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APP著實處境艱難,先是印度禁用抖音、微信、QQ在內的59款程序。后有美國、韓國、澳大利亞也紛紛表示要繼續觀察,就在今天,特朗普再次簽署行政命令,宣布45天后禁止與字節跳動及微信交易。 過去是美國互聯網公司帶著全球玩,中國互聯網公司負責中國區,現在有點開始反過來了?某些國家以中國軟件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甚至是收購。殊不知,收編了一個tiktok,禁用一個微信,但是,買走的只是公司的這個外殼,卻買不走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根---組織能力和企業文化。 01 組織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DNA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字節跳動。背后的協同能力、數字化能力、組織沉淀管理人才的能力都是不斷在革新的。 任何企業,僅有正確的戰略,沒有與之匹配的組織能力,企業也只能曇花一現,縱使一時燦爛,卻也難以持久。馬云曾說:組織架構才是第一生產力,阿里巴巴的最高機密是組織架構圖,可見“組織架構”對企業組織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日益激烈的時代,國內外環境的絲毫變化對一個企業都可能存在致命的危險。從目前的國際環境來說,企業之間的競爭只會愈加激烈。企業對人才的培養和企業的戰略架構會更加精細,人才到底具備什么能力才能更好匹配組織發展的需求?如何在經過選拔、培訓、成長環節后,激勵員工自發工作提高自驅力?另外,企業還會更加注重員工和企業業務之間的銜接度,達成工作協調? 企業發展產生經濟效應的邏輯是“分工、協作”,因此,組織結構進化更有效率的邏輯是實現大分工、大協作,創造更高的收益。 組織結構的基礎是進行“責、權、利”的劃分,對于員工來說,在一個結構設計良好的公司中工作,能保持較高的效率,充分的發揮才能;而在一個結構紊亂、職責不明的公司工作,其工作績效就很難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狀態了。 02 企業發展要遠觀內外環境不管我們愿不愿意相信,今天的世界確實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我們不斷看見新的機遇到來時,風險與挑戰也同樣倏忽而至。市場競爭的下一場淘汰機制才剛剛開始,一切的前提都是叢林法則,強者才能話事,才有資格制定規則。初創的企業出問題,到股權設計和組織能力層面上去解決;成熟發展的企業,一般來說都是組織能力的不合理。 “組織能力楊三角”是管理學家楊國安提出來的組織管理方法,現在它在騰訊和騰訊生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在互聯網發展企業,組織能力也是每個企業管理人員都應該掌握的團隊管理方法。從四個方向出發,并駕齊驅。第一,團隊的協調能力,員工之間的契合度;第二,員工是否熱情,是否擁有高效的執行能力;第三,企業機制是否完善,事項是否全盤規劃、有理有據,精準定位各項風險;第四,管理人員是否愿意聽取下屬意見,而不是所謂的“中央集權”“一鍋端”。 03 全員出力,達成良好默契,打造核心產品組織能力不是集中在幾個人或幾個部門內部,它必須是全員行動,是整個組織所具備的能力。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20年,80%都有BAT的身影。各自形成自己的體系和戰略規劃,但,在業界普遍認為百度已經掉隊了,遠落后于阿里、騰訊的競爭。陸奇的暫時掌舵讓外界認可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價值,不久之后,陸奇的出走瞬間讓百度的市值再次跌落。外界對此也是眾說紛紜,認為陸奇只是贏得了投資人的認可。 組織能力是企業競爭的DNA,而這個DNA就來源于創始人的初心、肩負改變世界的使命。一旦全司上上下下都達成統一的共識,可以說,從公司注冊的第一天起,就決定你們公司能長多大、走多遠、飛多高 以騰訊、百度為例,創始人把握好了時代發展的機遇,迅速崛起。這種企業往往更加注重自由和創新。因此,“產品”就成為他們的重要內容。