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后中國書法發展局勢急轉直下,呈現出斷崖式的水平下跌,到了元代已然是強弩之末,在這樣的背景下也依然有碩果僅存的書法家趙孟的存在。 只是多少有些諷刺的是,元朝最著名的書法家趙孟居然是趙宋王朝的皇室遺孫,不僅僅是趙孟一人,元朝眾多的書法高手中宋代遺民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 作為元代初期影響力最大的書法家,趙孟篆、籀、分、隸、楷、草諸書俱佳,承襲“二王”書風,是元代書法的集大成者。 趙孟傳世的作品很多,但是少見大字行書作品,因此這幅《煙江疊嶂圖詩卷》對研究趙孟書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煙江疊嶂圖詩卷》是趙孟為配王詵所作的《煙江疊嶂圖》所謄寫的蘇東坡的《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一首七古。 在這幅作品中我們見到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趙孟,這里的不同不僅僅指的是書法風格上的成熟轉變,更是躲在文字之后的趙孟不同以往的情感表達。 蘇東坡以這首《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細致描繪了王詵所作《煙江疊嶂圖》的景象,同時也在詩中也隱寓了渴望歸田的思想。 而這也正道出了趙孟的心聲,人人都說趙孟是毫無氣節可言的“軟骨頭”,逆來順受,謹小慎微,但趙孟卻說自己是率真的。 而這幅書法就像是亂世之下的趙孟唯一可做的掙扎,宋亡以后,他的內心也希望能像伯夷叔齊一樣,遠離世事,采薇而食。 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趙孟無處可逃,元朝統治者也未曾給予他逃避的權利。 在他們眼里,趙孟就像是一個“吉祥物”,是他們善待前朝遺民,尊重天下文人的象征,是粉飾太平的工具,趙孟變成了一個“傀儡”。 他只好將自己的痛苦與愁悶積壓在心底,但人總是感情動物,再克制的人也會有真情流露的時候,所以我們見到了酒后作痛快淋漓之《二贊二圖詩卷》的趙孟,也見到了與蘇軾感同身受,有感而作大字行書《煙江疊嶂圖詩卷》的趙孟。 蘇軾渴望的“歸田”也正是趙孟的渴望,因此在這幅《煙江疊嶂詩卷》中我們見到了一個率真的不加任何矯飾的趙孟。 《煙江疊嶂詩卷》中有濃淡相宜的枯筆,夸張的線條,雄強的節奏,縱勢發展的結體和懸殊的大小錯雜,這是在趙孟其他作品中無法見到的。 這種種出奇使得人們懷疑這并非趙孟所作,但于我是相信的,在我看來這才是真實的,不加掩飾的趙孟。 他不只可以寫法度森嚴,流美穩便的楷書,他也可以寫如此縱勢熱烈的行書,他謹慎但同時又有率真的一面。 這兩種字體代表了不同狀態下的趙孟,只有將這兩種字體都了然于胸,那才是學到了完整的趙孟,也才能夠真正參透趙孟筆法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