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結腸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多發生于直腸與結腸的交界處,因此經常與直腸癌被統稱為結直腸癌。結腸癌會向多個內臟器官、組織侵犯,對患者身體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傷。結腸癌致死幾率較高,如果能夠在早期進行科學合理的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疾病分類
大體分型潰瘍型多見,占50%以上。腫瘤形成深達或貫穿肌層之潰瘍,形狀為圓形或卵圓形,中心凹陷,邊緣凸起,向腸壁深層生長并向周圍浸潤。早期即可有潰瘍,易出血,此型分化程度較低,轉移較早。 隆起型腫瘤的主體向腸腔內突出,腫塊增大時表面可產生潰瘍,向周圍浸潤少,預后較好。 浸潤型癌腫沿腸壁各層彌漫浸潤,使局部腸壁增厚、腸腔狹窄,但表面常無明顯潰瘍或隆起。此型分化程度低,轉移早而預后差。 組織學分類腺癌主要為管狀腺癌和乳頭狀腺癌,占75%~85%,其次為黏液腺癌,占10%~20%。 腺鱗癌亦稱腺棘細胞癌,腫瘤由腺癌細胞和鱗癌細胞構成,其分化多為中分化至低分化。腺鱗癌較少見,主要位于直腸下段和肛腸。 未分化癌癌細胞彌漫呈片或呈團狀,不形成腺管狀結構,細胞排列無規律,癌細胞較小,形態較一致,預后差。 疾病分期
根據解剖部位分類:
病因
結腸癌具體病因尚不明確,但經過多年的研究,可能是內在因素和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顯示,大多數結腸癌來自腺瘤癌變。 主要病因
誘發因素
精神因素長期精神壓抑也為結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化學致癌物質亞硝胺類致癌性較強,是引起結腸癌的化學致癌物質。在變質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較高,能引起消化系統、腎臟等多種器官腫瘤。含有這類化學的食品有很多,亞硝酸鹽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亞硝酸鹽,包括魚類、蛋類、火腿腸、咸菜、腐乳、蠟肉、榨菜。蔬菜、肉類以及豆類等。 寄生蟲患有血吸蟲病也為結腸癌誘因。 流行病學
好發人群
有結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結腸癌具有遺傳特性,有部分結腸癌直接受遺傳基因影響,有部分結腸癌具有家族傾向性。 中年酗酒的人群酒精會對人體產生多種損傷,如果中年人長期酗酒、暴飲暴食,患有結腸癌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很多。 有盆腔放療史的人群放射性治療會對人體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如果患者盆腔受到較大強度的放射,會提高一系列癌癥的發作概率,其中就包括結腸癌。若患者盆腔內有其他腫瘤滋生,患有結腸癌的概率會再次增加。 癥狀
由于癌腫病理類型和部位的不同,臨床表現也有區別。一般右半結腸腸腔大,右側結腸癌隆起型多見,易壞死、出血及感染,因此以腹痛、腹部腫塊和全身癥狀為主;降結腸腸腔小,左側結腸癌浸潤型多見,易引起腸腔狹窄梗阻。因此,以梗阻癥狀、排便習慣與便性狀改變等癥狀為主。 典型癥狀
結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癥狀,發展后主要有下列癥狀: 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 腹痛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出現腸梗阻時則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 腹部腫塊多為瘤體本身,有時可能為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積糞。腫塊大多堅硬,呈結節狀。如為橫結腸和乙狀結腸癌可有一定活動度,如癌腫穿透并發感染,腫塊固定,且可有明顯壓痛。 腸梗阻癥狀一般屬結腸癌的中晚期癥狀,多表現為慢性低位不完全腸梗阻,主要表現是腹脹和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性絞痛。當發生完全梗阻時,癥狀加劇,左側結腸癌有時可以急性完全性結腸梗阻為首發癥狀。 全身癥狀由于慢性失血、癌腫潰爛、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可出現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病程晚期可出現肝大、黃疸、水腫、腹水、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及惡病質等。 伴隨癥狀
