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七君 美國花樣游泳運動員 Anita Alvarez 在今年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在泳池里暈倒。圖片來源:AFP-JIJI 最近一則新聞上了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頭條。在今年6月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美國花樣游泳運動員 Anita Alvarez 在泳池中暈厥,她的教練 Andrea Fuentes Fache 發(fā)現(xiàn)狀況不對后迅速將她救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沒有:這個運動員并沒有吐泡泡,也就是說她在水下暈厥后并沒有呼吸。這也太可怕了吧,不呼吸豈不是會缺氧而死? 實際上,這是人體在水下的一種自動化保護機制,而比這種保護機制更可怕的則是這位運動員昏迷的原因。 先來看這種保護機制:喉痙攣(laryngospasm)。 喉痙攣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你在水下自主呼吸,因為肺部進水比短暫缺氧更致命。喉痙攣是不由自主的,不受意識控制,而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也會發(fā)生喉痙攣。 喉痙攣發(fā)生時,氣管因為聲帶(那個小洞)閉鎖而被封上了。圖片來源:Mooncat Publications 那么,什么情況下會發(fā)生喉痙攣? 觸發(fā)喉痙攣的條件一般是聲帶進水。當然了,聲帶進血或異物(比如手術插管),或者服用某些藥物(如氯胺酮)時也會引發(fā)喉痙攣。 那么,如果一直沒有人救會怎樣呢? 喉痙攣一般持續(xù)不到1分鐘,在喉痙攣后期,人體消耗完了所有的氧氣,此時喉痙攣消失,身體會出現(xiàn)一次孤注一擲的自救式呼吸。如果這個時候溺水者還在水下那就會遭遇不幸。實際上,大約10%的溺水者死于喉痙攣。 所以第二個問題就來了,作為專業(yè)運動員,她怎么會不知道自己喘不上氣了呢? 實際上,這個選手很可能發(fā)生了在專業(yè)人士身上常見的淺水昏迷(shallow water blackout)。 潛水員從水下深處回到水面的過程中常發(fā)生昏迷,“淺水昏迷”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淺水昏迷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因此也叫缺氧昏迷(Hypoxic Blackout)。 圖片為演員示意。圖片來源:wikiwand 從水下上升到水面的過程中,血液中氧氣的分壓降低,因此潛水員會缺氧昏迷。那么一直在水面附近游泳的人怎么會發(fā)生淺水昏迷呢? 運動員發(fā)生淺水昏迷是因為閉氣太久,這就是為什么淺水昏迷常發(fā)生在專業(yè)潛水員和游泳健將身上,普通人反而不容易發(fā)生淺水昏迷。 淺水昏迷預防組織(Shallow Water Blackout Prevention)介紹,即使是專業(yè)游泳運動員、海豹突擊隊隊員、以潛水為生的漁夫都難逃淺水昏迷的魔咒。 你可能覺得奇怪,一個人,尤其是訓練有素的游泳健將難道不知道自己缺氧了嗎? 是的,其實你意識不到自己缺氧了,因為讓人有呼吸沖動的是血液中過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而不是過低的氧氣濃度。 一般情況下,隨著體內氧氣濃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會相應上升。因此在憋氣一段時間后,由于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你會感覺必須要換氣。 正常情況下,憋氣(藍色區(qū)間)時間越久,血液中氧氣(紅色)濃度越低,而二氧化碳(藍色)濃度越高,二氧化碳的高濃度促發(fā)呼吸反射。圖片來源:wikiwand 但是在專業(yè)游泳運動員身上則是另一種情況了。專業(yè)選手必須要接受高強度的間歇性低氧訓練。在經歷了長久的憋氣訓練后,他們可以在下水前進行過度換氣(hyperventilate),也就是大量排出二氧化碳,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降到很低的水平,即獲得低碳酸血(hypocapnia)。 而由于過度換氣,在潛水時,他們體內積聚的二氧化碳的水平保持在相對低位,但氧氣卻被提前消耗完了,這就是淺水昏迷趁虛而入的好時機。 專業(yè)人士潛水前若過度換氣,那么在二氧化碳(藍色)觸發(fā)呼吸反射前(藍色區(qū)間),血液中氧氣(紅色)濃度就會到達警戒值(紅點),誘發(fā)昏迷(紅色區(qū)間)。圖片來源:wikiwand 淺水昏迷發(fā)生時沒有任何征兆。更詭異的是,人體不但不會對缺氧感到恐懼,有些人甚至還會在缺氧時感到一種詭異的快感。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FAA)指出,一些人在缺氧的情況下會感到很幸福,覺得自己一切都好,雖然他們此時的認知能力連說出自己的名字也做不到。 這就是為什么,發(fā)生淺水昏迷的人不但不知道自己缺氧,甚至有可能在快感的驅動下持續(xù)閉氣。 因為缺氧而發(fā)藍的手。圖片來源:wikipedia 更可怕的是,淺水昏迷的殺人速度比一般溺水快多了。一般的溺水者在6-8分鐘后才會出現(xiàn)腦損傷和死亡。但是淺水昏迷發(fā)生后,離腦損傷只有大約2分半的時間。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在2019年的某次國際自由潛水比賽上,這些運動員身上淺水昏迷的發(fā)生速度有多么快,多么無情,多么無理取鬧: 2019年的某次自由潛水比賽上不少選手發(fā)生了淺水昏迷。圖片來源:valerio.l105 你看,這些職業(yè)選手在眾多救援人員的看護下,在游泳池里發(fā)生淺水昏迷都如此驚悚了,更不要說獨自逞強時的意外了。 淺水昏迷方面的專家、Aquatic Safety Research Group(水中運動安全研究組織)的創(chuàng)立者、美國醫(yī)生 Tom Griffith 指出,淺水昏迷是專業(yè)游泳運動員溺水的第一大原因,而死于淺水昏迷的大多是健康的年輕人。 圖片來源:wikimedia 雖然在專業(yè)游泳和潛水課上老師可能會提到這個危險,但是大多數(shù)普通人對此毫不知情。 當然,這一點也不能怪大家。雖然人類劃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成為人類之前,但是關于淺水昏迷的記錄卻令人意外地年輕。可能古人無法將淺水昏迷和普通溺水區(qū)別開來吧。 Griffith 表示,淺水昏迷的最早記錄只能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而直到20世紀80年代這個現(xiàn)象才在圈內人士中逐漸普及開來,而到了千禧年左右,淺水昏迷才開始大眾的視野。 總之你現(xiàn)在明白了吧,人是有可能憋死自己的,而且還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 溺水選手氣量廣,缺氧病人幻樂多 封面來源:AFP-JIJI |
|
來自: 北極熊_ > 《醫(yī)學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