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婧 朗讀┃紫蘇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號 看到有媽媽抱怨,最近婆婆一直在催她生二胎。 孩子一直都是媽媽自己帶大的,婆婆一點忙都沒幫上。 好不容易去年送去了幼兒園,她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準備在職場上大干一場,找回自我。 現在讓她回去再生一個,她是堅決不愿意的。 我忽然想到,國家開放三孩馬上1年了,可是身邊,愿意生二胎的并不多,生三胎的就更少了。 ![]() 生孩子的決定權最終是在媽媽手中,可是目前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的種種壓力,都讓媽媽們談“生”色變。 其實她們不是不想生,只是不敢生! ![]() 一 媽媽不是不想生只是缺幫手 曾刷到過一個視頻。 一位媽媽頭發凌亂地靠在墻邊,望著天花板,調整自己的呼吸,想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 搖籃里的孩子趴在搖籃邊,伸著小手,不停地叫著“媽媽,媽媽!” 最后,媽媽沒繃住,蹲下身子,無助地抱頭痛哭。 ![]() 從早上開始,媽媽就獨自帶著雙胞胎兒子去打預防針,她手上抓著一個,另一個就跑得老遠,追回了那個,還要擔心這個又跑了。 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沒有時間休息,也沒有時間喘氣,還要趕著煮飯、喂娃、哄孩子睡覺。 而兩個小家伙正是粘人的年紀,他們纏著媽媽,什么都不讓媽媽做。 讓人情緒崩潰有時只要一根小小的導火索,而現在這兩個娃就是媽媽的導火索。 想到一直以來獨自帶娃的種種委屈,全部積累在了一起,媽媽徹底崩潰了! 其實這視頻只是許多媽媽,獨自帶娃日常的冰山一角罷了。 她們每天都要像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一個人邊帶孩子,邊做家務,一個人帶孩子去買菜、擠公交…… 即使滿身疲憊,也必須時刻緊繃著弦,被生活包裹得密不透風。 可是就算媽媽付出了百分百的心力,自認為已經燃燒了所有的熱情,可是卻得不到丈夫、家人的認同。 紀錄片《生門》的導演陳為軍說: “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實不是。 真正面對一切的,只有女人。” 媽媽們不是不想生孩子。 如果身邊有人能和她一起分擔帶孩子的艱辛,她也渴望有兒有女的“好”日子。 ![]() 二 媽媽不是不想生 只是工作家庭很難平衡 二胎媽媽小徐在生孩子前,曾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 她是985畢業的高材生,外企收入高,現代企業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是她理想的就業方向。 她原本認為自己找到了能實現自己獨立、自由職業女性夢想的平臺。 在她工作的第五年,從她懷上了第一個孩子開始,她的夢想就破滅了。 在生產前一天她還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休完產假,她又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可是在幾個月后的公司晉升中,她還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按公司的晉升制度,職位與職級的晉升通常需要3-5年,在她所在的部門里,她的工作年限最長,并且已經在代行管理職責。 但老板非常直接地告訴她: “考慮到她的孩子還需要哺乳,作為一個媽媽,也會把時間與精力放在家庭上,所以這次晉升,會把機會給部門里的一位男同事。” 小徐覺得特別委屈,去跟老板談判,如果能漲薪,不晉升也能接受。 但是老板最后只同意漲薪5%,她對公司徹底失望。 一邊是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一邊是自己不能放棄的工作,當面臨事業與家庭這個選擇題時,被掏空的只能是職場媽媽。 最后,小徐放棄了自己理想的工作,為了照顧孩子,去了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的國企出版社工作。 職場媽媽們心里都知道:平衡家庭和事業是個偽命題。 孩子并不是生出來就完事了,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問題在等著職場媽媽們。 