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米格25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戰斗機重視高空高速能力,希望飛機飛得高,飛得快,在這一背景下,全世界速度最快的戰機誕生,快到美軍導彈都追不上,這款飛機渾身都是不銹鋼,曾被伊拉克一口氣購買24架,它就是蘇聯米格25戰斗機,如今在俄羅斯空軍依舊能看見米格25的身影,在冷戰時期,北約國家甚至對米格25感到恐慌,這款飛機還創造了所謂米格25效應。 圖為米格25 米格25是一款生產數量超過1000架的戰斗機,于1970年正式進入蘇聯空軍服役,其現代化的衍生型號在俄羅斯空軍一直服役,最早在1971年,米格25首次展示了強悍實力,當時一個由四人組成的特遣隊部署到埃及北部的一個蘇聯機場,駕駛米格25飛越了以色列控制的西奈半島,收集了寶貴的情報,躲避了美國頂級防空系統的多次攔截。 圖為米格25 米格25戰斗機近乎刀槍不入的特性非常搶眼,它的研發目的是截擊北約轟炸機和戰斗機,主要是為了防御,但自從服役后,卻干了不少進攻武器該干的事,不只是偵察,還進場主動出擊,作為世界上首款高空高速截擊機,這種飛機的極限工作高度遠超過2.4萬米,一些衍生型號甚至能飛到3萬米高空,最高速度超過3.2馬赫,續航能力也相當強大。 印度空軍曾利用米格25深入巴基斯坦進行偵察,依靠極高的飛行高度不被發現,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米格25經常能神出鬼沒地穿越巴基斯坦領空,因為采購和使用成本非常高,因此印度只購買了8架,包括6架單座和2架雙座,在1997年的一次事件中,巴基斯坦緊急出動F16進行攔截,印度米格25加速飛行,使得巴基斯坦納沒有追上這款戰機。 圖為米格25 米格25戰斗機還創造了武器效應,以性能優越著稱的米格25,在被西方國家獲得后,立刻被眾多飛機專家研究,研究發現米格25戰斗機很多零部件,比北約戰斗機使用的落后很多,但是整體性能卻超過了北約戰斗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設計時從整體考慮,對各零部件進行協調優化組合,使得飛機通過系統設計彌補了零部件落后的短板。 從哲學的高度來看,米格25效應是質量互變規律的生動體現,事物的質變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量的積累,一種是結構的變化,兩者都能讓事務發生質的飛躍,米格25戰斗機就是哲學觀的高度體現,總的來說,米格25戰機拆開來看,并不先進,但整體看上去卻領先于時代,西方武器很難做到這一點,這也是蘇聯很多武器裝備,能夠占優勢的一個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