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入學檢測了,大多數班級都在緊張地臨時抱佛腳,但我仍按部就班地講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為何如此? 一是我覺得所謂的入學檢測就是要檢測學生在假期中、在家里的學習狀況的,如果施加了外力就無法實現此目標了。 二是我覺得這樣的課文被無視是嚴重的政治責任感缺失。把《誰是最可愛的人》請回教材是有原因的,同理,雨果這封信也有它不或替代的歷史價值。關于這一點,我的學生講得比我清楚。參看后文孫嘉璘的《國慶節·圓明園·銘記》。 三是我覺得這樣的課文被略過著實可惜。雨果,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絕非浪得虛名。他不僅小說寫得好,時政散文也是棒棒的。難得有緣一睹,編成課文就是“家長”強制要求我們“赴約”,去瞅瞅,說不定會“一見鐘情”了。 寫信的緣由表面上看是雨果先生要回復巴特勒上尉征詢他對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看法,巴特勒意在炫耀、表功。雨果卻趁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卻是意在批評、諷刺,文章一開始,就一直用“你”怎么、怎么想,就是有意將自己置身在侵略者的對立面了。接下來雨果先生并沒有直接批評,而是用了一大段來描繪他想象中的圓明園,因為他也沒見過。對于一個自己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如何書寫呢?雨果先生在這里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一是找一些熟悉的參照物,將它與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巴特農神廟、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論,且由遠及近,讓對東方的中國一無所知的法國人,一下子就圓明園有了感性認識。然后再給它貼標簽“世界奇跡”“典范”“杰作”,人們就能欣然接受了。同時,作者還從材質、裝飾物、布局、規模四個方面加以介紹,人們對圓明園的美好形象一下子就定了型。 “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單獨成段,突兀、高聳、陡轉,給人極大的心理刺激,不禁要怒:它為什么會消失?誰讓它消失的?什么叫悲劇?就是把美毀壞給人們看,是誰犯下了這毀壞奇跡的滔天罪行的?文章自然而然就轉入了對英法侵略者的口誅筆伐。 作者也沒有采取常規的方法,而是用了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憤激之情,“更漂亮”是“更丑陋”,“豐功偉績”是“罪惡滔天”,“文明人”是“野蠻人”;用漫畫式的白描來辛辣地諷刺:“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兩個侵略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恬不知恥、厚顏無恥、無恥至極的嘴臉躍然紙上了。 而后就直言定性英法侵略者為強盜了。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此話表明作者雖然義憤,但并沒有失去理性,歷史觀是客觀、公允的。 這哪里是巴特勒要的“贊譽”?分明就是無比辛辣的諷刺,是重重地抽在侵略者臉上的巴掌。 附: 國慶·圓明園·銘記 嘉璘 蘭老頭喜歡“混搭”,極不協調的兩件事,扯到了一起,有什么聯系呢? 想了半宿:都是被遺忘的角兒啊! 或許,這些遺忘是善意的吧,我想。 國慶 國慶,腦海里閃現的第一個念頭便是七天長假,一刻千金,這七天要值好多金啊!想想都讓人興奮。至于別的,都沒有一個長假對長久勞作的人來得實在。毫無疑義,“國慶”已由一個重大紀念日轉型為全民狂歡節。 抱著電視、電腦,手機入眠時,有幾人會在計劃表加注一欄“觀看國慶節目”?有誰會思考國慶的意義?你還會像兒時一樣準備一條嶄新的紅領巾么?你還會在住所的陽臺上插上一面國旗嗎? 被遺忘的紅領巾興許在角落華麗的綻放,對著國旗莊嚴宣誓的初衷,早已無跡可尋。 咀嚼歷史,難免心里泛著苦澀,頹然混過七日后又不免空虛:這節過得…… 被遺忘的國家慶典在全民狂歡中有些黯淡了。 值得慶幸,還未消亡。 圓明園 槍炮聲呼嘯著掠過腦海,仍帶給人錐心的疼痛。我是個脆弱的人,當雨果筆下那碧瓦飛甍、雕梁畫棟恍如月宮的圓明園以殘磚破瓦、廢墟一片的樣子裸呈在面前時,只能軟弱地轉過身,背對這個與我們失之交臂的歷史傳奇。 我們不去想,或是不愿去想。 比起對國慶的遺忘,我更不能理解對圓明園的忽略與漠視。這是遺恨! 曾經的繁華輝煌難撫而今殘垣斷壁的傷痛。 我姑且這樣假想人們遺忘的理由——圓明園的傷痛讓人不忍卒對,遂將其忘卻。 “歷史可以被寬恕,但不能被忘卻。”有點諷刺:我們尚未寬恕,卻先行遺忘了。 面對傷痕累累的圓明園,竟如此輕薄地遺忘,如何經得歷史厚重的詰問? 手撫胸口,感受著劇烈的跳動;面對質問,我有比羞愧更深沉的情感。 銘記 也許應該學會記得。 記得曾經的輝煌,記得流失的歲月,當然更應記得錐心的傷痛與鐫刻的恥辱。 輕輕撫去時間流逝中落滿的灰塵,用心銘記。至此擱筆,為文章安上題目:銘記。 創作手記: 學《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久久地被悲傷所覆蓋,為憂憤所淹沒。蘭老頭那煽情的誦讀,尤其是他緊皺的眉頭,不僅鎖住了歷史,也牢牢地鉗住了我的心,久久不能開懷。我想站在樓頂上大聲咆哮,我想立在高山之顛縱聲嚎啕。想起了北島的詩: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頓生一種豪情: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顯然,蘭老頭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在黑板上寫下了:“國慶·圓明園· ”,莊重地說:“給你們的節日添點堵,這是本周的限時作文!” “國慶”是歲月中休眠的火山,“圓明園”是歷史長河中游蕩的冰山,老頭兒是要玩炒刨冰,還是火山爆發呢? 熔巖流混入冰冷的海水時,會發出“嗞嗞”的聲音,會冒起陣陣的青煙,火紅會變成灰黑,很是刺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