抱起孩子就干不了事業,要了事業就抱不了孩子! 在電影《找到你》中,有讓人心疼的一幕。 精英律師李捷剛剛生完孩子,就馬不停蹄回到職場。 因為白天要上班,她只好請了個保姆來幫自己照看孩子。 可誰知,保姆卻拐走了她的女兒。 那個晚上,她在大街上一路跑,一路問,發了瘋一樣的尋找自己的女兒。 連路邊的垃圾桶都不放過,對著惡臭的垃圾拼命翻找,最后崩潰大哭。 ![]() 別人問她怎么這么晚才發現孩子丟了?她含著淚回答: “白天要上班。” 那一刻,自責、內疚、排山倒海般向她襲來,她恨自己把工作看得太重,恨自己照顧不好孩子,恨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這就是職場媽媽的心酸。 孩子餓了,渴了,病了甚至丟了,因為工作,都不能第一時間出現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守護他。 主持人楊瀾也是一位事業型媽媽,事業上的忙碌和奔波,也讓她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 “我作為一個職業女性,一個媽媽,我有過很長時間的困惑,這種困惑到現在依然存在,當我收拾行李準備出差的時候,我覺得我做了一件對不起孩子的事” 職場媽媽不是不想生孩子,她們只是怕自己照顧不好孩子,虧欠了孩子。 三 每一個愿意二胎、三胎的媽媽 都是因為少了后顧之憂 常常有人說,一個女人只有生了孩子才是體驗過生命完整的女人。 媽媽們也都希望當自己老了,離開孩子的時候,孩子身邊能有個手足,互相照應。 只要家人、企業、社會一起為媽媽提供一個良好的生育環境,讓媽媽沒有后顧之憂,她們就不會對生孩子這件事充滿恐懼和抗拒。 爸爸看見媽媽的付出與犧牲 湖南衡陽,有一個幸福的媽媽,寒假里,早起做早飯的是孩子,睡懶覺的是媽媽。 因為媽媽有個懂得心疼自己的好老公。 ![]() 每天早上,媽媽還在呼呼大睡的時候,老公就會把兩個兒子叫醒,三個人一起在廚房里準備早飯。 在爸爸的指導下,兄弟倆會做很多菜式,還會一起拖地、擦窗戶、曬衣服。 倆兄弟一邊干活,一邊吐槽媽媽: “我媽的命怎么這么好,每天可以睡懶覺, 我們卻要早早起床寫作業,做家務。 放寒假的好像是我媽!” 生活在這樣的氛圍里的媽媽,一定非常愿意為兩兄弟再添一個小妹妹。 每個女人成為媽媽都要付出,犧牲自己,只有丈夫看到她們的犧牲,能為她們托底,她們才會覺得當媽媽值得! 人性化的企業是職場媽媽的福音 小陳是天津某外企的員工,她生產完回到公司后,變成了眾多“背奶媽媽”中的一員。 好在這家公司非常的人性化,為公司里的哺乳期職工配備了哺乳室。 里面配備有消毒工具、存奶的冰箱,還有報紙雜志,每個媽媽都可以有獨立空間。 所有東西一應俱全,非常溫馨。 某在多家外企、國企工作過的人力資源總監說, 其實企業在為一個具體崗位招聘員工時,并不是只有勞動契約,還有心理契約。 老板會讓招聘主管與應聘女性溝通,盡量在工作上著手,運行穩定后再考慮懷孕,畢竟哪個公司都不想招個員工,來了就懷孕。 企業不搞性別歧視,在能力范圍內為職場媽媽提供方便,媽媽們會更愿意為企業發光發熱,貢獻自己的力量。 媽媽都是普通人 請對她們多些理解,多些寬容 最近,關于西安3歲男童掉入下水道被沖走的新聞,大家都在等待結果。 可是就在大家都在祈禱出現奇跡的時候,網上卻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 一些人開始指責起了媽媽,可是明明是爸爸帶孩子出了事。 社會上總有這樣的聲音,孩子出現問題,第一個被指責的總是媽媽。 每一個母親都是單純為孩子著想的,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出現任何問題,孩子出了事,她們比誰都著急。 孩子不是媽媽的枷鎖,媽媽也不是孩子唯一的負責人。 請對媽媽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多一些寬容。 當整個社會都對媽媽少一些“為母則剛”的期待,多一些感同身受的關懷,那么,生命的延續也將成為媽媽們最美好的憧憬。 四 希望孩子茁長成長 真正要把孩子哺育好,是夫妻協作、家人支持、社會保障缺一不可的。 真誠期待,社會育兒認知能持續改善,保障政策持續進步,讓越來越多的媽媽有生孩子的底氣。 愿每位媽媽都有迎接新生命的期待,愿每個孩子都能在和諧美好的家庭中茁壯成長,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初心。 作者:安婧,自由撰稿人,生活有苦也有甜,我用我手寫我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