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一家車企到底需不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還真不是銷量說了算,而是要看營業利潤。 汽車市場進入“凜冬”,要想安穩的度過這段時期,最好的辦法就是縮減成本擴大利潤,感嘆利潤率低薄的奔馳等豪華品牌們,他們的單車利潤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們通過2018年的種種數據來喝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從各大上市車企公布的2018年財報統計來看,我們可以推算出部分車企的單車利潤排名,毫無疑問排在前列的車企擁有著更強的生存能力,也是目前汽車市場的主力。 ![]() 2018年凈利潤:200.77億元 2018年銷量:48.5萬輛 單車利潤:4.14萬元 翻看北汽的年報,北京奔馳的營收占到整個北汽的89%;而從凈利潤來看,北汽2018年全年的凈利潤為44.3億元,而北京奔馳的凈利潤為200.77億元。 要是從這個角度看,北京奔馳雖然單車利潤超過4萬塊,但也算是反哺北汽自主了,或許徐和誼先生說北京奔馳利潤很薄是把北汽整體的虧損都攤到了北京奔馳身上,要是這么說的話,北京奔馳單車利潤4萬真的不高,不但沒有降價空間,甚至還可以找個理由提提價;或者再省一些成本,維權事件再多也不怕,反正國內市場也是“人傻錢多”,只要有三叉戟的logo還怕賣不動? 誠然,戴姆勒的單車利潤最高,賺錢效率最高,但梅賽德斯-奔馳向各地區投放的車型質量卻參差不齊,特別是中國版車型與海外版車型質量懸殊。自從加上了北京汽車這個名頭后,國產奔馳質量問題頻出,前有政治立場不堅定,后有奔馳“失控門”,讓國人擔憂。 如今,在剛過去的4月份里,奔馳算是經歷了人盡皆知的"女車主維權事件",初步估算,奔馳4月份的漏油門事件,讓整體汽車整體產業損失10億元左右!但這也是它們咎由自取不可活。 最近的上海車展奔馳的再度推出的奔馳第一臺7座國產SUV:奔馳GLB車型,但即便是新車,奔馳的展臺也沒有往年的熱火朝天,奔馳2019年的利潤大降,主要是奔馳全球的銷量下滑,按照數據,在第一季度奔馳全球銷量就下滑了4%,而這4%中在華的銷量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 2018年凈利潤:124.90億元 2018年銷量:46.61萬輛 單車利潤:2.68萬元 豪華品牌有多賺錢呢?看看單車利潤排行的前兩名就知道了。寶馬在2018年單車利潤為2.68萬,雖然遠不及奔馳,但是也高于大多普通合資品牌。作為BBA三強的代表品牌,寶馬取得這個利潤也并不意外。同時相對于奧迪和奔馳最近的負面纏身,寶馬的品牌形象則相對樂觀很多。 至于另一家豪華品牌一汽奧迪則暫未公布詳細數據,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作為去年中國市場的豪華品牌銷量冠軍,單車利潤想必不會低,只是今年的前4個月奧迪的銷量嚴重下滑,而按照寶馬目前的勢頭,很可能在年底超越取代奧迪的銷量冠軍寶座。 ![]() 2018年凈利潤:25.26億元 2018年銷量:16.62萬輛 單車利潤:1.52萬元 讓人驚訝的是,長安馬自達竟然力壓一眾一線合資品牌,以1.52萬元的單車利潤緊隨北京奔馳和華晨寶馬其后,反觀一汽馬自達的單車利潤僅為0.26萬元,兩者差距過于懸殊,至于是不是長安馬自達在成本管理上過于優秀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其16.62萬輛的年銷量卻是前十中最少的。 2019年4月份馬自達的銷量為16919臺,和去年同期相比較來說下滑31.2%。而截至到現在為止,馬自達的銷量下跌已經持續整整12個月了!可是即便如此,馬自達的高管依然表示稱:馬自達將繼續通過向廣大消費者傳達馬自達的產品優勢和品牌價值。我想我大概明白為什么馬自達一直堅守不降價的原因了。 而全新一代的馬自達3或將年內國產上市,屆時就看長安馬自達如何定價了,但以馬自達的倔強程度來看,估計不會太低。 ![]() 2018年凈利潤:280.16億元 2018年銷量:206.50萬輛 單車利潤:1.36萬元 論銷量,國內所有汽車品牌在大眾面前就是弟弟,但是論單車利潤嘛,上汽大眾280.16億元的凈利潤也就比北京奔馳多了80億元,但卻要比后者多賣4倍以上的車才行,不過即便如此大家還整天調侃大眾的車標值5萬,現在看來真是冤枉它了。 而除開長安馬自達這個另類,上汽大眾的單車利潤也要勝過一眾合資品牌,畢竟大眾在國內產品線的豐富程度是對手無法比擬的,賣得多自然掙得多。 ![]() 2018年凈利潤:48.84億元 2018年銷量:58.00萬輛 單車利潤:0.84萬元 廣汽豐田以0.84萬元的單車利潤排在了大眾之后,符合其一線合資品牌的水準,像凱美瑞、漢蘭達等車型是叫好又叫座。 全新雷凌的上市又將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在車市普遍下滑的大環境下,豐田也是少有能逆勢增長的合資品牌,足以看出國人對它的認可程度,并且隨著TNGA架構的到來,成本管理也將得到優化,有助于利潤方面的提升。 ![]() 看完了贏家,我們接著來看看輸家,值得關注的是,從江淮汽車開始,包括長安福特、神龍汽車、一汽奔騰、福田汽車、海馬汽車、長安PSA、騰勢等在內則屬于“賣一臺虧一臺”的狀態。比如長安PSA即法系豪華品牌DS全年利潤為負8.74億,核算下來相當于單車虧損達23萬。 PSA和騰勢兩家的利潤,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而在這些數據上,馬太效應體現的簡直是淋漓盡致。 其中PSA豪華品牌DS全年的利潤為負8.74億,而核算下來的話,相當于單車虧損23萬。同樣是強調品牌價值,馬自達卻能賺得盤滿缽滿,法系車卻跌無可跌。而問題就出在了對于中國市場的認知上。 慘遭墊底的騰勢汽車,虧損竟然達到了單車負48萬元的地步,所幸年銷量才1900臺,否則這賣的越多虧得越多的節奏恐怕是妥妥把一家車企拖垮的節奏。 ![]() 一家車企的利潤如何其實和銷量、品牌等密切相關,雖然奔馳在4月份處于風口浪尖,然而利潤報表也顯示奔馳的盈利能力較好,這顯然有些讓人大跌眼鏡。不過,市場經濟下,一切都是市場規律主導的結果,雖然能看出來具備規模效益的車企更加容易實現盈利,可是在盈利的同時,還不能保證消費者的權益,那就有些不夠厚道了吧! 圖/網絡 文/超喜歡Kuma的豆豆 編輯/超喜歡Kuma的豆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