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溫高過吐魯番, 小狗被地面燙得跳起探戈。 最近的四川,熱上了熱搜。 何止四川啊。 坐標廣州的城城,也快要被烤熟了。 當四川人民在呼吁蕭敬騰的時候, 我們在城市群里,發起了一個 #尋找19度夏天# 的城市計劃。 貴州.六盤水, 呼聲最高。 作為唯一被中國氣象學會認可的 「中國涼都」。 △ 截圖by 六盤水旅游宣傳片 六盤水的夏天, 沒有燥熱,沒有不安,沒有碳烤。 在這西南的西南之地, 盤踞山脈之上的六盤水, 遠可觀云海,內可追綠野。 △ 圖by 老唐 烏蒙山里的風光, 靜謐如畫,清涼如春天的風; 還有什么,比在七八月的盛夏, 擁有一個不超過19度的“天然冰箱”,更爽的嗎。 走!六盤水,避暑去。 △ 截圖by 六盤水旅游宣傳片 01 烏蒙山里的 一座「蜜雪冰城」 夏天的高溫碳烤模式,似乎獨獨忘了這座西南小城。 俗話說, 「三池三湖六盤水,千巖萬壑一涼都」。 這座城如它的名字般,盤山繞水,深邃悠遠。 19度的夏天,是六盤水給的溫柔,更少不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處云貴高原東部,北回歸線以北。 六盤水雖然緯度低,可在高原之上。 海拔高,山脈連成一片一片。 高聳入云的山地,成為了阻隔夏日魔法的第一道屏障。 火辣辣的太陽,越過重重山巔,也變得溫柔了起來。 這其中少不了飄洋過海而來的印度洋水汽。 因為地理位置和獨特地貌,以及還有青藏高原做鄰居。 印度洋濕熱的風吹到這里,簡直就是“天然加濕器”的效果。 △ 烏蒙大草原。 自然對六盤水的寵愛,可遠遠不止如此。 高達45.4%的森林覆蓋率,讓六盤水的生態,相當優秀。 自然負氧離子濃度,高達13000多個/立方厘米。 天然氧吧+天然加濕器, 六盤水成為烏蒙山里,名副其實的“蜜雪冰城”。 長年無夏,只爭春秋。 春秋之日的山林,又如神秘仙境,大氣且壯麗。 不管是豐富的 喀斯特、丹霞地貌, 還是雄偉的 北盤江大峽谷 ,以及橫跨峽谷的 北盤江大橋。 光是一個峽谷,就有千姿百態的天坑、地縫、高山、流水…… 完全不負「中國十大峽谷」的名頭。 更不用說,全長1341.4米的北盤江大橋,因為垂直高度高達565米, 而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跨江大橋。 云貴高原賦予這片土地,還有太多的壯闊。 這里有烏蒙草場, 西南地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草場; 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野韭菜花帶——“天上花海”, 位于三岔河令人魂牽夢繞的高峰, 大韭菜坪和小韭菜坪。 這里有中國古銀杏之鄉, 妥樂古銀杏村。 1200多株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銀杏, 讓這座小小村落,成為世界上古銀杏生長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還有一年四季都可玩的 梅花山 , 貴州第一高原濕地 娘娘山, 以及滑雪勝地與滑草天堂—— 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每當看到 牂牁江 ,穿過崇山峻嶺奔流不息, 就會知道,生于山水密林的六盤水, 所有能量之源,以及文化根脈,就在這腳下。 △ 圖by 老唐 02 貴州山城的浪漫 是「工廠藏在云霧里」 隨便一搜。 夏天的旅行高頻地,六盤水必定榜上有名。 群山細水包裹的六盤水, 對得上李白筆下的江河壯美——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們總用山城,來代表重慶。 其實山城,也是六盤水。 △ 搬不走的山,與城市相依為伴。你很難想象,這里是城市的中心。圖 by 老唐 在這,千年古國文明的痕跡和多民族的文化底蘊, 托起了一個值得細細咂摸的小城。 戰國時,在西南側橫斷山脈和云貴高原一帶,誕生了一個夜郎國。 沒錯,就是“夜郎自大”成語中的夜郎。 它是由中國少數民族的先民建立起來的國家。 因為實在住的太神秘,山高水遠和外界幾乎斷聯, 夜郎王不禁自問:“漢孰與我大?”。 卻被后世曲解為自大、目中無人,著實委屈了。 △ 丹霞山護國寺。 六盤水的厚重文明,比夜郎國要更遙遠。 在今天的 盤縣的大洞遺址, 能找到人類人從直立人像智人演化時期的代表,名為“大洞人”。 圖說 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距今30萬年以上。 舊時期時代的人類化石,出于 六枝桃花遺址。 