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昌盛 戊戌年 【狗年】 丁巳月 辛丑 編輯:郭娟 是藥三分毒? 此說源自古。 中醫毒之義, 民眾多糊涂。
溯源有《內經》。 此說無紛爭, 分大常小無。 人體本平衡, 規律概括之。 陰陽魚縱橫, 失衡即為病。 人參胡亂服, 可導致毒副。 砒霜合理用, 救人也無數。 狹義乃為毒, 合理運用之。 補藥不亂用, “毒”藥遵法度。 謹遵醫囑用, 辨證疾苦除。 食色人之性, 過飽九分毒! 中西差異點, 在度非成分。 百病由心起, 萬恙從口入。 非熟胃不煮, 不軟胃勿磨。 非溫胃不暖, 過油胃勿化。 過午不食者, 往來有鴻儒。 今之飲食律, 貴在有節度。 留得三分饑, 守得腸間轆。 無中生得有, 健康狀態出。 補充說明: 世界衛生組織在與190多個會員國進行廣泛磋商的基礎上,制定了全球《傳統醫學戰略》,指出“傳統醫學是重要的衛生保健資源”,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國家認可了中醫。 2014年12月19日,美國《科學》雜志《Science》出版了該刊有史以來第一本《中醫專刊》,意義非同尋常,說明中醫被世界逐漸認識。 是藥三分毒,但是首先要對毒性有個正確的理解。拿鹽來說,少量的鹽用于做飯,是調味品,而鹽水注射液就是藥,如果你一天吃上50克,那就會中毒,中藥也是一樣,關鍵在于量。 中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中藥稱為毒藥,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毒是指中藥的偏性,中醫中藥治病的原理就是以天地之間自然植物藥、動物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 狹義指的就是藥物的毒性,祖先早就認識到了中藥的毒副作用,大家都知道砒霜有毒,但是現在卻可以治療白血病,能夠駕馭毒藥,正是中醫的偉大之處。
|
|
來自: 昵稱3439816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