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四川連續(xù)取得一系列勝利,部隊擴大到5個軍8萬余人,川陜蘇區(qū)也有了很大發(fā)展,聲勢浩大,令四川各路軍閥膽戰(zhàn)心驚,生怕被紅軍端了老巢。而蔣介石早就對紅四方面軍在川陜一帶發(fā)展深感憂慮,為了剿滅紅軍,他慷慨無私,支援四川各路軍閥大批軍費和武器。面對共同的危機和蔣介石的大禮,本來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四川軍閥不得不團結(jié)起來,在四川“剿匪”總司令劉湘的指揮下,分6路圍攻川陜蘇區(qū)。 ![]() 參加“六路圍攻”的川軍共110多個團約20萬人,另有飛機18架配合,采取分進合擊、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的戰(zhàn)法,企圖在3個月內(nèi)將紅四方面軍消滅于川陜邊境。這六路分別是: 第一路總指揮、28軍軍長鄧錫侯,率十八個團,由廣元、昭化向木門、南江方向進攻。 第二路總指揮、29軍軍長田頌堯,率二十四個團,由閬中向巴中方向進攻。 第三路總指揮、新編6師師長李家鈺和副總指揮、23師師長羅澤州,率十五個團,由南充向儀隴、巴中方向進攻。 ![]() 第四路總指揮、二20軍軍長楊森,率十二個團,由蓬安向營山、鼎山場、通江方向進攻。 第五路總指揮、劉湘21軍第三師師長王陵基,率二十四個團,由開江、開縣向宣漢、達縣、萬源方向進攻。 第六路總指揮、23軍(原劉存厚部改編)軍長劉幫俊,率十二個團,另有土匪王三春部六個團,共十八個團,從開縣、城口地區(qū)向萬源方向進攻。 六路中以第五路為重點。 ![]() 面對四川軍閥來勢洶洶的聯(lián)合進攻,徐向前元帥穩(wěn)坐中軍帳,神色自若,調(diào)兵遣將,定下積極防御,誘敵深入之計,有計劃地收緊陣地,命令紅軍節(jié)節(jié)抗擊,指揮八萬多紅軍和大量地方武裝構(gòu)成寬正面,有重點,大縱深、多梯次的防御體系,待機反攻,重點突破。 8月初,紅軍等待多時的戰(zhàn)機終于來臨,10日夜,按照之前的部署,紅軍東線部隊開始反攻。經(jīng)作戰(zhàn)過連續(xù)作戰(zhàn),殲滅川軍3個旅又3個團,并對其他十幾個旅予以不同程度的打擊,僅第五路即破殲1400~1500人。 ![]() 徐向前的擒賊先擒王策略果然奏效,各路川軍見東線主力劉湘部遭受沉重打擊,個個心生退意,唯恐被紅軍殲滅,慌忙調(diào)整部署,企圖依托小通江兩岸山地抵御紅軍的反攻,保全自己的部隊。但是,戰(zhàn)事怎樣進行,不是他們說了算,還得按紅軍總指揮徐向前的意思辦。 8月下旬,紅軍主力迅速西進,乘夜幕掩護,一舉突破通江防線,川軍被迫后退。但紅軍哪里容得敵軍逃脫,除正面追擊外,還實施實施大縱深迂回,晝夜兼程,直插川軍后方。徐向前親率紅30軍及紅31軍一部穿插,與潰逃之敵10余個團相遇,激戰(zhàn)終日,予以全殲。 至9月下旬,川軍第一、第二、第三路大部潰逃至嘉陵江以西,第四路撤逃回營山、渠縣地區(qū)。至此,北起廣元、南至閬中的嘉陵江東岸地區(qū)基本被紅軍占領(lǐng)。國民黨四川軍閥部隊對川陜蘇區(qū)發(fā)動的“六路圍攻”完全破產(chǎn)。 ![]() 紅四方面軍以傷亡2萬余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四川軍閥部隊6萬余人,俘2萬余人,繳獲各種槍3萬余支(挺)、炮100余門,擊落飛機1架的重大勝利,鞏固和擴大了川陜蘇區(qū)。徐向前的卓越軍事指揮才能,也在這次戰(zhàn)役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