到柳州做刺史,而他所寄的漳汀封連四州中的連州刺史,是劉禹錫。

    劉禹錫是柳宗元的同年,考中進士時比柳宗元大不了多少,也才22歲,不久24歲便授太子校書,和柳宗元一樣都是少年得意,卻因參與永貞變革,雙雙從人生巔峰跌落谷底。

    只是劉禹錫的性情更為堅韌,他雖然也抱怨自己被當作了廢棄的“沉舟”“病樹”,卻猶自開解自己:人生總有希望。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

    796年,李程為狀元。人們并不記得崔護與他同科,卻始終記得他的“桃花人面”。

    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里有這樣的說法: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后出游,在長安南郊偶遇一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于是在墻上還是在門上寫了一首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800年,陳權為狀元,同科進士中,最出名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雖與劉禹錫同年,卻晚于劉禹錫七年,此時方才中第。

    不過,許多年前,白居易在長安,早就憑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揚名立萬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808年,柳公權為狀元。

    這是書法家行列里出的文狀元。

    楷書里的“柳體”,指的就是柳公權。他和顏真卿并稱“顏柳”,又和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合稱“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 玄秘塔碑局部

    822年,白敏中為狀元。

    說到白敏中,是因為他和二十年后的狀元鄭顥有些瓜葛,鄭顥中狀元后沒過幾年,白敏中便給他積極作媒,迫使已有婚約的鄭顥無奈娶了唐宣宗之女萬壽公主,據史料記載,鄭顥是惟一可考的做了駙馬爺的狀元郎。但駙馬爺狀元郎并不領情,白敏中因為做了這個媒,鄭顥恨得牙癢癢,一有機會就給他下絆子……真不曉得白敏中是何苦來哉。 

    823年,鄭冠為文狀元,828年又中武狀元,這是對“文武雙全”最具體的解釋了吧……

    828年,韋籌中狀元,同科有杜牧。

    杜牧的政治才華十分出眾。十幾歲的時候,他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

    不過,后人大多不記得這些,大家記得的杜牧,是那個與張好好有過一段感情戲、更“贏得青樓薄幸名”的風流才子。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無法在政治上出頭,據說是因為他卷入了晚唐最嚴重的牛李黨爭,同樣因為卷入黨爭而終生郁郁不得志的還有李商隱。

    837年,李肱為狀元。同科有李商隱。

    這之前,李商隱已四次落第。

    這年的主考官是令狐绹的好朋友高鍇。高鍇曾問令狐绹:“你最好的哥們是誰?”令狐绹答:“李商隱。”問了四次,令狐绹就說了四次同樣的答案。

    這一年,李商隱考中了。考中不久,他做了王茂元的乘龍快婿。許多人說,令狐绹是牛黨,王茂元屬李黨,李商隱因為在牛李兩黨之間反復無常終于弄到了兩邊不討好的地步。而李商隱一生寫過無數的《無題》,似乎都在剖析自己幽微難明的心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858年,李商隱郁郁而逝。也在這一年,李億為狀元,對,就是魚玄機的的李億。

    魚玄機那時候還不叫魚玄機,叫魚幼薇,狀元郎李億當時一見魚幼薇的詩啊,便心生激動與愛慕。而魚幼薇呢,因為與溫庭筠始終沒有結果,便也應允嫁了李億。可惜,李億護不住她,李億妻裴氏將魚幼薇趕出家門后,李憶把她安置在曲江附近的咸宜觀,后來……魚幼薇慢慢變成了風流女道士魚玄機。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魚玄機《贈鄰女》

    唐女郎魚玄機最終在27歲時,因嫉妒殺死婢女綠翹被處死刑。狀元郎李億的名和詩都沒有傳下來,魚玄機的詩卻在南宋朝被刻成《唐女郎魚玄機詩》,代代流傳。

    867年,鄭洪業為狀元,同榜有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

    這已是大唐的暮日晚景。皮日休后來加入黃巢軍中,生死未卜。

    一個大唐的進士,一個朝廷的官員,會加入反唐的叛軍,那一定是對朝廷很失望了。

    而時局仍在不可避免地壞下去。

    大唐的狀元和進士們,將何去何從?

