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三個月,一轉眼,又直接放暑假了!你家娃的學習狀態還好嗎? 與一些熱心家長交流后,發現網課以來,孩子的“學習狀態”都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為不在教室里上課,缺少學習環境,缺少學校老師的督促、周圍同學的正面影響;另一方面是無法避免的環境干擾,容易受到手機、網絡的誘惑等等,專注力下降。 外部環境較難改變,我們不妨嘗試下改變內因。 01 快樂學習,從培養學科興趣開始 喜歡玩樂是人的天性,對未成年人來說尤其如此。那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呢? 作為家長,除了幫助孩子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有動力。 興趣的形成來源于大腦的【獎賞回路】。 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孩子喜歡一門學科,然后才學好的;大多數時候,是因為這一科學得不錯,得到了獎賞和夸獎,形成了【付出行動→得到獎賞→強化行動】的回路后,才會持續主動去學,并喜歡上這一科。 讓孩子【付出行動】則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做對一道習題,或是讀懂了一篇文章,就可能促成“興趣”的萌發,只想著手上做的事情,享受當下,感受內在的充實感與自己的進步。 此外還要不斷接觸和深入了解,才能慢慢生成真正的興趣。 每天重復上學聽講放學寫作業,這樣循規蹈矩的學校生活顯然是無法刺激學生加深對學科的了解,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參加與學科相關的課余活動,另辟蹊徑發掘孩子自身潛力和獲得滿足感的動力。 比如:理科學不好,除了日常的練習外,還可以讀一些物理學家的生平傳記,參觀各種科技館、科普展覽,參加一些擴展型課程和科創競賽,豐富學科見解,充實學科內涵。其他學科也能如法炮制。 02 課題研究對培養興趣的幫助 高中生的研究性課題其實就很適合用來培養學科興趣。首先課題報告是每個高中生都要完成的,最晚高三提交至綜評系統,基于課內,但不止于課內,選題范圍廣闊,覆蓋文科、物理學、數學、化學、生物醫學等多個學科,非常適合作為擴展型的學習內容。 從課題研究的流程中可以看到,這也是對孩子多方面的提升。 比如:物理學相關的這個選題《從振動角度探究動聽音樂背后的規律》 了解課題背景—— 我們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有鳴笛的尖銳聲也有和弦的動聽聲。 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那么樂器產生優美、悅耳的和弦聲是否也有物理規律?不同音調的聲音振動的頻率不同,那么哪些音調的音和音好聽呢?利用振動的特性,可以探究悅耳音樂背后的物理規律。 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從物理和學習的角度賞析音樂,尋找動聽的音樂背后的物理規律;還需要對物理學中聲音的幾個特性有著較深刻的理解。 物理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一門學科,通過課題研究增長了知識,加深了孩子學科的認知,明白物理不僅僅是書本上需要死記硬背的枯燥公式或公理,它就在我們身邊,體現了我們對生活的理解。 03 培養興趣的其他注意點 此外培養興趣,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糾正認知 興趣始于行動,先調整自己的預期,為困難做好準備,不要期待立馬有所收獲,學習中產生的成就感可能幫你找到興趣所在。 二、識別自己的情緒,專注提升能力 無趣的情緒不完全來源于你能力的欠缺,而是來源于你沒法從某個學科中獲得足夠的活力和成就感。 糾結于“我總是學不好,我就是學不好”,這種固有觀念,會加深你的厭煩心理。只有暫時放棄這種思維,穩定當下情緒去專注做一道習題,掌握一個知識點,才能真正獲得成長。 三、從成就中挖掘價值感 一段時間的努力后,分數提高等等獲得老師和父母的夸贊, 懂得多關注事情的積極面,及時感受當下自己的進步,并肯定自己。 |
|
來自: 昵稱7935574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