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極拳全書》,該書是合編本,合編了此前已經出版的《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修訂本》。編者編寫各式太極拳書,都力圖讓讀者相信,在傳承過程中,他們沒作增補,保持了原汁原味。客觀地講,太極拳有這么多式,講解又是這么細,誰能做到沒有有意無意加入自己的觀點意愿?當我們在探討問題時,抱著科學的眼光,會更有益于看到問題的實質。 我們先來看以前的《太極拳全書》中的各式太極拳,它們是怎樣敘述套路練習的眼法的。 陳式:無眼法敘述。 楊式:眼神要關及、顧及、關顧、略顧。 吳式:眼視某方向,視線方向。眼視具體部位僅出現幾次。 武式:面向某方向。 孫式:眼看某手,眼看食指尖,眼看食指中節。 最古老的陳式無眼法敘述。武式是面向某方向。楊式是眼的余光關顧。吳式是視線離開人體部位。孫式是近視具體部位。概括地說,除了孫式近視具體外,其他諸式大抵是“面向某方向”。 我們再來看現在的《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它們是怎樣敘述套路練習的眼法。 陳式:眼看某手、眼看某掌、眼看某腳。 楊式:眼看前方,眼看后方。 吳式:眼看某手。 武式:目視某方向為主,隨視兩掌。 孫式:眼看某手,眼看某拳。 四十二式:每定勢幾乎都目視某掌或拳,目視某方向很少。 打拳時,“面向某方向”和“近視某部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傳統太極拳套路簡單、樸素、沉穩;現代太極拳套路華麗、復雜、花哨,手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畫弧幅度越來越大。形雜、多,有利于形象的表現和神意發散;形簡、少,有利于意的落實運用和神意內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放在這一面,那一面就不能不受影響,分配給形的精力多了,留給意的精力就少了,形、意此消彼長,發散、內斂此消彼長。 在改革創新理念的驅使下,漸行漸遠的是“面向某方向”,“簡單、樸素、沉穩”;漸行漸近的是“近視某部位”“華麗、復雜、花哨”。這是進步還是倒退?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見仁見智,值得研討。在太極拳里面,現在增加或強化的內容,很可能不是簡單的是否多余的問題。正如平時行走,如果定要加上“邁左腿則必要同時抬右臂”的有意指導,它再也不是是否多余的問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