    869年,歸仁紹為狀元,同榜有司空圖。

    關于司空圖,你也許讀過他的《二十四詩品》。

    玉壺買春,賞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鳥相逐。

    眠琴綠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司空圖《詩品二十四則 典雅》

    《二十四詩品》是在那些最亂的時候,司空圖躲在世外桃源般的王官谷里寫成的。黃巢軍來召他,他不去;后來朝廷平定了黃巢亂,來召他,他也不去;再后來朱全忠毒殺了哀帝,他不再恍若無聞,而是絕食至死。

    有人以絕食來表達故國之思,亦有人以另一種方式懷念故國。

    894年,蘇檢為狀元,同科有韋莊。

    韋莊是韋應物的四世孫。

    韋應物少年時,也曾經過安史之亂的流離,但到韋莊這個時候,他的命運已不止是流離,他的國家已潰爛到一塌糊涂。韋莊后來逃離了兵火連天的長安城,游歷江南、最后定居于西蜀,做了蜀國皇帝王建的宰相,將他所記得的大唐風華都一一重現于蜀。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菩薩蠻》

    大唐的最后一科考試當是在907年,是年考中進士的有20人,崔詹為狀元。這是大唐最后的狀元。

    在江南,一個叫李昪的人,說自己是唐王室后人,在已經沒有大唐的時代,在江南建了一個叫“唐”的國家,歷史上稱這個地方政權為“南唐”。

    959年,舒雅為南唐狀元。

    舒雅,就是韓熙載的門生。

    在那卷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中,舒雅也被數次繪出。

    這里,左起第二人,正在為跳六幺舞的王屋山打拍板的,就是舒雅。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而舒雅身旁,坐在凳子上的紅衣哥,是967年的南唐狀元郎粲。

    975年,張確為南唐狀元,這年南唐亡了國。

    亡南唐者,是大宋。

    980年,蘇易簡為大宋狀元,他有個孫子叫蘇舜欽,蘇易簡性好酒,其孫亦好酒。《研北雜志》里說蘇舜欽在岳父杜衍家住的時候,晚夕常在手邊置酒一斗,讀到高興處,一拍桌子,“滿飲一大白”;又讀到高興處,又一拍桌子,再飲一大白。

    后來這個愛喝酒的蘇才子終于遇了糟心事,他因為“進奏院案”被貶,自己賭氣一路南下跑到蘇州,以四萬錢買下廢棄的滄浪亭,修好以后寫了篇《滄浪亭記》,又給滄浪亭寫了首詞。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蘇舜欽《水調歌頭 滄浪亭》

    992年,孫何為狀元,這是繼唐朝的崔元翰之后,宋朝第一個三元及第的狀元,他也是柳永《望海潮》這首詞的受贈人。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柳永《望海潮》

    孫家出學霸。998年,孫何弟孫僅又考了個狀元。

    1015年,蔡齊為狀元。同科有范仲淹。

    范仲淹是大宋三百年罕見的完人,他是能吏、良將、忠臣、孝子、詩人、君子,自然,也是有名的詞人。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懷舊》

    1024年,宋庠為狀元——這又是個三元及第的學霸,鄉試會試殿試皆第一——不過也有人說,他的狀元,是與弟弟宋祁對調得來的,說哥哥宋庠是榜上的狀元,弟弟宋祁是大家心目里的狀元。

    是不是有此一說,并無確證,不過在詞史上宋庠并無名句,倒是他的弟弟宋祁,是真正憑著“紅杏枝頭春意鬧”名留詞史的。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宋祁《玉樓春  春景》

    那年的榜眼叫葉清臣,亦有詞名。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葉清臣《賀圣朝 留別》

    1024年的這一場考試有“雙狀元”之稱,頗有意思的是,宋朝的考場里,大家看好的狀元大熱門被黑馬擠掉的事情還在不停地發生。

    1030年,19歲的王拱辰為狀元,而之前傳得沸沸揚揚的本科狀元,是歐陽修——這位恃才而生的年輕人曾一口氣拿下廣文館試、國學解試、禮部解試頭一名,連他自己,都深信自己會是今科狀元。可惜啊,多少事,淚眼問花,花亦無語。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蝶戀花》

