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職業多種多樣,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職業分類問題的研究,這不僅是形成產業結構概念和進行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及產業政策研究的前提,同時也是對勞動者及其勞動進行分類管理、分級管理及系統管理的需要。根據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我國現有的職業結構劃分為8個大類、 66個中類、413個小類和1838個細類(職業)。除去起延續功能的“其他”職業,實際職業總量為1496個,分屬“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商業及服務業人員”、“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生產、運輸人員及有關人員”、“軍人”以及“不便分類的其他人員”8 個大類。 從職業結構看,職業的分布有三個特點: 第一,技術型和技能型職業占主導。占實際職業總量的60.88%的職業分布在"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這一大類,它們分屬我國工業生產的各個主要領域。從這類職業的工作內容分析,其特點是以技術型和技能型操作為主。 第二,第三產業職業比重較小,僅占實際職業總量的8%左右。三大產業中的職業分布,以第二產業的職業比重最大。 第三,知識型與高新技術型職業較少。現有職業結構中,屬于知識型與高新技術型的職業數量不超過總量的3%。 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國統計年鑒-2021》,在統計的18個行業門類中,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金融業”。 排名后三位的分別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副、漁業”。  如果我們非要把職業分為不同的大類,可以根據工作特點的不同,分為以下四大類: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充分或情況不確定時,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人際能力:影響、監督、領導、應對與控制各級人員的能力;3.情緒控制力:有能力在面對危急事件時,不沮喪、不氣餒,并且有能力承擔重大的責任,而不被其壓垮。這類人需要建立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產品或工藝,或是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個人成就的私人財產。他們認為只有這些實實在在的事物才能體現自己的才干。例如手工藝人、畫家等。有些人更喜歡獨來獨往,不愿像在大公司里那樣彼此依賴,很多有這種職業定位的人同時也有相當高的技術型職業定位。但是他們不同于那些簡單技術型定位的人,他們并不愿意在組織群體中發展,而是寧愿做一名咨詢人員,或是自主創業,或是與他人合伙開業。其他自由獨立型的人往往會成為自由撰稿人。例如現在流行的網絡直播人員、自媒體工作人員等。有些人最關心的是職業的長期穩定性與安全性,他們為了安定的工作,可觀的收入,優越的福利與養老制度等付出努力。例如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這種職業定位,很多情況下,這是由于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而并不完全是本人的意愿。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將不再被迫選擇這類型。
你喜歡哪種類型的職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