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丙察察,219上的滇藏(云南段) 卷子 出門第三天,我踏上了丙察察的行程,就是下面這個。 ![]() 中國三條絲綢之路之一,也是最早的絲路,西南陸路。在公元前四世紀時便已開通。漢、晉稱"滇緬永昌道"。隨著時間的演繹,人們習慣上把南華經祥云、大理、永平、保山、德宏至緬甸、阿富汗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古道統稱為"博南古道"。 我們第一車6人先行出發,在六庫用了午餐。六庫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現在改名叫瀘水了。從城里掠過,見到刻著文革語錄的老橋,也見到人來人往的忙碌。 登埂溫泉距六庫12公里,就在怒江邊。每年春節初二至初六都在這里舉行“澡塘會”,進行對歌、射弩、上刀山、下火海、洗溫泉浴等活動。據說這幾天在溫泉里洗過澡一年都不會生病。 “登埂澡塘會”已有幾百年歷史。它是怒江兩岸傈僳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是傈僳族闊時節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闊時節相當于漢族的春節。 登埂澡塘是天然溫泉,免費的野溫泉(但有人管理),我們歡呼雀躍地沖到江邊,在幾乎包場的環境里,將祈福和泡腳一并完成了。 ![]() ![]() ![]() 美麗公路,艱辛還在后頭。 怒江進入云南,一直奔流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我身后的高黎貢山上也修建了國家步道。 ![]() ![]() 正前方是偉人峰。臥于怒江之上,可得安寧否? ![]() ![]() ![]() 飛來石。這塊巨石在某日突然墜落在一所學校,奇跡般地未傷及任何人,然后就成了傳奇。原先的學校不在了,現在是福貢民族中學。 我們在接近黃昏時分到達記憶之城知子羅。 “知子羅”在傈僳語里的意思是“好地方”,它是和我們隔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光小城,也是一座廢城。 知子羅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 它坐落在碧羅雪山的山梁上,被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以及怒江和瀾滄江包圍。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烏蠻部落后裔,從瀾滄江越過碧羅雪山,到達怒江之上的知子羅繁衍生息。 從古南詔國(現大理)經知子羅再翻越碧羅雪山到達高黎貢山只需一天就可以進入緬甸。于是知子羅成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集市之一。地理位置特殊,1912年,便設“知子羅殖邊公署”,1916年改設為“知子羅行政委員公署”,1932年改為“碧江設置局”。這個廢墟裝滿了歷史。 1949年后,這里一度成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縣府都設在這里,成為怒江州最繁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1962年山下怒江江邊公路開通,1974年怒江州府下遷到六庫,1986年碧江被分拆并入瀘水縣和福貢縣。自此,昔日輝煌的碧江從地圖上消失,留下了“空城知子羅”。 舊百貨大樓、舊新華書店、舊學校、只放了三場電影的電影院,還有小街盡頭的基督教堂……往昔歷歷可見,歲月一去不回。 滿眼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房屋,外面世界滄海桑田日新月異,它卻定格了,凝固了,仿佛一段活化石。 由指示牌,可以走向一段失落的記憶,走向曾經鮮活熱鬧的生活,走向歷史的碎片。 ![]() 怒族博物館關閉著。 在知子羅,一直都下著雨,仿佛為增添廢墟感、滄桑感。我幾乎走遍了全城,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老縣城、老州府穿梭,讓雨撲過我的臉頰和肩頭,不為尋找,只是感受。 下山回到老姆登150客棧,領隊精心安排的豐盛的烤乳豬大餐在等著我們,把我們從歷史的傷感里剝離出來。 旁邊竹葉里是怒族手抓飯,好吃到爆。 給主菜一個特寫吧。不僅有烤乳豬,還有烤雞、烤鴨、臘肉、臘腸,圍著一圈的是西紅柿、黃瓜、玉米、紅薯、芋頭、雞蛋、炸腐竹,以及我極愛的苦蕎餅(早餐時我吃了4塊都停不下來),10人的量6人吃,把我們所有人吃撐了,還有剩余。 人太少了,只有我們一桌。要不然,這里還安排有怒族、傈僳族歌舞。 我從客棧窗口望出去的畫框,左上角隱隱約約的是皇冠山。 老姆登坐落于碧羅雪山半山腰,是去往記憶之城知子羅的必經之地。“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向往的地方”。比起知子羅,這里更多生機,客棧很多, 游客不斷。 被譽為“中國最美村寨”。 老姆登村有一座建在懸崖邊上紅白相間的房子,那就是怒江峽谷里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 青磚墻,紅漆木窗,白鐵皮屋頂,簡單而樸素,更顯純粹和虔誠。 