    1042年,楊寊為狀元,不過這年的狀元大熱門,本是王安石。而且王安石殿試第一,楊寊殿試第四……但揭榜時,王安石和楊寊換了個名次,楊寊第一,王安石第四。

    為啥呢?王安石那天的作文寫得太直了唄,讓最后審卷的宋仁宗很不開心。

    王安石后來被稱為“拗相公”,這個直男,一生都很固執。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

    ——王安石《千秋歲引》

    不過,雖然名列第四,王安石好歹是二十來歲的年紀就考中了進士,和他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曾鞏,可是要到十幾年后才考中呢。

    1057年,章蘅為狀元,曾鞏終于考中進士了。同科還有蘇軾、蘇轍、張載、程顥、呂惠卿、曾布、章惇。

    傳說會試時曾鞏的老師歐陽修,拿起蘇軾的考卷來看時,覺得這考卷答得太好了,認定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所寫,為了避嫌,便將這卷子取作第二名,所以后世傳說,蘇軾有狀元之才,卻無狀元之命——不過,蘇軾真正在殿試環節的名次是乙等。

    這個乙等考生,后來成為千百年來無數人的甲等偶像。沒有之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1074年,劉霄為遼國狀元,《全遼詩話》里記錄著,劉霄曾作為使者到過宋朝,且與蘇軾對飲時,高聲朗誦蘇軾的《聞喬太博換左藏知欽州以詩招飲》:“痛飲從今有幾日,西軒月色夜來新。”蘇軾后來笑道:“虜亦喜吾詩,可怪也。”

    可見偶像的光輝,當時就已開始流布了。

    1079年,時彥為狀元,同科晁補之,也曾傳為當年熱門的狀元人選。晁補之在當年的開封及禮部試中,皆是第一,可惜,當閱卷官把晁補之的策試卷子呈奉到御案上,神宗的御筆卻點成了開封人時彥。

    晁補之一生仕途坎坷,后來他索性自號歸來子,在山東巨野的東皋老家修葺歸來園,種楊柳、耕地、喝酒,過起陶淵明式的隱士生活。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晁補之《摸魚兒  東皋寓居》

    1082年,黃裳為狀元。

    這位黃裳,便是金庸小說里《九陰真經》的原作者。金庸在小說里說,黃裳原先并不會武功,六十多歲那年,他被皇帝派去校對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萬壽道藏》,幾千卷書這么校對下來,竟然無師自通了藏在道學經典里的高深武功,也是奇事一樁——黃裳史上是實有其人的,也一生兒愛好是道家,不過他擅詞,不擅武功。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黃裳《減字木蘭花 競渡》

    黃裳一直活到86歲。

    他接下來的兩個狀元,卻沒有這么長的命。

    1085年,焦蹈為狀元,中榜六日后死。

    1088年,李常寧為狀元,中榜六個月后死。

    1148年,王佐為狀元。同科中出了一位日后宇宙知名的道德專家朱熹。

    朱熹考試的成績其實不太好,在331名同年中,是倒數54名。

    不過,朱熹后來一生交出的成績,那可要比王佐強太多了。他是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也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后人稱他一聲朱子,也算實至名歸。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其一》

    1154年,張孝祥為狀元,秦塤為榜眼,同科有虞允文、陸游。

    若說王安石、歐陽修、晁補之、宋祁諸人都沒有狀元命,張孝祥大概就是自帶狀元體質吧。是年科考,秦檜愛孫心切,本已內定孫子秦塤為狀元,不允旁人染指,不料半路里殺出宋高宗,宋高宗干預了考試,親自將23歲的張孝祥擢為第一。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張孝祥《西江月》張孝祥的《念奴嬌 過洞庭》清絕過人,《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浩氣如虹,但“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足見這位“天上張公子”去來無心的氣質。1157年,宋高宗又親擢了一個狀元,王十朋。我向梅花溪上家,幾看清淺浸橫斜。

