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是周歷王的兒子, 也就是那個被召穆公藏起來的姬靜。 從小日子過得就不怎么舒坦, 老爹被國人暴動趕下臺,自己被兩個大臣架空, 還美其名曰“共和執政”。 眼巴巴的看著王族的權力被別人掌控,心情肯定是不好的。 要說是韜光養晦,似乎并不恰當, 應該說熬了那么多年,終于等到周歷王駕崩, 好歹是名正言順,周宣王終于登基。 作者 海叔說春秋
槍桿子里見強權,周宣王懂得起這個道理,既然周圍有那么多戎夷部落,歷經無數代戰爭錘煉的西周王師,也不是吃素的,周宣王也要出去耀武揚威一番。 在登基第四年 周宣王任命秦仲為大夫,前往攻打西戎 哪知道秦仲比較倒霉,沒打敗西戎,卻反被西戎給干掉了。這對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周宣王而言,自然是奇恥大辱,對新興崛起的秦國來說,更是奇恥大辱。 于是,秦仲的五個兒子,由秦莊公帶頭,大軍突進,終于大勝。 登基第五年 周宣王親自上陣,討伐西戎,這次的部落叫獫狁 獫狁這部落運氣實在不好,此次周王御駕親征,而且西周朝中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虢文公、申伯等名臣云集,正是中興之時。獫狁連連敗退,周王師節節報喜。 經歷了幾年的征伐,周王室的權威逐漸加強,周邊的方國們也重新歸入西周麾下,江漢地區的淮夷也多被征服,向周王室朝見。 周宣王十八年的時候,又派軍隊討伐荊楚。史書中沒說戰況如何,不過楚國多半也沒占到什么好處。 在此朝此代,周宣王除了征伐,也將奪得的土地分封給貴族功臣們。 用兵多年,耗費國力,漸漸的軍隊們打仗也沒那么用力,接連遭受失敗,其中遭遇兩次大失敗。 一次是《史記》:“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 一次是《國語》:“喪南國之師”。所謂“南國”,多半跟楚國有關系。 周宣王的中興之時,也就此止住,西周崛起遂成曇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