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內容摘要 2022年6月23日下午,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稱“人形機器人'TeslaBot-Optimus(擎天柱)’將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活動上面世”,并最早將于2023年投入生產,意在代替部分危險、重復性勞動以及填補勞動力缺口。馬斯克表示,在未來人形機器人“擎天柱”業務條線比特斯拉汽車更重要、更值錢。 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強化,多政策助力機器人產業發展近三年,機器人產業頻頻受到政策層面青睞。國家和部委陸續出臺《關于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推動機器人與物流、醫療深度融合,支持智能物流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和手術機器人發展。《“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 人形機器人產 業鏈-上游零部件或迎發展機遇人形機器人零部件構成,可參考較為成熟的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核心零部件中的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系統的成本占比超過65%,分別為32%、22%和12%。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已具備一定的技術產能儲備,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或帶動上游核心零部件產業蓬勃發展。 機器人中主流的兩種減速器為諧波減速器和RV減速器,前者已實現進口替代,因此,諧波減速器進入特斯拉供應鏈的確定性更強,相關標的有望受益。國內諧波減速器龍頭綠的諧波,諧波減速器及金屬部件收入占比高達93.88%。 伺服系統,具備定位精度高、動態響應快、穩定性好等性能特點,在對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望迎來廣泛應用。2020年禾川科技通用伺服系統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2021年伺服系統營收占比為87.74%。 風險提示:特斯拉機器人研發及量產不及預期;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風險;疫情反復影響供應鏈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