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王平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蜀漢名將!一說起蜀漢名將,眾人首先會想到五虎上將,其次便是魏延、姜維,很少有人會想到王平,然而大家卻不知道,王平雖然是降將,但他這一生,卻四次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他究竟有多厲害? 蜀漢降將 王平本是巴西宕渠人,曹操打下漢中之后,巴西郡的七姓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帶領巴夷、 曹操的總體實力雖然強于劉備,但是夏侯淵在定軍山被斬,且劉備軍隊四處騷擾曹軍的后勤補給,所以最終曹操在和劉備的對決中,處于了下風。而王平見曹操要輸了,自己又是巴西郡當地人,不愿意再跟著曹操回洛陽了,于是他選擇了投靠劉備!
從王平的履歷來看,他對于蜀漢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降將!而在任何地方,降將其實都是不被重視的,所以王平在加入蜀漢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名聲不顯,直到建興六年(公元228年),王平才開始聲名鵲起! 第一次改變三國走向 王平的出名,靠的是馬謖的襯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利用計謀騙過了魏軍,成功的殺進了隴右,逼降了三個郡,打下剩余的州郡,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而曹魏自然也是不能坐視蜀漢做大,于是他們派出了名將張郃,讓他馳援隴右,而進入隴右,街亭便是關鍵,于是雙方圍繞街亭展開了大爭奪! 諸葛亮認為街亭有城池,比較好守,只需要拖住魏軍的步伐,幫自己爭取時間拿下隴右全境即可,所以他派出了馬謖。馬謖雖然沒有多少的實戰經驗,但是在日常的軍事探討中,馬謖表現不錯,且蜀漢急缺人才,需要培養馬謖這種大才,所以說諸葛亮力排眾議,選擇了讓馬謖去守衛街亭。結果此戰中,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不僅不據守城池,給諸葛亮爭取時間,反而跑到山上扎營,最終被魏軍打得大敗,損兵折將!
街亭失守,諸葛亮的后路遭到威脅,所以他只能宣布撤退,第一次北伐,就這么稀里糊涂的失敗了!在戰后的總結階段,所有的蜀軍將領都受到了降職等懲罰,只有王平得到了高升,令人大為驚奇!王平是和馬謖一起去守衛街亭的,憑什么馬謖被斬,王平倒是高升? 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乃是因為王平在此戰中,展現出了超高的軍事水平,挽救了敗局,盡最大可能的避免了諸葛亮全軍覆沒的結局!
當時馬謖雖然被張郃擊敗,蜀軍潰散,但是王平并沒有率軍撤退,而是帶著自己手下的千余士兵鳴鼓自持,讓張郃誤以為有伏兵,不敢追擊,避免了蜀軍的全線潰退,挽救了這一支蜀軍。同時,王平的操作,也使得張郃對形勢產生了誤判,不敢貿然全線出擊,若沒有王平,張郃率領魏軍直接插向諸葛亮的后方,截斷諸葛亮的退路,那么第一次北伐,蜀軍將全軍覆沒! 街亭之戰,正是因為有了王平,蜀軍才得以保全!所以說王平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是毫不夸張的! 第二次改變三國走向 王平第一次改變三國走向,靠的是嚇退張郃,而他第二次改變三國走向,也是靠的擊退張郃!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曹魏的統帥變成了司馬懿,這也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第一次正面對決!第一次交手,司馬懿的表現還是非常霸氣的,選擇直接硬剛諸葛亮,司馬懿自己統兵進攻諸葛亮正面,讓張郃統兵進攻南圍。 按照常理來說,張郃身經百戰,乃是天下最出名的一批猛將,實力非常強悍,他親自帶隊,應該能夠輕易突破南圍,而只要突破了這一點,司馬懿那邊的進攻就要輕松多了。結果如此厲害的張郃,竟然無法擊破南圍,而南圍的守衛者,便是王平!
王平成功守住南圍,擊退了張郃,為諸葛亮創造了有利條件,最終,此戰以司馬懿大敗而告終,史稱鹵城之戰!
