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50年12月5日晚上,中國人民志愿軍27軍8師240團三營7連連長姜慶云趁著夜幕的掩護,率領一個步兵排和一個機槍排組成的突擊隊向水門橋隱蔽前行。 他們的任務就是炸掉水門橋,徹底截斷美軍陸戰一師的退路,為第九兵團完美結束長津湖戰役劃上一個句號。 因為前邊已經有兩次炸斷橋梁,美軍已經在這里構建了完整的工事,再加上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配合美軍強大的火力,這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后來姜慶云回憶道:“敵人一梭子機槍打來,我們這里就倒下了7個人,其中4個人犧牲,三個人受傷?!?/span> 但戰士們在姜慶云的領導下,成功地避過了敵人的火力點,穿插到了水門橋,讓機槍排火力掩護,另外一個排開始進行對水門橋的第3次爆破。 因為前兩次爆破,都讓美軍很輕松的就完成了橋梁的重新建設任務,這一次用了大量的炸藥包,直接把水門橋炸出了將近9米的一個大缺口,并且對橋基也進行了徹底性的破壞。 當時志愿軍將士們是這樣預測的,美軍如果想徹底修復這座橋,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只要美軍陸戰一師沒有長翅膀,注定是會被困死在水門橋邊的。 但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十二月七日,美軍工程兵專家乘坐飛機從空中在水門橋上空來回盤旋,實際上就是在觀察橋梁被砸壞的情況,研究怎么樣能夠快速恢復橋梁,保證美軍陸戰一師能夠安全地撤回韓國。 十二月8日中午,在橋梁專家的建議下,美軍就利用C119運輸機在古土里空投了8組預制浮橋構件。其中有6組被美軍成功回收,已經超出了修復水門橋所需構件的要求(4組),關鍵是美國強大的物資生產和供應能力在背后支撐。 另外兩組,一組落在了志愿軍的陣地上,一組損毀嚴重無法使用。美軍的這次行動引起了志愿軍戰士的高度警惕,迅速被匯報到了第九軍兵團司令部。 12月8日,第九兵團下達了追擊美軍陸戰一師的命令。在前線的第二十軍軍長張翼翔敏銳的覺察到美軍還會不惜一切代價修復水門橋,因此他要求第180團全面出擊炸毀其他的交通要道,破壞美軍修復橋梁的進程。 十二月九日,美軍陸戰一師先頭部隊1000多人跟在坦克的后邊,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180團的陣地發起了猛攻。在美軍優勢火力的進攻下,180團傷亡慘重,團長趙鴻濟英勇犧牲。 就在這一天的下午,美軍陸戰一團一營A連占領了1081高地,從外圍掃清了180團對水門橋修復工作的火力襲擾。到下午六點鐘,美軍完成了橋梁的最終修復工作。 ![]() (2) 水門橋戰斗是長津湖戰役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但也是戰役后期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因為它關系到能不能把美軍陸戰一師全殲在這一地區。 參加長津湖戰役的是第九兵團,這個兵團盡管早就接到了通知會參加朝鮮戰爭,但最終開赴朝鮮戰場的時候還是倉促了。當時戰士們還穿著夏天的軍衣,原本是在沈陽完成換裝任務,但是為了戰役發起的隱蔽性,再加上時間要求太緊,列車在沈陽停留的時間很短,只有部分冬天的棉服被扔到了車上。 到了朝鮮戰場上,同樣如此。他們面臨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天上還有大量美軍偵察機和轟炸機對他們進行騷擾。在這樣的情況下,部隊只能白天休息,晚上前進。 第九兵團由二十軍、二十六軍和27軍組成,合計十五萬人。在長津湖戰役中傷亡了19,000多人,凍傷了兩萬八千多人,凍死4000多人。后來的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在回憶中說,當時他擔任的是二十七軍的營教導員,是所在營唯一一個沒有凍傷的。 長津湖戰役從十一月二十七日打響,雖然美軍陸戰一師的師長奧利弗 斯密斯也預計在這一地區可能遭到志愿軍的伏擊,整支軍隊前進的速度很慢,要求在宿營的時候做好防御準備,各支部隊之間能夠形成戰略配合,但還是被志愿軍戰士完成了分割包圍。 