好的帶領人不會講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因為在這種公司,團隊已經形成了一種自驅力。拿“產品說話”,為什么要做?能給社會帶來什么價值,以及能給用戶帶來什么顛覆性的體驗。 在百度的歷史發展中,真正扭轉局勢的是李彥宏負責的信息流產品。早qi的百度并沒有達成統一共識。渴望在AI等新興業務上占據有利地位,同時又不愿放棄發展其它賺錢的業務。領導人缺乏統一共識,缺少對公司整體的度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04 均衡發展,統籌各方資源技術、產品很重要,但是企業的組織能力迸發出的力量也不容小覷。組織不一定能幫助企業變得非常強大,但是,一定能最大限度發揮企業的潛力。阿里任務組織能力建設中,“心力”是最重要的。何為“心力”,指的就是這個組織的內心力量有多強大,驅動力有多強,執行力有多高。 業務是連接企業和客戶的紐帶。"業務"最終的目的是"售出產品,換取利潤"。布局業務的戰略思路,必然不可依靠傳統管理方法,去掉固化的戰略思維和戰略工具。比如用互次方科技的“智辦事”(協同管理平臺)。 工具的使用本身沒有好壞,但是如何運用,如何讓企業上下達成統一共識?如何讓所有人達成高效的執行力?這個還得靠人才的支持。 人才很重要,決不能出現短板。這在最近炒得火熱的中美僵局得以顯現,手機芯片供貨渠道被切斷,華為不得不挑起大梁,招聘專業人才。自主研發,人才支持。人才科學調度,權衡資源的分配也很重要。公司的關鍵業務流程是否標準化和簡潔化?是否有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確保員工得以了解支持完成戰略的信息? 業務是一個公司的行動軌跡,無論是戰略、人才,還是組織、文化,都缺一不可,反反復復,永遠是一個閉環。 05 提高企業組織管理能力,迸發超強執行力互聯網發展企業,伴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快速發展最容易被忽視的組織內部的問題,更像是一個躲在角落的“隱秘殺手”。 項目處理哪里出問題了,哪個環節掉鏈子了,哪個人沒配合好別人,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致命的一擊。 歸根結底,這些不可預見的錯誤都是“執行力”“管理”惹的禍。身處職場,每個人都會遇到家庭瑣事等一系列情況,不可避免產生“拖延”行為。因為工作繁瑣,摸不到頭緒,導致執行力不夠,事事拖延,挨了一頓批不說,丟了工作那就后悔莫及了。 今天上午解決一個BUG,下午協調一下任務。這種擁有超強執行力的人總比別產生更高的效能,甚至是提前下班,早早回家陪陪老婆孩子。 執行力差?如何解決? 就像一個國家,如何分配,各司其職。在職場上,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是組織管理者,承擔著一定的組織管理任務。有秩序且高效達成既定目標,實現1+1>2的組織效能。 寧可人等裝備,不能讓裝備等人。也就是是你的硬件滯后一點,軟件、組織要必須先行。 管理者制定計劃時不僅應考慮事,更要考慮人。困難的工作沒人做,過界的工作人人推;上司為進度發愁,下屬想著回家度假。 如何解決?智辦事給出了答案。將命令式制定計劃變成開放式變成開放式、參與式的制定計劃效果就會有所不同。 每個人都是任務的管理者。都是企業作戰的最小單位。每個人擁有核心組織管理能力行動力,才能真正使公司高效運轉起來。因此,智辦事是個深入到最小單位的有效組織管理提升手段。提高組織能力的同時,帶給你甚至是整個企業超強的執行力。 圖源:網絡 結語:數字經濟的今天,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傳統企業在未來市場想分到一塊“蛋糕”,就不得不面臨產業重組的問題,尋找適合自己的組織管理方式。面對不確定因素,企業不僅需要在外部環境的緊逼下,進行產業升級換代,還需“修煉內功”。 智辦事提供簡單有效的團隊協作工具,提取阿里核心管理方法融入到你的組織管理中,讓企業擁有阿里卓越執行力、高效、敏捷,讓員工做得更好。幫助企業提高團隊執行力、效率和組織能力,幫助用戶提升工作效率,極大的提升辦公協作體驗,開創新的工作模式。 |
|
來自: 智辦事 > 《智辦事-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