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方面軍是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它是有鄂豫皖根據地部隊發展而成的,后來在抗日戰爭時期改編為了八路軍第129師,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又發展為了中原野戰軍。可以說,紅四方面軍這支部隊具有著光榮的歷史傳統,在各個重大歷史時期都作出了突出而巨大的貢獻。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十位大將之中,曾在紅四方面軍工作的都是誰?他們當時都擔任什么職務? 首先是王樹聲,他是湖北麻城人,出生于1905年。王樹聲的軍事生涯先后經歷了鄂豫皖軍事斗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王樹聲很早就在家鄉參加了革命隊伍,曾參與領導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軍事斗爭。在紅軍長征時期,王樹聲一直在紅四方面軍工作,而且還是紅四方面軍的副總指揮,資歷非常高。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王樹聲還曾擔任過太行軍區副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在根據地生產建設和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王樹聲仍然留在中原地區工作,參與指揮了著名的中原突圍,后來擔任過中原軍區鄂豫軍區司令員、湖北軍區副司令員等系列重要職務,參加過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同時指揮了大別山剿匪作戰,肅清了頑敵,穩固了新生政權。新中國成立之后,王樹聲又歷任湖北軍區司令員,總機械部部長、軍事學院副院長,在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時候,當時擔任總機械部部長的王樹聲,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其次是徐海東,他是湖北大悟人,出生于1900年。徐海東在軍事生涯早期,曾參加過北伐戰爭、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軍事斗爭,擔任過鄂豫皖紅九軍第27師師長。在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開始長征的時候,徐海東奉命留在鄂豫皖繼續開展軍事斗爭。這一時期,在徐海東的領導之下,鄂豫皖留守部隊有了很大發展,徐海東后來還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一職。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開始進行長征,徐海東又改任紅二十五軍的政委。 雖然說紅二十五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的路線不同,可是它們都是鄂豫皖根據地走出來的部隊,紅二十五軍可以算作紅四方面軍的一部分。后來,徐海東率領紅二十五軍勝利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隸屬于紅一方面軍,當時徐海東擔任紅十五軍團的軍團長。在抗日戰爭時期,徐海東最初擔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旅長,后來由于積勞成疾,病倒在了戰場之上。從此之后,徐海東就一直在后方進行療休養,不僅錯過了抗日戰爭后半段,而且還錯過了整個解放戰爭。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曾為紅軍主力在陜北會師立下大功的徐海東,也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最后是陳賡,他是湖南湘鄉人,出生于1903年。陳賡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大家或許都知道,陳賡在紅軍長征時期,曾擔任過紅軍干部團團長,在紅一方面軍工作。其實在此之前,陳賡還在鄂豫皖根據地工作了一段時間,他最初曾擔任過鄂豫皖紅四軍第13師318團團長。在紅四方面軍成立之后,陳賡又先后擔任紅四軍第12師師長、紅四方面軍參謀長等系列職務,參加過鄂豫皖系列軍事斗爭。 在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之后不久,陳賡因傷到上海治療,從此便離開了紅四方面軍。在抗日戰爭時期,陳賡出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可以說是重回紅四方面軍部隊工作。在此期間,陳賡立下了非常多的抗日戰功,他率領的第386旅也打出了抗日鐵軍的威名。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陳賡歷任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參加了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和廣西戰役,戰功非常突出。1955年,當時擔任軍事工程學院院長的陳賡,同樣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