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曹懷寧。從之前的兩個案例中,我們認識到情緒可以作為內心的指示器,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真實需要,體察當前的身心狀況。所以,我們應該視情緒為最真誠的朋友,而不是添麻煩的害人精。但對有些人來說,一些情緒和情感真的太劇烈太痛苦,實在令人難以承受,產生這些情緒時,人會感到脆弱、渺小、無助,有時還伴隨著自我厭惡與貶低,而這又更加劇了內心的痛苦。于是防御機制就將這些情緒深深地壓抑了,人在意識上也會否認自己有過這些情緒,但這樣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案例。 ![]() 韓梅梅帶著女兒來做咨詢時已經瀕臨崩潰,因為她發現自己無法與十五歲的女兒好好相處。當獨自坐在咨詢室里時,她忍不住抱怨女兒的懶惰,任性,拖延,不聽話,不好好學習……面對這樣一個糟心的孩子,她感到自己已經筋疲力盡,但女兒卻一點也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變著法兒來氣她,她想請我幫她想辦法,好好管教女兒。而當女兒坐在咨詢室里時,我發現自己面對的并不是一個飛揚跋扈的太妹,而是一個內心壓抑苦悶,惶恐不安的小姑娘。小姑娘哭著告訴我,她感到自己無論怎么做,在母親眼里都是錯的,不夠好的,無論她怎么努力,母親都不滿意,也不快樂,她已經快要絕望了。這對母女之間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 當咨詢進一步深入后,我問及韓梅梅與她母親的關系,而批評起女兒滔滔不絕的韓梅梅卻一反常態,只是簡單地說母親早逝,以前母女關系還行,她明顯在回避些什么。在之后的咨詢中我找機會了解了一些相處細節后才知道,原來韓梅梅的母親對待她十分嚴厲,稍不如意就非打即罵。但韓梅梅卻認為,這是母親對她嚴格要求,這樣做是在為她好,她對于媽媽沒有不滿和憤怒,也不覺得難過,反而覺得自己成長為一個精明強干的人是媽媽的功勞,自己也為此自豪。如果韓梅梅的內心感受真的是這樣,那也就罷了。但當她在說出這些話時,語調毫無起伏,聲音也干巴巴的,明顯沒有真情實感。 韓梅梅不僅壓抑否定了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感受,還扭曲了它們,將原本的悲傷、無助甚至憤怒扭曲成了愛與認同。當她認同了母親的做法是對的,那么曾經的自己就只能是錯的,曾經那些痛苦、悲傷、無助與憤怒也必然是錯的,不應該存在。結果,這些負面情緒無處宣泄,由此產生的攻擊性也無法指向母親。那它們會去哪里呢?當她自己也成了母親,便在潛意識上認同了母親的做法,如果母親是對的,那女兒就一定是錯的,這樣的女兒,不罵不打怎么能行?于是,曾經的那些憤怒與怨恨,就借此機會宣泄了出來,宣泄在女兒身上。母女之間的悲劇又一次上演了。 ![]() 要把壓抑和扭曲的情緒慢慢呈現出來,同時承認它們的合理性,這非常困難,而且費時費力,但它卻是治療的關鍵。只有韓梅梅重新看到曾經那個在大發雷霆的母親面前哭泣瑟縮的小姑娘,就是小時候的自己,感同身受她的悲傷、恐懼與憤怒,并且能夠承認這些情緒的合理性,她才能夠開始理解眼前的這個小姑娘,就是現在她的女兒,內心的那些情緒和感受。這時,真正的愛和理解才會開始流動,而母女之間的關系才能迎來轉機。 在一段時間堅持不懈的治療下,韓梅梅終于在咨詢室里痛哭失聲,說出那些從來不曾訴諸于口的隱秘感受,而當她擁抱女兒時,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女兒對她的無條件的愛——只有當她接納真正的自己時,她才能感受到愛,同時給出真正的愛。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咨詢實踐超四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系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八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六千多名求助者提供咨詢,咨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志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