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一、欲成大事,要有勇氣,也要有敬畏心,懂得敬畏自己的對手 年輕的時候看三國,有一個問題一直想不明白,曹魏一代英主曹睿死后,曹爽和司馬懿同為托孤重臣,但曹爽不說是個草包,但和司馬懿之前的對手相比,如諸葛亮和曹氏三代雄主曹操、曹丕、曹睿相比,那肯定是遠遠不及的。可是,面對曹爽的獨斷專權、囂張跋扈和刻意打壓,司馬懿為什么還選擇隱忍那么多年呢? 直到后來看熱播電視劇《軍師聯盟》的時候,看到司馬懿教導弟子鐘會的一句話,才終于明白原因。當時,鐘會也很不明白老師為什么要對曹爽選擇隱忍,司馬懿就教導他,人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 是的,敬畏自己的對手,不管他是比你厲害,還是不如你,都要懂得敬畏,不能急于出手,而是要靜待良機,以策萬全,這才是成大事的長久之道。相反,如果你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驕傲自大,那么,即便是對你弱的對手,也很有可能輕松擊敗你! 謀略二、不要和蠢人硬碰硬,讓一讓蠢人,向其低頭,讓他不斷膨脹 一個人,想要成大事,會遇到許多的競爭對手,這其中有些人并不是很厲害,甚至可以說是蠢人,但因為其他的條件,讓他們有了和你扳手腕的實力,這時,你要是和他硬碰硬,還真不見得就能贏,相反,如果你懂得捧殺的謀略,那他往往就會多行不義必自斃。 還是以司馬懿對付曹爽為例,曹爽身為托孤重臣,卻心懷叵測,想要逼太后遷宮,好架空年幼的皇帝。曹爽的這種行為,非常的過分,也是對同為托孤重臣的司馬懿的輕視和挑釁。司馬昭認為這樣的事情不能忍,于是去勸說父親反擊。司馬懿先是指出,曹爽和自己的老對手諸葛亮相比,無疑就是個蠢人,然后教導兒子說:“人這一生,難免和愚蠢為伍,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司馬懿這句話背后的謀略就是捧殺,讓曹爽愈發的驕橫跋扈,才能失去人心,才能失去對司馬家的警惕心,才會不斷犯錯,犯下大錯,最終高平陵之變,一擊致命。 謀略三、欲成大事者,格局要大,要懂得尊重對手、感恩對手,而不是仇恨對手 電視劇《軍事聯盟》中,司馬懿有一段話受到了很多觀眾的青睞和認可:“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這不是司馬懿虛偽,而是他的格局。 在這部劇的上下部分中,司馬懿主要有兩大對手,一是才華出眾、聰明過人的楊修,二就是諸葛亮了。 楊修曾多次將司馬懿逼到絕境,但在他被曹操判處死刑后,司馬懿卻主動求曹操讓自己去見楊修最后一面,兩人最后的對話,不像是對手,倒想是知己。對諸葛亮也是一樣,充滿了尊敬之情。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馬懿熱淚盈眶,以水代酒敬孔明,甚至差點要跪下去祭拜。 對手的存在,會激勵著我們更加強大,是我們成就大事的動力。所以,欲成大事者,就應該向司馬懿學習,學會尊重對手、感恩對手,而不是仇恨對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