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xiāng) 如果您滿意于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guān)注“鷺客社” 五月,于煙雨中,八天八夜,數(shù)千公里,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冒險穿越戴云山、博平嶺、玳瑁山、武夷山三大山脈,深入南閩山地秘境,以求發(fā)現(xiàn)閩地鄉(xiāng)土之美。第五日行程:訪建寧上坪,沿大金湖至泰寧老虎磜,又向?qū)妨嫉亍?/span> 1. 夜宿建寧縣城,翌日晨,北行二十七公里,至溪源鄉(xiāng)上坪村。上坪亦是古驛站,村里木筑甚多,與戴云山干欄木厝相若,然其間雜以青磚厝元素,如時時可見的青磚厝風格門樓。圖為社祖廟。 2. 上坪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全村皆姓楊。傳朱熹曾駐村講學。 3. 4. 5. 上坪楊氏族譜中記載村民為東漢楊震之后,楊震的“四知”頗聞名,即: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告誡官員要慎獨。 6. 上坪的民居兼有土厝、木厝、青磚厝三種形態(tài)。 7. 客家的青磚門樓。 8. 干欄上的美人靠。 9. 村中小橋流水、幽塘曲巷、碧草青苔,又是一處隱世佳境。 10. 冒雨前行,遇石橋,見橋右有一風火墻高聳的古廟,入內(nèi),赫然一驚,竟是明萬歷的塔式神龕,供財神趙公明,可見上坪歷史上商賈云集的情景。供奉財神對上坪古村這樣的驛村來說,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財神趙公明竟供奉在露天小院的一座重檐石塔里。 11. 塔身密布青苔,禪意十足。從竹貫、四堡至此,一路上不時可見神龕式小神廟。 12. 此廟名天師府,又稱天君廟。塔高1米左右,塔身刻有“天師府”、“趙大天君”、“萬歷元年”、“楊應(yīng)龍立”等文字。由此可知,此塔建造時間已有四百五十年左右了。明塔的背后是一棵古槐,故廟里有副對聯(lián)是:“千年古槐千年盛,萬家昌盛萬年歡。”為何會把道教的神靈供奉在佛教的古塔里,而又名之以府以廟?這讓我想起佛塔與廟的淵源。《魏書·釋老志》:“塔亦胡言,猶宗廟也,故世稱塔廟。” 13.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 曹植 14. 貢元是對貢生的尊稱。 15. 敗垣芳草,空廊落葉,深砌蒼苔。—— 徐再思(元) 16. 穿斗式傳統(tǒng)民居在福建山地是一種普遍性的存在。 17. 福建古老的民居范式:干欄 18.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曹雪芹 19. 干欄之上看干欄 20. 21. 22. 23. 得水園 24. 25. 26. 首次見到此類大門。 27. 上坪海拔760米,曾名“六龍井”與“楚下堡”。 27. 村婦在洗仙草 28. 木厝都是架空的,算低干欄吧,防潮。 29. 30. 31. 32. 山后就是大金湖 33. 煙草地 33. 福建西部廣植煙草,煙草地里多設(shè)有烤煙之房。 34. 向老虎磜一路前行,經(jīng)大坑村,又見廊橋,下車仔細觀之,為平梁木廊橋。 35. 與煙農(nóng)寒喧數(shù)句,煙農(nóng)打開烤房讓我一窺堂奧。 36. 37. 第一次看到大金湖,這只是大金湖邊緣的一隅。 38. 沿著大金湖走,終于在陰森的山林間中找到了老虎際。一處由吊腳樓組成的隱秘世界。村莊倚山而筑,兩側(cè)皆草木繁茂的懸崖。村中寂無一人,踏階而上,陰風惻惻。木厝中,野貓出沒。 39. 看來干欄式民居,不只是戴云山高地,福建高地較原始處皆有其蹤影。 40. 老虎磜更像是土匪老巢。 41. 老虎磜更像是土匪老巢。 42. 43. 離開老虎磜,很快進入將樂地界,沿將溪而行,來到萬全鄉(xiāng)。 44. 至良地村,村民皆姓梁,或即梁地。良地村口始建于清初的廊橋。廊橋設(shè)于此水尾處,有把水尾的作用。橋中供如來、玄天上帝、媽祖、許真人、蕭公尊王、土地神。 45. 蕭公尊王 46. 玄天上帝 47. 廊橋邊小廟里的神農(nóng)像 48. 側(cè)看水尾木廊橋,一樣是平梁式。 49. 良地村也有吊腳樓。 50. 梁氏宗祠,也是青磚大厝。顯然,將樂與建寧的民居風格還是比較接近的。 51. 文武廟。據(jù)說門樓為懸山頂七跳如意斗拱造型。 52. 節(jié)孝坊碑 53. 54. 此屋內(nèi)有清代的全國地圖。 55. 魚形石 56. 57. 月山公屋,為梁月山故居。清代,良地村出了一個理學家,梁月山,著有《月山遺書》等多部著作。將樂民諺:“城內(nèi)楊龜山,城外梁月山”。 58. 月山公屋 59. 60. 61. 谷倉 62. 63. 64. 65. 66. 原始的磴步 67. 將溪之水。暮色漸起,旋向沙縣出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