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原本就棲身高枝,難以飽腹,悲鳴傳恨,只能徒勞無功,白費其聲。
五更天之后,疏落的蟬聲,幾乎要斷絕了;然而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官職卑下,像桃梗一樣漂流不定;老家田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煩勞您的鳴叫,最能讓“我”警醒自己,全家和您一樣,一貧如洗。 高難飽:古人認為蟬棲于高處,餐風飲露,故說“高難飽”。 蕪已平:荒草已經平齊沒脛,覆蓋田地。蕪,荒草。平,指雜草長得齊平 。 提起詠蟬名篇,就不能不提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蟬》。前者寓意于形,后者直抒胸臆。李商隱這首《蟬》,則是以蟬自喻,借蟬自警,各有千秋,皆是詠蟬佳作。“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聯是說,原本就棲??枝,難以飽腹,悲鳴傳恨,只能徒勞無功,白費其聲。這是寫“高蟬之難飽”。在詩人眼中,蟬所生存的環境,是非常艱難的。因為“高”,所以“難”;因為“高”,所以“貧”;因為“高”,所以“遠”。這一“高”字,表面上看是寫蟬棲“高處”,實則是寫人格“高潔”。“高潔”,而不能隨波逐流,同流合污,故而被俗世拋棄,只能清貧自守。“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頷聯是說,五更天之后,疏落的蟬聲,?乎要斷絕了;然而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這是寫“樹碧之無情”。錢鍾書讀到這句時評價道:“蟬饑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樹無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此評價非常中肯。一方可憐兮兮,一方無動于衷;一方凄凄慘慘,一方無情無義;一方肝腸寸斷,一方漠不關心。這世間不是所有冷暖,都有人知。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一個人在艱難地前行。大概,我們知道,靠別人都是靠不住的。人情冷暖,只有在你最落魄的時候才愈加分明。“無情”二字,可謂全詩詩眼。世事無情,不以個人的哀樂為轉移。“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頸聯是說,官職卑下,像桃梗一樣漂流不定;老家田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這是寫“薄宦之漂泊”。這兩句典出漢代劉向《說苑》:土偶謂桃梗曰:“子東園之桃也。刻子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這里是說詩人生活不安定,漂泊在外。由于長期在外漂泊,所以故園才會荒蕪。“薄宦”二字,已見棄官之意;“故園”二字,頓起歸隱之情。“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尾聯是說,煩勞您的鳴叫,最能讓“我”警醒自己,全家和您一樣,?貧如洗。這是寫“品格之高潔”。一個“清”字,既點出了蟬的自甘清苦,也點出了詩人生活的清貧窘境。即便清貧如此,詩人也不改其志,表達了其高潔傲岸的人格魅力。縱覽全詩,表面詠蟬,實則自喻,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詠蟬詩中的名篇佳作。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