在怒江峽谷沿岸,只要有村落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國傳教士建造的教堂,并且至今仍在被村民們使用來做禮拜。在峽谷里,居住著怒族、傈僳族、白族、漢族、藏族等,他們絕大多數信仰基督教,只有極少數的人保持著原始的信仰,如傈僳族的東巴教和藏族的藏傳佛教。 ![]() ![]() ![]() ![]() ![]() 在村子里,隨時停下腳步俯瞰,對面便是這樣的云海、山巒、人家,還有此番初次相見的雪山。 對面是高黎貢山。 ![]() ![]() ![]() 下山,再次回到教堂邊池塘,在飄飄欲仙的薄霧里左右開拍。 抬頭看到的路牌,客棧里擺放的村志,都讓人浮想聯翩。 ![]() 再接下來的路,就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塌方是經常性的遇見,關鍵是小塌還是大塌。 4.貢山丙中洛:紋面女、怒江第一灣、霧里村、秋那桶……全都是爆款。 ![]() ![]() ![]() ![]() ![]() 獨龍江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河谷,位于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每年11月間,獨龍河谷就幾乎和外界失去了一切聯系,十幾米厚的積雪把一切都阻隔在雪山之外,只有到來年8月冰雪消融的時候,才是河谷最熱鬧的季節。 我們這次被擋在外面,不知是冰雪原因還是疫情原因。 獨龍族紋面的習俗當起源于一種古老的信念,紋面限于婦女,俗稱"畫臉"。《新唐書》有記載,可見由來已久。 紋面原因,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后與靈魂相認,有的說是為了不被人搶去為奴,有的說是為分辨男女,有的為了死后能帶走生前的東西。 紋面很痛苦,一種習俗的結束,也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 ![]() ![]() ![]() ![]() 婆婆很慈祥,聽不懂普通話,可用手勢交流,或女兒女婿在旁解釋。她用一以貫之的笑容表達了寬和與接納。 ![]() ![]() ![]() 怒江第一灣,氣勢如虹,可惜沒有看到它清澈的時候。——在大理客棧時,我秀金沙江大灣,客棧另一位老哥秀出怒江第一灣,我的是渾濁的,他的是清澈的,然后我驕傲地說:我馬上就要看到了。 但這段怒江辜負了我。最近雨水多,怒江才渾濁。 ![]() ![]() ![]() 在沒人沒車的219上,撒一會兒野。 ![]() 客棧窗外的風景。 ![]() ![]() 丙中洛被稱為人神共居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我們坐車上山,準備去俯瞰怒江第一灣,結果濃霧繚繞,我們看了一場寂寞。 ![]() 但落滿松針的山道,還是讓我們在一片迷茫中感受到快樂。 下山后,竟然雨過天晴,我們在大灣處流連不已。 ![]() 丙中洛大灣又被稱作"怒江第二灣"。江里的是桃花島,在當地被稱做扎那桶村,有吊橋相連。每年三、四月份,島上桃花綻放,一片粉紅,宛如挑花源。遺憾我們未見,——這是要把此行的桃花全都留給林芝吧。 ![]() ![]() ![]() ![]() ![]() 此為石門關,當地人稱它為南禮墻。 一路夾江而行的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兩座絕壁從江邊垂直而起,而形成的巨大石門,怒江從中噴涌而出,奔瀉而下。 ![]() ![]() ![]() ![]() 老中青三代橋。 ![]() 此為秋那桶,這是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村子,也是滇藏線云南的最后一個村落。村子再往北,有馬幫的小路,可以直通西藏察隅。 這是村子里的天主教堂。 ![]() ![]() ![]() ![]() ![]() ![]() ![]() ![]() 沿途這樣的瀑布隨時可見。 ![]() ![]() ![]() ![]() 爛路變多,在接近滇藏界時,一塊巨大的落石橫亙道路中央,馬師傅小心壓著邊線過去了,另一輛車被困。在救援車封路的近兩個鐘里,我們在界碑處往返兩次,查看情況,因為所有信號皆無,不知后車情況:是檢查站查碼有變、是香港身份證入藏受阻、還是單純路斷被攔,我們完全無從得知。 好在有怒江,有西藏的召喚。而且藍天奇跡般地出來了。 是西藏藍。 ![]() ![]() 五朵金花,均來自廣東。 ![]() ![]() ![]() ![]() ![]() ![]() 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在這里拍拍拍,站在云南望西藏。 ![]() ![]() ![]() 接下來有很多塌方路段。馬師傅抱怨入藏后路沒人管了,然后念叨起“此生必駕三一八,來世不走丙察察”。 沒想到我們后來走上了比丙察察更難走更險峻的丙察左。 澡塘會、老姆登、知子羅、丙中洛、紋面女……219果真值得奔赴,怒江果真值得期待。 大山大江、大雨大霧、大寫意、大風景,我很滿足。 2022、3、31”丙察察之行“(2) 我的云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