自此,司馬懿徹底認識到了自己和諸葛亮的差距,再也不敢和諸葛亮正面作戰了,到了第五次北伐,無論諸葛亮挑釁叫陣,還是用女人衣服去羞辱司馬懿,司馬懿都堅守不出,令人大跌眼鏡!不過也正是因為司馬懿堅守不出,所以避免了魏軍被諸葛亮殲滅的結局! 說白了,正是因為王平守住了南圍,才使得諸葛亮最終取得了大捷,使得司馬懿開始畏懼諸葛亮,再也不敢和諸葛亮正面交鋒!若沒有王平,沒有鹵城之戰,司馬懿不懼怕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主動出戰,他將被諸葛亮打得大敗,天下格局將出現大變!所以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王平又一次改變了三國歷史走向! 第三次改變三國走向 王平第三次改變三國歷史走向,是在諸葛亮剛剛去世時!由于諸葛亮臨死前沒有把大軍指揮權交給魏延,而是交給了楊儀,這引起了魏延的強烈不滿,于是魏延率軍向楊儀發動了進攻!魏延乃是蜀軍中最厲害的名將,其他人都不是對手,所以楊儀根本擋不住魏延,危難之際,楊儀想到了王平,于是他讓王平去擋住魏延。按照常理來說,王平根本不是魏延的對手,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
王平單憑口舌之才,便分化了魏延的軍隊,擊敗了魏延,令眾人嘆為觀止!也正是這一手操作,成功避免了蜀軍的火拼,保存了蜀軍的實力,若沒有王平,試問蜀軍中有誰能夠擋住魏延?若真讓魏延做了蜀軍統帥,他真的打得贏司馬懿嗎?說不定一戰過后,蜀漢便要快速沒落了!所以說,此一戰,幸虧有王平,不然三國歷史走向,又要發生改變了! 第四次改變三國的走向 諸葛亮死后,王平被任命守衛漢中,而當時的曹魏,曹爽為了力壓司馬懿,使得自己的名望更進一步,選擇了進攻漢中。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曹爽統兵十萬進攻,而漢中守軍只有一兩萬,實力差距懸殊,所以說很多漢中守將都建議,據守待援,意思是放曹爽他們進漢中,自己就守在漢中的城池之內,等待著成都方面的援軍前來,到時候再里應外合的擊退魏軍。 關于這個策略,姜維曾給我們做出了生動的展示!蜀漢后期,姜維改變了漢中的防御策略,選擇的就是把魏軍放進漢中,堅守城池,拖垮魏軍,結果漢中直接被魏軍打穿,蜀漢一戰而亡!很明顯,這個策略是失敗的,而之所以會失敗,主要就是因為雙方的兵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一旦將魏軍放進漢中,根本打不過!要想擊敗魏軍,只能御敵于外,把魏軍擋在漢中之外! 王平力排眾議,選擇將魏軍阻擋在外,不放魏軍進入漢中,最終在興勢一帶成功地擋住了魏軍,并和前來援助的蜀軍一道,將魏軍打得丟盔棄甲,損失慘重。經此一戰,曹爽在魏國的聲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魏國也再不敢進攻漢中了。接下來魏國內部也陷入了內亂,司馬懿發動了對曹爽的進攻,再也無暇顧及蜀漢了!可以說,正是因為王平打出了興勢之戰的大捷,才促使曹爽在魏國內部的垮臺,促進了司馬懿家族的翻盤,也間接延長了蜀漢的壽命!說王平改變了三國歷史走向,毫不為過! 結語 總的來看,王平雖然是一個降將,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其實被嚴重低估了,他的軍事才能,絲毫不亞于蜀漢的那些頂級名將,就連張郃、魏延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若無王平,街亭之戰后,蜀軍極有可能全軍覆沒;若無王平,司馬懿見識不到諸葛亮的厲害,極有可能在第五次北伐中敗得更慘,改變天下格局;若無王平,蜀軍沒人擋得住魏延,蜀漢將陷入內亂之中;若無王平,曹爽打進了漢中,將直接威脅到蜀漢的安全,司馬懿也不可能擊敗曹爽,篡奪曹魏江山,蜀漢更不可能獲得數十年的和平!毫不夸張地說,王平四次改變了三國歷史走向,他是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
|
來自: 炫葉楓雪 > 《漢(末)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