    手栽木已如人老,雪鬢蕭疏對雪花。

    ——王十朋《左原詩三十二首 其七 梅溪》1193年,官家又又又親擢了一個狀元——陳亮被宋光宗親擢為狀元。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發。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陳亮《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這是陳亮寄給辛棄疾的信。

    他們本就是相似的人。

    他們二人都狂,都怪,都自帶惹事體質,也都中心熾烈。

    辛棄疾上過《美芹十論》,陳亮就上過《中興五論》。

    辛棄疾到死猶記殺賊,陳亮一輩子堅決主戰。

    只是陳亮,到底還是與狀元緣薄,他雖于52歲時中了狀元,卻未及上任便死了。1203年,李遵頊為西夏狀元,八年后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帝。這是歷史上惟一一個狀元出身的皇帝——或者說,是做了皇帝的狀元。1235年,吳叔告為狀元。同科的潘牥,是探花。

    《齊東野語》里說:“潘牥酒量甚豪,喝醉了,就胡亂散去頭發和衣服,裸立流泉之中,高唱濯纓之章”。

    如此的放蕩不羈,他為妓館題詩也就不足為怪了。但他為妓館題的詩,實在不見狂怪放蕩,卻是滿紙的風雅。

    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還。

    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 潘牥《南鄉子  題南劍州妓館》1256年,文天祥為狀元。

    這是21歲就考中狀元的少年才子,宋史說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

    在國亡家破的時候,這位才子狀元,毅然擔起了武夫的責任。

    臨安陷落時,他作為使臣到元軍去談判,先被扣押,后來逃歸,經真州、到溫州、漂流海上,輾轉于江西、福建、廣東一帶率兵抵抗了兩年。后來在潮州戰敗被俘,解往元都燕京,走到南京時,同行的鄧郯病了,文天祥與鄧郯寫詞作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文天祥《酹江月 和友驛中言別》

    這樣的慷慨奇士,可惜也無法挽狂瀾于既倒。

    公元1279年,宋元之間的最后大決戰厓山海戰爆發,南宋滅亡。

    1315年,蒙古人護都答兒為元右榜狀元,左榜為漢人張起巖為左榜狀元。那是元在中斷科舉數十年后,恢復科舉第一年,也是黃公望下獄那年。

    若早一點恢復,這個一心熱望著通過科舉堂堂正正走上仕途的小吏,人生的命運也許會不一樣吧。

    十載相逢正憶君,忽從紙上見寒云。

    空江漠漠漁歌度,一片疏林帶夕曛。

    ——黃公望《曹云西畫卷》

    黃公望的詩詞多為題畫,只因他后來除了研習道學,便是研習繪畫。

    若他順順利利考上科舉,也許元朝會多了一位能吏,而畫史上卻少了一位奇人,更少了《富春山居圖》這段傳奇。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局部

    1366年,赫德溥化為元右榜狀元,張棟為左榜狀元。這是元朝最后一榜。

    科舉,跨入明朝時間。

    1472年,吳寬為狀元。

    吳寬有一個“石交”沈周,他們都是蘇州人。沈周知道吳寬離家萬里,經常想念故土,便經常畫些蘇州的果子啊、花樹啊、風物啊給吳寬寄去,吳寬在京城與蘇州兩地來來去去,每回來去,沈周也必定要去送他。

    這卷《京口送別圖》,便是沈周71歲時送吳寬赴京復職,途經丹陽呂城停泊時話別的場景。

    沈周 京口送別圖局部

    因為沈周,許多不太熟悉明朝歷史的人,大多知道了有個狀元叫吳寬。

    1481年,王華為狀元。

    王華是余姚人,也不太有很多人知道他是狀元。不過他的兒子特別有名——王陽明。王陽明可算是大明最厲害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也是1499年科考場上的狀元熱門人選。