戰斗進行到11月30日,各種壞消息都向師部傳來,斯密斯已經明白志愿軍是要將他們殲滅在這一地區。美軍陸戰一師是美國的王牌部隊,曾經在二戰戰場上大放光芒。 現在能做的只有撤退,保證這一支軍隊能夠安全的撤出去,才能維護這支軍隊的尊嚴和榮耀,否則將是美軍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滑鐵盧,也是史密斯本人的最大恥辱。 斯密斯很快就制定了一個從下碣隅里、古土里、真興里一線的撤退計劃,但軍隊已經被徹底分割包圍,想全身而退,已經不可能。 在撤退的過程中,美軍陸戰一師基本上都是坦克大炮開道,頭頂還有空軍的炮火資源,后邊陸軍快速跟進。盡管如此被稱為“北極熊團”的步兵7師31團被全殲,這個團的戰隊戰斗番號也被取消了。 惡劣的天氣,再加上美軍機械化裝備的強大火力,對第9兵團的殲滅戰構成了非常大的困擾,在客觀上對美軍也造成了有限的有利條件。 雙方在這一地區展開了浴血奮戰,白天美軍把陣地打下來,晚上志愿軍戰士又奮不顧身的搶回來,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在最困難的時候,每天前進不到1公里。 盡管如此,美軍陸戰一師的腳步仍然一步步逼近了水門橋。只要他們跨過了水門橋,那么全殲的任務基本上就落空了。 ![]() (3) 水門橋的位置在古土里以南6公里的位置,寬8.8米,是一座懸空橋,周圍沒有其他路可供使用,在當時這里很有可能就是當地水電站的一部分,在戰爭年代就變成了交通要道。 水門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雙方就在這一地區展開了殊死較量,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就圍繞這座橋展開了,盡管雙方投入的兵力都不多,但激烈程度仍然可想而知。 最初志愿軍的方案是希望能夠把美軍困在水門橋附近,但很快發現不可能。美軍的裝備優勢,讓他們在白天可以輕松的占領橋梁,保證軍隊的暢通無阻。 志愿軍在沒有空軍力量和大炮坦克的支援,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座橋給炸掉。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要求20軍58師180團不惜一切代價,炸掉水門橋。 1950年11月30日晚上,180團派出的工兵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水門橋。當時在這附近的美軍沒有絲毫準備,再加上天氣寒冷,士兵們也疲憊不堪,第一次炸橋完成的非常順利。 根據第二十軍副政委譚佑銘的回憶,同時派出的軍隊對美軍的修橋部隊也造成了大量的殺傷,目的就是為了破壞敵軍的修橋節奏。 ![]() (4) 第九兵團這是第一次和美國人打仗,對美軍戰斗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缺乏正確的認知,在破壞水門橋的問題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按照他們過去和國民黨軍打仗的經驗,能夠把橋梁炸掉,任務基本上就完成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圍殲,敵人根本就跑不掉了。 但周圍的美軍在十二月一日就展開了對橋梁的修復,他們對附近的大樹進行砍伐,迅速分解成木板,用鋼鐵固件連接起來,橋梁很快就被修復了。 十二月二日,水門橋附近1801高地上的志愿軍戰士很快就發現了這一問題,并且上報給了指揮部。考慮到美軍在這附近加強了軍事防御力量,已經不可能再像第二次那樣輕松地把橋梁炸斷了,重新制定了攻擊計劃。 12月3日晚上,我軍派出了一個營的兵力,對這一地區的美軍進行襲擾。同時又派出了一個連對水門橋進行第2次的爆破任務,堅決要完成對水門橋的破壞。 鑒于美軍的快速修復水平,在第二次炸橋的任務完成的情況下,180團一營還對周邊的修橋材料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確保美軍沒有辦法利用附近的樹林和木材。 十二月四日,美軍很快就發現了水門橋再次被炸掉了。這一次周邊已經找不到合適的木材了,被損毀的程度也比較嚴重。 美軍派出了第十軍直屬73工兵營在水門橋的斷橋處直接架上了M2型鋼梁車轍橋,雙方都已經到了生死較量最關鍵的時刻。 ![]() (5) 十二月五日,美軍陸戰一師已經進入了撤退的最后準備時期。同時第9兵團第二十六軍也已經趕到了下碣隅里,阻止美軍的南逃。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第3次的炸橋行動。這一次雙方都格外重視水門橋,美軍是加強了這一地區的警戒,志愿軍則是加大了破壞力度。 十二月五日晚上,志愿軍進行了第一次的破壞,因為有美軍部隊的不斷抵抗,只是把橋梁炸斷了。 到了第二天的晚上,志愿軍再次出動對橋基進行了破壞。隨后的第3天和第4天同樣如此,一方面對美軍的局部修復進行破壞,另一方面加強對橋基和周邊設施的破壞。 到了十二月七日晚上的時候,美軍陸戰一四的主力已經撤到了水門橋附近。雙方經過連續數日的激戰損耗都非常大,相對而言,志愿軍面臨的困難更多。 尤其是十二月八日,罕見的低溫降臨,溫度降到了零下三四十度,有大量的志愿軍戰士被凍傷,還有一些人被凍死。 這個時候有一支志愿軍連隊其實已經度過了水門橋,他們的任務就是萬一美軍修復了橋梁,他們就要在水門橋南部拼死阻擊陸戰一師,等待大部隊的到來。但最可敬可愛的連隊全體凍死在了水門橋南岸的陣地上,當美軍陸戰一師后來心驚膽戰沖過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戰士都保持著隱蔽的身形被凍死在了陣地上,他們就明白了這是一支無法戰勝的部隊。 第九兵團的兵力迅速向水門橋靠攏,形勢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候。留給美軍陸戰一師的時間不多了,他們向美軍的高層發出了求救電。 美軍高層迅速聯系了日本的企業三菱重工,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把更優質M2型鋼梁建造出來。日本人迅速組建了上千人參與這個工程,截至十二月六日完成了全部生產。 早在十二月五日,美軍就開始利用韓國的一個空軍基地進行空降試驗。由于鋼梁非常沉重,使用一個降落傘空投,出現了嚴重的變形。最后使用兩個降落傘包來空降一組 M2鋼梁,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12月6日晚上開始,美軍派出了一百多名技術人員來完成空投前的一切準備,包括飛機、降落傘包、牽引車等。 十二月七日,空投完成。12月9日,美軍工兵完成了對橋梁的修復。消息傳到志愿軍總部,包括彭德懷在內的時候都驚呆了,根本就想不到,美國人竟然能把重大1.1噸的鋼梁給空運到戰場上。 實際上對于水門橋戰斗的相關資料非常稀少,盡管戰斗確實存在過。在我軍的歷史資料上基本上查不到相關記錄,只能從一些老兵的回憶中找到一些線索。 比如一八零團一營的副教導員周文榮老先生回憶,當初在水門橋的戰斗中,全營只有16人生還,還有一百一十人被俘,由此我們不難想象出當時戰斗的慘烈空前。 ![]() 在美國人的歷史資料中,也只有12月8日、9日這兩天的水門橋戰斗資料,并且也是零零星星的。 但是通過對這些資料的綜合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水門橋的戰斗從1950年12月1日到12月9日,前后一共持續了9天。其中經歷了三次炸毀,三次修復,雙方在這一地區展開了持續的爭奪戰。 當然水門橋戰斗對于雙方來說都不滿意,對于美軍來說這是一次狼狽的撤退,說起來不是那么光彩,因此也不愿意過多的談起。對于志愿軍來說,沒有能夠完成炸掉水門橋的任務,讓美軍陸戰一師主力從這一地區逃了出去,長津湖全殲敵軍的目標沒有完成,參戰部隊也受到了志愿軍司令部的批評。在這一地區參加戰斗的很多士兵都犧牲了,很難找到很詳細的資料。 但這一場戰斗的意義毅然不容置疑,第九兵團士兵在惡劣的天氣和美軍優勢火力的壓制下,他們能夠展現出頑強的意志、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忍饑挨餓的堅忍精神,沉重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 也許這就是水門橋戰斗的意義所在!在電影上映之際,謹以此文獻給當年在朝鮮戰場上奮勇拼搏的那些最可愛的人!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建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