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峰海拔6656米,在擁有50多座7000米以上高峰的西藏并不出眾,但三個特點卻讓它充滿神秘感。 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高海拔只是一種常態,畢竟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都超過了4000米,哪怕是動輒海拔高度超過7000米的山峰,也非常常見: 比如喜馬拉雅山脈,7000以上的山峰超過50座,其中有11座高度超過8000米,包括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而岡仁波齊峰卻比較有意思,海拔高度為6656米,并不算太高,但知名度卻超過很多海拔更高的山峰; 在我看來,這座高峰有三個特點,讓人很意外,也讓它充滿了神秘感: 1.岡仁波齊峰不是岡底斯山脈最高峰,卻能成為主峰。 通常來說,一座山脈的主峰都是其最高峰,比如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就是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昆侖山脈的主峰公格爾峰也是其最高峰,等等; 而岡仁波齊峰所在的岡底斯山脈,第一高峰是海拔7095米的冷布岡日峰(圖18),然而岡仁波齊峰海拔高度為6656米,卻成為岡底斯山脈的主峰。 類似的現象不能說沒有,但確實很少見,國內也有幾個例子: 比如秦嶺的主峰是海拔3771.2米的太白山拔仙臺,而第一高峰則是海拔4920米的錯美峰; 還有天山; 天山的最高峰是托木爾峰,海拔7443米,第二高峰則是位于托木爾峰南側30公里處的汗騰格里峰,海拔6995米,另外在托木爾峰和汗騰格里峰周圍,還有數十座海拔超過6000米的高峰; 但天山的主峰卻是博格達峰,海拔高度只有5445米。 為什么會出現主峰與最高峰不一致呢? 個人覺得,最高峰是個“硬指標”,唯一的標準就是海拔高度;而主峰的確定,可能還要考慮到歷史底蘊以及知名度、影響力等因素; 就比如天山和秦嶺,恰好也是很有歷史底蘊和知名度的山脈。 2.岡仁波齊峰還是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岡仁波齊峰常年積雪覆蓋,冰川數量超過250條,冰川積雪融水以及山下的瑪雍錯湖,還是多條河流的源頭; 這幾條河流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分別是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以及孔雀河; 沒聽說過?不要緊。 印度河知道吧?它的源頭就是獅泉河; 恒河也大名鼎鼎吧?它的源頭叫孔雀河; 雅魯藏布江就更不用說了,馬泉河是它的源頭; 而象泉河的又叫薩特累季河,是印度河的最大支流。 三條世界性大江大河,它們的四個源頭,不約而同都發源于岡仁波齊峰四周,再加上它們令人回味的名字,確實為這座雪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3.岡仁波齊峰至今仍未有人成功登頂。 很多海拔更高的山峰,比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迄今為止都有很多人成功登頂過,然而高度低了不少的岡仁波齊峰,至今還沒有人親眼欣賞過它的山頂風光。 我查了一下資料,岡仁波齊峰僅有兩次比較明確的攀登記錄: 一次是1996年的中韓兩國聯合登山隊; 另一次則是1999年的俄羅斯科學考察隊; 不過,這兩次嘗試,最后都只到達了岡仁波齊峰的山腰處,并沒有成功登頂。 個人覺得,之所以還沒有人登上岡仁波齊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方面,岡仁波齊峰非常險要,整座山峰像是一座巨大的金字塔,下邊山體陡峭,四壁如削,幾乎呈90度矗立,而上半部分又是圓錐形,攀登難度很大。 另一方面,山峰處于高寒缺氧環境,自然條件惡劣,再加上山體常年有冰雪覆蓋,也增加了登頂難度。 而且岡仁波齊峰是當地人心目中的“神山”,看看它的名字的意思,藏語意為“雪的寶貝”、“雪山之王”、“神靈之山”,而梵語意為“濕婆的天堂”,也就是的“神的天堂”; 可見其地位非常崇高,去攀登的話,也要考慮到當地人的感受。 另外一點,看看圖12就知道,西藏目前有44座山峰開放,而岡仁波齊峰并不在名單中,所以普通人也無法攀登。 最后說一說岡仁波齊峰所在的岡底斯山脈: 岡底斯山脈東邊與念青唐古拉山脈相連,長約1100龍里,平均海拔約6000米,雖然與喜馬拉雅山脈相比,它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對青藏高原的氣候影響非常大,堪稱青藏高原上的“秦嶺”。 從氣候環境來看: 岡底斯山脈和它東側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呈東西走向,把青藏高原分成了南北兩個氣候截然不同的部分; 在南邊,由于喜馬拉雅山脈存在不少河流峽谷,大量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讓這里氣候濕潤,降雨量豐沛,森林植被茂密; 而在北邊,暖濕氣流被阻擋,所以氣候寒冷干燥,分布的都是矮小灌木和高山草甸。 從河流水系來看: 岡底斯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北,大多數河流都是內流河,除了怒江之外,幾乎都注入內陸湖泊,或者中途消失; 南邊則都是外流河,比如印度河、恒河、雅魯藏布江等,最后都注入印度洋,并且還都是世界性的大江大河。 整體上來說,從岡底斯山脈的巨大影響也能看出,作為其主峰的岡仁波齊峰,能夠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同時還充滿神秘感,也是有其道理的。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