古人看中這片山水,創造文明, 亦沒有想到,千萬年后,更為豐富的民族文化,在這座城市熠熠生輝。 今天的六盤水,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37個少數民族,組成了包括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大家庭。 造就了 處處民族村,處處民族風情。 彝族人,人人是山歌好嗓子。 布依族的盤歌、水城南開苗族蘆笙技巧、梭戛苗族女盛裝、六枝特區布依族銅鼓樂、苗族三眼簫音樂藝術,以及仡佬族“吃新節”, 都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到民俗節日,不得不提 彝族火把節。 作為彝族最重要的節日,這里的火把節是在夏天舉辦。 也就是說,夏日避暑到六盤水,這份熱鬧歡騰是最不容錯過的。 不如,就去 海坪彝族寨 吧。 住在極具彝族特色的土掌房里,夜晚在涼爽的溫柔鄉,闖進一場火把節的狂歡。 △ 今年的彝族火把節,在7月22日這一天。人們會盛裝出席,高舉火把,縱情高歌。 這也不過是涼都生活的一小部分。 熱情,有信仰。 而它的另一面,是工業之城與文藝生活之間,碰撞出的浪漫火花。 △六盤水街頭的三線精神墻繪。圖 by 老唐 和很多城市一樣, 六盤水也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因為三線建設,融合了 南北城市特色。 00后音樂人蔣先貴, 是從六盤水走出來的小鎮青年。 △ 綜藝《明日創作計劃》截圖 去年一檔音樂綜藝,他成為一匹黑馬。 不僅 得到樸樹的賞識,被仁科評為“縣城科幻”。 △ 綜藝《明日創作計劃》截圖 他的身上帶著六盤水,某種“荒誕的真實感”。 小城,沒有繁忙的CBD和點不完的外賣。 人們喜歡在迪斯科和歌舞廳,街上也有西服、墨鏡和玫瑰花。 他的歌里,唱遍了家鄉。 他說貴州方言,有點像四川話,也有點像云南話。 整個語調很平緩,適合用來念詩,簡直是創作者的福音。 在一次采訪中,蔣先貴這樣形容六盤水: 「是它賦予了我矯情……這座貧瘠且浪漫的城」。 △ 綜藝《明日創作計劃》截圖 「像是在中國山水畫里,突然放了個工廠進去」。 他繼而解釋道,家鄉縣城就是躲在云霧之后,再往后,就是山。 山也埋在云里霧里,山的這頭、那頭,是看不見的工廠。 很多老舊的卡拉OK開在居民區里。 「有的外表形似倉庫,叔叔阿姨正在跳舞」 這是很多人都看不到的生活樂趣。 03 一鍋一粉一面 夏天的快樂在舌尖跳舞 作為美食大省貴州。 關于吃的精髓,濃縮在兩個字。 一個酸,一個辣。 在貴陽有“百鍋千味”,與重慶火鍋,有得一拼。 而吃“酸”這件事,則是在各種酸湯里,熬制出的千滋百味。 相對來說,六盤水的美食,并沒有延申出那么多派系。 一鍋、一粉、一面, 足以安撫這個食欲不振,躁動的炎炎夏日。 △ 截圖 by 視聽涼都 先說鍋。 此鍋并非火鍋,而是六盤水水城縣的一種特色。 人們為它而作的同名歌中唱道: 到了水城不吃烙鍋,你都不算來過; 小魚小蝦小菜一桌,小酒小歌來兩個; 水城烙鍋,代表六盤水的市井生活。 它六盤水人生活的縮影,也是涼都美食的象征。 興起于清代,至今食烙鍋所用的器皿和食材都在不斷創新和改變。 形式上,有點像我們平常吃“烤肉”的架勢。 中間凸狀,周邊帶沿的黑砂烙鍋。 憑借中間高邊沿低的構造,讓多余的油脂自動流向鍋邊,最大程度上保留食物原本味道。 加上豐富佐料,香、辣、爽。 絕對的下飯利器。 另一大下飯神器,是又香又辣的 茨沖雞火鍋。 △ 截圖 by 視聽涼都 翻滾、沸騰的湯汁,有著熨燙萬家的魅力。 雞肉肉質細嫩,豆腐越煮越嫩,還有極致入味的土豆,配上一口米飯,連吃三大碗。 如果你想吃清淡一點的火鍋。 那么就選 盤州牛肉火鍋, 黃燜或清湯,都爽呆了。 在貴州,粉也是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 他們的早餐里,有花溪牛肉粉,金沙羊肉粉。 當然少不了水城羊肉粉。 滾燙的羊肉湯,火辣辣的油辣椒,細膩的肉片,配上米線。 吃得大汗淋漓,過癮十足。 △ 截圖 by 視聽涼都 夏天,不容錯過一道卷粉。 也可以理解為六盤水人的涼粉。 薄薄的米皮,晶瑩剔透,韌勁十足。 再加上豆子、酸菜,以及貴州特有的辣椒,充分攪拌,這就是夏天的一大快樂。 粉面相隨。 六盤水的燃面,比起宜賓的燃面,相對清淡一些。 尤其是 盤縣雞樅燃面 ,勁道美味。 還有 六枝的巖腳面, 以及巖腳肉餅。 △ 截圖 by 視聽涼都 對了,夜晚,出門溜達的時候。 夜市攤上的 蒸蒸糕, 小小一坨,也是六盤水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言及到此。 這個夏天,去六盤水的理由,又又又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