腫瘤局部浸潤癥狀當結腸癌侵犯周圍組織或器官時,可表現為餐后腹瀉、糞便中有尚未消化的食物等。 腫瘤轉移癥狀結腸癌通過血行轉移至肝臟、肺、骨等部位,導致肝功能受損、頭暈頭痛等。如果癌細胞廣泛播散在腹膜,可出現腹水癥狀。若種植轉移灶壓迫腸管導致腸梗阻,多表現為腹痛、嘔吐、腹脹、排氣等癥狀。 其他癥狀
結腸癌發生腹腔轉移,會誘發一系列癥狀,根據侵犯的組織不同,臨床表現也有一定區別,常見肝區疼痛、骨骼疼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 并發癥
就醫
對于患有結腸疾病或頻繁出現腸道癥狀,如腹瀉、便秘、腹痛的患者,建議及時到消化內科就診。在醫生詢問病情時,準確詳細的告知癥狀、時間等信息,以便醫生進一步了解可能出現的疾病,同時通過結腸鏡、CT結腸成像等檢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就診科室
醫生詢問病情
需要做的檢查
結腸鏡結腸鏡對一系列結腸癌的診斷都有重要意義,通過這種檢查可以清晰的觀察到結腸內部情況,還可以確定腫瘤的部位、大小,初步判斷浸潤范圍。在結腸鏡檢查過程中可以直接取樣,然后通過病理分析確診。 CT結腸成像CT結腸成像主要用于了解腫瘤浸潤及轉移情況,有助于臨床分期,可以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支撐。 腫瘤標志物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可輔助早期癌癥的診斷,通過對癌胚抗原的測定,在推測預后、復發概率上有較為理想的應用。 PET-CT當懷疑為轉移的結腸癌,或術后懷疑出現癌癥的復發或轉移,可應用PET-CT來評估是否出現結腸癌轉移的情況。 MRI檢查MRI檢查包括平掃MRI和增強MRI,當懷疑結腸癌出現肝轉移時,可行MRI檢查進行判斷。 氣鋇雙重對比造影通過該檢查可觀察腸內輪廓、形態以及黏膜情況,可發現早期黏膜淺表病變,并直觀了解病變的位置及大小。 實驗室檢查
診斷標準
鑒別診斷
結腸癌的鑒別診斷主要是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結核、慢性細菌性痢疾、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病等,最可靠的鑒別是通過結腸鏡取活組織檢查。 治療
結腸癌的治療原則是通過一般治療調理身體、控制癌癥發展進程,在合適的時期介入手術治療,然后根據個人情況完善后續放射性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消滅殘余癌細胞。部分身體無法承受手術的患者,可以嘗試靶向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 治療周期
結腸癌需要長期治療,但只有部分結腸癌患者可以痊愈,部分結腸癌患者只能延續生存期。
一般治療
結腸癌患者的一般治療多需要注意營養支持,絕大多數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系統嚴重受損,進而導致不能正常飲食,會出現營養缺乏等癥狀。此時,應注意營養性物質的攝入,可進食相對容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飲食,避免進食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牛奶等。 手術治療
結腸癌根治性手術要求整塊切除,腫瘤及其遠、近兩端10cm以上的腸管,并包括系膜和區域淋巴結。常用術式包括: 右半結腸切除術適用于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的癌腫。切除范圍包括右半橫結腸以近及回腸末段和相應系膜、胃第6組淋巴結,回腸與橫結腸端端或端側吻合。 橫結腸切除術適用于橫結腸癌,切除包括肝曲或脾曲的整個橫結腸、大網膜及其相應系膜及胃第6組淋巴結,行升結腸和降結腸端端吻合。 左半結腸切除術適用于結腸脾曲和降結腸癌,切除范圍包括橫結腸左半以遠及部分或全部乙狀結腸,然后做結腸間或結腸與直腸端端吻合術。 乙狀結腸切除術適用于乙狀結腸癌。 結腸癌并發急性梗阻的手術
