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進一步豐富色彩與層次 一、運用曲線調整讓色彩飛揚 曲線調整工具是ACR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將參數和調整滑扭反映到坐標曲線上,用這條線的彎曲變化來操控照片的明暗與色彩。它分為“參數曲線”和“點曲線”兩種方式。 1.參數曲線: 在初始狀態下,曲線是從左下角向右上角之間的一條直線,往左上彎曲即變亮,往右下彎曲即變暗。從左至右是亮度直方圖(黑場至白場),把它分為四小段;陰影、暗調、亮調、高光,對應到初始曲線(斜線)也是四小段,調整它時滑動下面對應的四個滑扭。(見下圖) 打開一張照片,首先分析判斷調整哪些參數,然后用“參數曲線”分段細致地調整明暗。觀察曲線結合畫面明暗層次變化,拉動不同滑塊的幅度(或升,或降),讓明暗層次更豐富。這樣,比在基本選項中調整更精細,方便。 ![]() ![]() ![]() ![]() 二,運用“通道”曲線調圖 首先了解什么是“通道”?數碼照片的所有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組成(俗稱R、G、B),而每一個像素都包含這三種顏色,即三個“通道”。通過對三個不同“通道”曲線調整,也就是分別對“紅色”“綠色”“藍色”不同通道的曲線進行調整。增強或減弱這三種不同顏色,來達到調整色調的目的。 通道四個選項:選擇“RGB”是用來調整明亮度的。選擇下面三種顏色通道,就可以調整那種顏色以及補色在畫面中的表現,從而實現色彩矯正或創作調色。可以通過在曲線上單擊鼠標左鍵的方式建立坐標點,然后按住左鍵來回移動改變點的位置直至選中點。若取消該點,選中并按"Delete"鍵刪除,或將其拖動到曲線末端來消除。 在顏色通道里調曲線,不單是調亮度,而是用于控制色調。如:選擇調“紅色”通道,然后將曲線向上拉,制造一個上拱的曲線,則紅色加強,若下拉制造一個下拱曲線,則畫面偏向紅色的補色(反方向)---青色! 依此類推,選擇調“綠色”通道,然后將曲線向上拉,制造一個上拱的曲線,則綠色加強,若下拉制造一個下拱曲線,則畫面偏向綠色的補色(反方向)--品紅! 選擇調“藍色”通道,然后將曲線向上拉,制造一個上拱的曲線,則藍色加強,若下拉制造一個下拱曲線,則畫面偏向綠色的補色(反方向)---黃色! 綜上所述由于通道曲線,運用這種調整方法來校正色溫就得心應手。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實現創意調圖,運用各種混合偏色來制造(創意)屬于自己的“小清新”或“重口味”。 此時要注意“紅色”與“品紅”、“綠色”與“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以及調整的幅度。下面,通過一個“案例”演示“通道曲線”的調圖示范。可以看到,案例的調整幅度非常小,卻效果明顯。要多嘗試訓練,關鍵是提高眼睛對色彩的辨別判斷能力。 ![]() 三,“混色器”中,HSL/顏色與目標選擇工具的運用 1,“目標選擇”工具對于分色調整很方便。應該根據畫面情形,針對不同色塊進行明暗、色濃淡的調節。鼠標指定準確坐標點,由計算機分析判斷該處精確的色彩組合,用鼠標或滑塊很方便的調節。 “目標選擇”工具是結合“HSL/灰度”選項來完成調節步驟的。先點選“目標選擇”工具,在畫面上尋找需要調整的地方,然后用右鍵(彈出菜單)就是“HSL/灰度”選項“色相”“飽和度”“明亮度”,分別先后選擇“明亮度”“飽和度”“色相”,按住鼠標左鍵在需要調整的區域左右拖動,左拖動減、右拖動加,來改變這三類(3乘以8項)24項參數,以達到需要的畫面效果。(這個過程需要動畫演示,我將在錄屏視頻中向大家展示) 2,運用“HSL/灰度”選項既可單獨調整這8種顏色的“明亮度”“飽和度”“色相”,可以按色塊區域分別調整,只是不能像“目標選擇”工具那樣能夠分析某區域色彩組成占比。案例實際操作:單純運用“HSL/灰度”選項調節色彩之一,分別單獨調節紅巖石和綠色峽谷。 ![]() 用鼠標指在圖中需要調整處,按住向左右拖拽。 1,首先調明亮度,紅色+10,橙色+7,黃色=-15,綠色=-12。 2,再調飽和度,紅色=+2,橙色=+25。 3,最后調色相,橙色=+8 綠色=+18 淺綠色(青色) ![]() 案例實際操作:單純運用“HSL/顏色”選項調節色彩之二,藍色天空與白云剝離調節,互不干擾。 ![]() 因而就不能按其比例同步調節色彩,色彩變化也不容易準確而偏色。其實對顏色的定義,不外呼:a明暗程度,b濃淡程度,c顏色相位,也就是顏色的基本屬性。要想做到對顏色的精細化管理和調整,首先,我們要知道和熟悉明暗變化對圖片層次的影響,然后才能較好的把握顏色對圖片層次的影響。 3,首先對黑白圖片的層次調整駕輕就熟了,然后才會領略色彩對圖片層次的駕馭。如果我們將“飽和度”統統設為“-100”,那馬上就會只剩下明亮度調節,既沒有了“飽和度”圖片也就沒有了“色相”。這樣可以輕而易舉的變成成“灰度”---即黑白圖像。問題不會這么簡單,當你轉變了以后會發現,黑白灰層次并不理想。一般后期老師不會直接用“去色”將彩色轉換成“黑白”,他們會先選擇“飽和度”,然后把8種顏色滑扭全部調到-100,也就是關斷了所有色彩的“飽和度”,這樣轉換和調節黑白照片,會保留色相、飽和度、明亮度調節對層次的影響,而且在“基本”里也保留了“自然飽和度”“飽和度”對層次的作用。 ![]() 四,運用“顏色分級”分別調校“陰影”、“中間調”、“高光” 它的調整界面很簡單,分別為“高光”、“中間調”、“陰影”三大部分,界面呈現三個大圓圈。每個里面又包含了色相的方位和飽和度離心滑扭,分別用來調整“高光”“中間調”“陰影”區域的色調表現(色相),以及該色調的強度(飽和度)。首先根據圖片色差以及想要調整的方向,滑扭確定色相定位,然后滑動調節適當飽和度。 1,高光部分滑塊調節主要應用在一下兩個各方面: a,調整高光部分色偏,或制造高光偏色的“小清新”效果。 b,在黑白照片中制造偏色,增加戲劇效果。 2,陰影部分滑塊可以調整暗部色相與飽和度,可以矯正暗部偏色。往往經過白平衡矯正后,高光很容易正常而陰影和暗部的偏色不容易矯正,會偏藍。通過陰影的兩個滑扭,按照偏色反向(補色)滑動,會很有效的矯正偏色。 3,平衡滑塊就是平衡以上兩組控制的權重比例。 顏色分級按照右圖示意:劃分為“高光”、“中間調”和“陰影”三部分,然而按照調整的手法,可以選擇“三項模式”單獨調整這三種不同亮度范圍的色度,也可以選擇“全局模式”統一調校。原來較老版本的ACR在“亮、色分離”項目里只有“高光”和“陰影”,而沒有“中間調”的調整選項。新版本在每組色環下有對應的亮度滑鈕,再下面還有“混合”與“平衡”兩組滑鈕,這樣就更方便色彩調校的操作了。 ![]() ![]() ![]() ![]() ![]() |
|
來自: 中人364 > 《老年大學Ps、剪映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