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斂口,深弧腹,圈足。通體施天藍釉,紫紅斑裝飾,紅斑呈色較宋代鈞瓷上的紅斑略顯淺淡。 磁州窯作為宋元時期北方著名民窯,其產品格調樸拙,畫面內容豐富,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和生活氣息。白地黑彩的裝飾風格,將制瓷與繪畫藝術融合一體,是磁州窯的創新之處和最具代表性的獨有特點,對后來的制瓷業影響深遠。 此件梅瓶在天藍色地釉上施紫紅色斑塊,猶如片片彩霞,爽心悅目。這種裝飾完全出自工匠施釉時的隨意涂灑,燒成后卻呈現出詩意的畫面。 作為酒具的梅瓶在流傳過程中多數瓶蓋已失,且鈞窯瓷器中梅瓶也較為少見,因此這件帶蓋的鈞窯梅瓶流傳至今殊為難得。 此器形制樸實而兼具挺拔清秀,這種特色在元代瓷器中較為少見。折枝花紋的曲線與菱形錦紋的直線形成對比,十分雅致。 此器青花發色深暗,鐵銹斑突出。仰蓮瓣紋的瓣尖較尖,蓮瓣互不相連,明顯具有元代瓷器上“八大碼”的時代特征。 樞府釉是元代景德鎮地區創燒的一種白釉品種的統稱。其胎體一般比較厚重,釉呈失透狀,色白微泛青,恰似鴨蛋色澤,故又稱“卵白釉”。其主要裝飾手法是模印,題材比較簡單,常見的有龍紋、蘆雁紋或纏枝花紋。因這些白釉瓷器的花紋中間往往模印“樞府”兩字,故稱“樞府釉白瓷”。樞府是掌管國家軍隊大權的重要機構樞密院的簡稱。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樞府”字樣的瓷器一般被認為是景德鎮為“樞密院”燒制的專用瓷器。除“樞府”字樣外,在元代這類白瓷上還見有“太禧”、“東衛”等字。 此盤屬于高溫鈷藍釉瓷器。這種傳世元代藍釉白龍紋盤見諸發表的共有4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和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各收藏1件。 高溫鈷藍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霽藍釉的前身。元代藍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儀)、爵、小杯、盤等。裝飾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貼龍、飛鳳、海馬紋等。飾有白龍紋的藍釉器僅見于梅瓶和盤。 此壺為龍泉窯制品,釉色瑩潤,青翠欲滴,造型為玉壺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