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到35歲得人,暫且稱之為年輕人。在父母眼里,這個年齡段的人是幸福的人。他們的幸福在哪里?第一,房子人父母全款買的,或者父母幫著買的,有的甚至父母有幾套房。第二,錢不夠用的時候,父母支援。鄰居姐姐家的孩子,自己已經有兩個寶寶了,還要父母給錢花。鄰居姐姐六十歲了,還在上海刷盤子,姐夫的腿有風濕性關節炎,還堅持去建筑工地工作。第三,生了孩子,雙方父母給看護。孩子的奶粉錢都是父母掏腰包買。在父母眼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是躺贏。事實如何呢?他們真地很幸福嗎?今天早晨坐公交車,看到一位年輕爸爸帶著一個不到兩歲的寶寶,邊坐車邊喂孩子食物。喂的什么呢?火腿腸,茶雞蛋,水煎包,雞蛋湯,看看包裝,是從快餐店里買的。看起來食物很豐富,其實寶寶吃的不多,每樣食物都是吃一口兩口就不吃了。寶寶坐在嬰兒車里,我以為才一歲左右,一問才知道,差一個月不到兩歲。年輕的爸爸三十歲,已經有三個寶寶,大寶八歲。大家說,不到兩歲的孩子,吃這些食物可以嗎?寶寶吃飽了沒有?火腿腸和茶雞蛋,成年人吃了都很難消化,很顯然不是兩歲之前的寶寶的食物。我舉這個例子長說明什么呢?從喂養寶寶的角度來看,這個爸爸不稱職。他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喂養寶寶。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是從自我出發?喂養寶寶是一個家庭里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么重要的事情都是根據自己喜好做,其他方面也不會有例外。這樣做事帶來什么樣后果呢?第一,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無法保障。將來會在健康方面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第二,工作上不會有出色的表現,因為不用心,不學習。我后來又追問了一句:你帶孩子出來,是不是你不需要工作呀?他回答不出所料:自己家有企業。這是一個家里有“礦”的年輕人,不用奮斗,一切都有,是一個被父母保護得很好的富二代。他前半生都是喜,幾乎沒有愁。他后半生的愁在家人的健康方面和孩子的成長方面。他可以躺平,他的孩子再躺平的話,他父母創造的家業誰來守護呢?還有一類年輕人,家里沒“礦”。雖然沒大“礦”,但是有“小礦”:父母的退休金或者父母工作的收益。很多年輕人心安理得地躺平,享受父母的支助。前幾天認識了一位男士,二十五六的樣子,家是農村的,自己一個人在上海打拚。十六歲出去打工,工資開始七八百塊錢。十年過去了,已經擁有三百萬的資產。目前與人合伙經營一家企業,三個股東,他是其中之一。他的爸媽沒有給他任何支助。這位男士,恐怕一生不會躺平。他每個月還貸兩萬多,他也可以一個月不上班,只拿公司分紅。您剛好也在20-35歲之間,您屬于哪類年輕人?您的喜與愁又是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