    那年的狀元熱門,除了王陽明,還有唐寅。

    1499年,倫文敘為狀元——王陽明和唐寅都未撈到狀元。王陽明最后的名次是二甲第七名,唐寅不但沒撈到狀元,連進士也沒有撈到,不但啥也沒撈到,還卷進當年的考試舞弊案,斷送仕途,最后弄到鬻畫為生。

    斷送仕途后的唐寅,有很多瘋顛的傳說,什么三笑點秋香啦,什么“酒醒只在花前坐”啦,不過仔細去看唐寅的畫,大部分都象這卷《騎驢歸思圖》一樣,沉默又若有所思地奔向他的旅途。

    唐寅這一生,終究是糾結的。

    唐寅 騎驢歸思圖局部

    1511年,楊慎為狀元。

    楊慎,被稱為大明第一才子,也是羅貫中《三國演義》里“幾度夕陽紅”的作者。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卷走了楊慎的大明朝。

    1754年,莊培為狀元,同科二甲第四名紀昀,也就是著名的能言善辯的清人紀曉嵐。紀曉嵐一生做過兩件大事:一是奉旨主持編纂了《四庫全書》;二是在晚年寫了一部“追錄舊聞,姑以消遣歲月”的隨筆雜記《閱微草堂筆記》。

    1820年,陳繼昌連中解元、會元、狀元、察考四元,這是科舉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

    1856年,翁同龢為狀元。他出自號稱“一門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父子大學士、父子尚書、父子帝師”的翁家。后人認為,所有狀元中,翁同龢是對國家局勢起過最大影響和作用的狀元。他一生兩為帝師,在后帝爭權中為帝黨首領,也推動促成了戊戌變法,他還促成了一個奇葩的狀元經歷……

    1894年,張謇為狀元。

    張謇的狀元經歷必須得提一筆!1200年狀元史未有如張謇這般……實在不知道怎么形容的奇葩經歷——

    1889年,一心想要將張謇扶上狀元的考官們將無錫孫和的卷子認作張謇的,孫考中而張落第。

    1890年,考官們將陶世鳳的卷子誤認作張謇的,結果陶考中會元,張謇又落第。

    1892年,考官們又將劉可毅的卷子誤認作張謇的,張謇再次落第。

    這種種誤會,都是因為當時翁同龢、潘祖蔭等“清流”黨人對張謇極為看重,甚至在禮部會試中暗中識別他的卷子,把自認為是張謇的卷子標上高分——潘祖蔭甚至因為自己的失誤氣憤不已,拒絕自己親手選中的孫和的拜見。

    1894年,受到考官們這樣隆重的眷顧因而萬念俱灰的張謇懷著復雜的心情再次應試。這次張謇終于在禮部會試中被取中第六十名,三月禮部復試時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將他改為第十名。四月殿試,翁同龢已迫不及待,他命收卷官坐等張謇交卷后便直接送到自己手里,然后稍作評閱便勸說其他閱卷大臣把張謇的卷子定為第一,還特地向光緒隆重推出"張謇,江南名士"……于是張謇在41歲的時候,終于得中一甲一名狀元。

    張謇是晚清極著名的實業家。不過蘇州人對張謇的印象,可能更多來源于石湖余莊的沈壽,以及張謇、沈壽與《雪宧繡譜》之間的一段緣份。

    1904年,劉春霖為狀元,這是第一人中,最后一人。

    劉春霖中狀元后的第二年,科舉考試廢除。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科舉制度隨著大清的滅亡一去不返,劉春霖遂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狀元。

    自唐至清,1282年狀元風云錄至此也到了尾聲。

    細細瀏覽這1282年里的狀元往事,也許你會長嘆一聲——勝可喜,敗亦可喜,一生很長,只有常持堅韌和平常心才能走得更遠。

    以此,祝福今日查閱考分的學子們。

    參考資料:中國歷代狀元大全

    作者:任淡如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京东热|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亚洲更新最快无码视频| 国产四虎永久免费观看|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亚洲AV无码午夜嘿嘿嘿|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国产迷系列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动漫| 亚洲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视频| 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国产精品高清中文字幕| 男人扒开女人内裤强吻桶进去|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99|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A| 国产成人不卡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精品国产迷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美乳丰满人妻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