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了開國大典,隨著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一天正式成立。 自此,這個日子也成為中華民族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每年的今天,人們都會慶賀新中國的誕生。然而很少有人會知道,中央原定的開國大典日期,并不是這一天,而是在1950年的1月1日。只是中央決定提前舉行,那這其中發生了些什么?為何定好的日子,還要提前舉行呢? 中央最初選擇這個日期,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當時國內還沒有完全解放,諸如兩廣等地都還在國民黨的手里。這么急著辦開國大典,未免也有些草率,而且把日子選擇在次年的元旦舉辦,也是有一定歷史意義的。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就職臨時大總統,隨后他正式宣布以新歷紀年,把1月1日定為元旦。自此,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腐朽的清政府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 中央把日子定在這個時候,也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更有著辭舊迎新的意思。然而當時在蘇聯訪問的劉少奇把此事跟斯大林說了之后,斯大林卻給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開國大典應該提前舉行。 ![]() 斯大林認為,如果拖到第二年的元旦舉行,那么在這期間,中國豈不是處在一個無政府的狀態,要是美國利用這個空隙插手中國的事情,恐怕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劉少奇聽后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把斯大林的意見向中央作了匯報,此事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關注,因為這確實是一個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名正言順的說法,名分在一個國家創立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斯大林這么多年與諸多帝國主義勢力進行過斗爭,他是非常清楚美國這些國家的手段,介入他國內政,這種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更重要的是,當時國內國民黨的殘余勢力還是非常強的,不僅各個地方有國民黨潛伏的特務,南部還有很多地方依舊沒有被解放,國民黨還保留著不少的兵力。要是美國突然介入,對于解放軍解放這些地區來說,就會制造更多的麻煩,這是中央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當然,斯大林的意見是一定要尊重的,起碼那個時候還是必須要尊重的。中國革命的成功,與蘇聯的支持有著一定的關系,同樣是信仰共產主義,這也讓新中國自然就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之一。 毛主席也因此,在建國前夕就派遣劉少奇等人去蘇聯訪問,就是為了要提前與蘇聯在合作方面達成共識,理清楚一些重要的問題。斯大林自然很希望新中國能盡早建立,他更不希望美國大規模介入中國內陸,于情于理,他都不希望開國大典繼續拖下去。 而且,蘇聯當時已經得到了消息,美國并不甘心看著自己扶持的蔣介石就這么退出大陸,試圖在新中國還沒建立的時候,搶先在國際社會宣布蔣介石政府才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 所以,對于中共來說,開國大典不能再按照原定計劃辦了,只能提前舉行。當時,開國大典的籌備工作已經開始一段時間,突然提前三個月,這肯定會辦得更加倉促一些,好在中央部署得當,保障了開國大典的順利舉行。 實際上,開國大典的日期和時間,都是嚴格保密的,外界是不能輕易得知,到了大典要舉辦前的安全時間,才會發布通知。因為,開國大典雖然提前舉辦,但蔣介石一直都盯著,時刻準備派特務去破壞開國大典。中央的處境并不好,光是在北平城內就有很多潛伏的特務。 于是,中央在研究提前的具體日期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安全因素,這樣方便確定舉辦的具體時間。當年,斯大林在紅場舉辦著名的閱兵時,莫斯科沒有讓一架德軍飛機飛過去轟炸,如今,北平同樣不會讓國民黨的一架飛機破壞開國大典。 聶榮臻元帥等人仔細研究了國民黨所擁有的轟炸機類型,分析了他們的線路,最終確定了舉辦時間。即便如此,中央也不敢大意,于是開國大典上空飛過去的戰機,都是帶著彈藥受檢閱的,可見當時的形勢有多么急迫。好在國民黨最終沒能實現轟炸開國大典的計劃,這場危機潛伏的開國大典,最終圓滿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