化學藥物治療
利用腫瘤細胞對化學藥品的高敏感性,選擇性殺滅腫瘤。給藥途徑有全身靜脈給藥、術后腹腔熱灌注化療等。結腸癌的化療以氟尿嘧啶為基礎用藥,以全身靜脈化療為主。 輔助化療大規模隨機臨床研究顯示,根治術后全身(輔助)化療能提高Ⅲ期和部分Ⅱ期結腸癌的5年生存率。目前輔助化療主要有兩個方案,持續3~6個月: FOLFOX方案奧沙利鉑、亞葉酸鈣于首日靜脈滴注,隨后氟尿嘧啶持續48小時滴注,每兩周重復。 CAPEOX方案奧沙利鉑于首日靜脈滴注,隨后連續口服兩周氟尿嘧啶的前體卡培他濱,每三周重復,療效與FOLFOX方案類似。 新輔助化療如前所述,目前直腸癌標準的新輔助方案是氟尿嘧啶單藥增敏的放療。最近研究顯示,新輔助化療也可使腫瘤降期,提高手術切除率,盡管遠期生存數據有限。對目前尚無條件行放射治療的地區,可審慎使用,方案為FOLFOX或CAPEOX。 姑息化療對于晚期無法行根治的直腸癌,姑息化療可控制腫瘤進展和延長生存時間。 局部化療盡管沒有高級別證據支持,腹腔化療藥物植入、腹腔熱灌注化療和經肝動脈化療等局部化療已在臨床開展,有待臨床研究明確其在直腸癌治療中的地位。 其他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是一種較新的治療方式,常用藥物為帕博利珠單抗。這種治療方式可以激發人體免疫能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貝伐珠單抗靶向藥物治療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治療方式,常用藥物為貝伐珠單抗。這種藥物具有較高的精度,可以定向結合癌細胞,在減輕身體損傷的情況下,大大提高治療效果。 預后
不同位置、不同分化程度的結腸癌,預后有很大區別。但是從整體上看,結腸癌越早介入治療,生存幾率較高。若病情發展至晚期再介入治療,能夠長期存活的可能性很低,只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能否治愈
早期結腸癌能治愈,中期結腸癌有治愈的希望,通常晚期結腸癌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早期結腸癌患者治愈期率較高,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長期生活,對壽命影響較小;中期結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60%;晚期結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幾乎為0。 復診
即便是早期結腸癌,治愈后也有復發的可能,因此患者一定要定期復查。建議根治性治療后兩年內每三個月復查一次;四年內每半年復查一次;五年后每年復查一次。 飲食
結腸癌患者的飲食調理非常重要,由于患者消化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因此需要給予充分的營養補充。患者在進食時,要盡量補充優質的食物,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飲食調理
護理
處于不同階段的結腸癌患者,護理方式有很大區別。在手術之前患者的日常護理應當以調節身體素質、增強體質為主。在手術后,患者的日常護理應當以彌補身體損傷,消滅殘余癌細胞為主。 日常護理
病情監測
術后要加強對吻合口瘺的觀察和護理,密切觀察有無腹痛、腹膜炎、腹腔膿腫等癥狀出現。 心理護理
結腸癌患者多年齡較大、體質弱,除了會有憂慮外,還有悲觀、恐懼、焦慮等心理障礙。家屬要多與患者溝通,緩解不良情緒。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識,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特殊注意事項
預防
結腸癌的預防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生活習慣、日常飲食、健康作息、科學鍛煉、定向篩查、常規體檢都很重要。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素質的患者,可根據個人情況做出定向預防。 早期篩查
每年進行糞便隱血實驗,或每3年行多靶點糞便DNA檢查,或每5年行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10年做全直腸鏡檢查。 預防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