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24日,國民黨第八軍主力在元江大部被殲滅,只有第八軍二十七師七零九團團長李國輝率領的1000余人僥幸逃脫。 李國輝帶領部下從元江且戰且逃,一直向中緬邊境線逃去。 逃出國境的七零九團殘兵,在原始森林中逃生,沒有向導。螞蟻、毒蚊、蟒蛇、瘴氣、野獸時刻威脅著他們。 隊伍中的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活著的人則踩著他們的尸體不停地前進。誰都不敢暫停片刻,否則他們只有等死。 ![]() 李國輝 攜帶的糧食漸漸吃光了,這一帶是無人區,前不著村,后不著寨,他們忍饑挨餓,步履維艱,狼狽不堪,有時候一天僅能走幾公里。 在這荒無人煙的密林中連續走了10多天。4月20日,部隊終于走岀了森林。 當到達位于緬甸東部大其力市的一個叫“小孟捧”的村子時,與另一支國民黨殘軍——第二十六軍九十三師二七八團的600余人意外相遇。 率領二七八團的是副團長譚忠。譚忠向李國輝陳述了他們的經歷: 一開始和二七八團官兵們逃往緬甸的還有團長羅伯剛,可他竟不顧官兵們的死活,將部隊的幾十條槍賣掉了,換得了金條,然后一個人乘飛機到臺灣去了。 ![]() 李國輝和譚忠兩人商議與臺灣聯系,請示今后的去向,并請求物質和裝備的援助。 兩支殘軍好不容易把損壞的電臺修理好,與臺灣終于聯系上了,然而,來自臺灣的回電卻使他們驚愕,驚愕之余就是寒心。 臺灣的電文這樣寫道:你部自謀出路。 李國輝沉默了,譚忠沉默了,全體官兵愕然了,繼而大家憤怒了:臺灣不要他們了! 幾個字的回電,決定了這些國民黨殘兵敗將們只能選擇另一種未來。他們只能就地謀求生存了。 兩人謀劃:不回臺灣了,立足金三角,謀求發展。 金三角地處中國、緬甸、泰國、老撾四國交界地帶,這里進可攻,退可守。 ![]() 而且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大規模圍剿施展不開,利于游擊戰。緬甸地方的散兵在國民黨殘軍看來不足畏懼。 兩人合計著,這里的地域范圍要比臺灣大幾倍,倘若這么多孤苦的士兵到了臺灣,擠在那達官貴人多如牛毛的小島上,又能如何呢? 李國輝和譚忠拉起了隊伍并號稱“復興部隊”,李國輝岀任總指揮兼第七零九團團長,譚忠任副總指揮兼第二七八團團長,錢運周任參謀長。 李國輝知道,彈丸大的小孟捧養不活1600人的部隊,一切都要靠自己給養。 他們把部隊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人開荒種地,伐木造屋;另一部分人投入馬幫運輸,從事武裝護運鴉片;第三部分人進行艱苦的山地戰訓練。 國民黨二七八團和七零九團,都是步兵部隊,沒有經過山地叢林戰訓練。 ![]() 但在緬甸,沒有山地戰和叢林戰的經驗,根本無法生存。緬軍就在幾十里外的景棟駐扎,他們必須隨時做好準備。 李國輝請教了當地的一個土司,并聘用了他的家兵教頭,教他的部隊如何適應山地叢林作戰,如何游擊,如何找水,如何獲取食物,如何識別方向,如何逃亡等。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各種生存條件都降到了最低點,這些國民黨殘軍就在這種情況下茍活了下來。 緬甸馬幫商人在金三角運送鴉片途中,曾飽受匪患之苦,向緬甸政府求助,卻得不到理睬。 馬幫頭領中有不少人是華人,有人就托關系來找“復興部隊”,李國輝等人正值彈盡糧絕之際,便一口答應下來。 ![]() 于是,在緬北的大山中,就有了現代化軍隊護送馬幫貨隊的先例。 這支部隊第一次派岀的護商隊伍,全部是具有戰斗經驗的老兵,攜帶著美式卡賓槍和沖鋒槍、輕機槍,還有兩門迫擊炮。率隊者是“復興部隊”參謀長錢運周。 錢運周走在護商隊伍的前面,負載著沉甸甸鴉片的馬幫隊伍在他身后形成了一條長龍。 許多天過去了,什么事都沒有發生。即將走完了一半路程,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發生大戰。 偶爾有小股土匪想要行劫,但他們不過是放了幾槍,見對方人馬太多,不敢貿然下手。 這天,馬幫來到一個叫老扁山的地方。這兒是一條深溝,兩座大山在兩旁對峙,其中有座像傣族山寨,只有10多戶人家,一條溪水從寨子下面流過。 ![]() 錢運周見地形險惡,于是跟馬幫首領商量趕到址口再宿營。 但腳夫們都走得人困馬乏,一心只想趕快住下來生火吃飯。再說有那么多武裝保衛,一路上平安無事,所以誰也不愿意趕夜路。 腳夫都是些自由散漫的人,一生浪跡天涯,不受人管束,所以只顧把物品卸下來,放了牲口吃草料,然后燃起火堆來燒茶煮飯。 馬幫首領則躺在皮褥上舒服地吸大煙,一副逍遙快活的樣子。 到了后半夜,一股黑壓壓的土匪突然來襲。 這是一股自稱“東撣邦自衛軍”的武裝土匪,有300多人,算得上金三角一霸。 匪首是個撣邦頭人,人稱“鴉片司令”,因在緬甸軍隊當過兵,受過幾天軍訓,就效仿軍隊將他的部下都封了營長、團長,并自稱總司令。 ![]() 這股稱霸一方的土匪,仗著人強馬壯,又對地形熟悉,常常對大隊馬幫下手。 他們個個都跟猴子一樣靈活,攀懸崖過絕壁,抓樹藤蕩秋千,翻山越嶺輕松自如。 打敗了就逃進山林,得了手就大砍大殺,將騾馬貨物洗劫一空,來無蹤去無影。 狡猾的土匪居然沒有驚動山口的哨兵。他們順著又深又陡的山澗摸進寨子,然后開始放火鳴槍,大嚷大叫,揮動雪亮的長刀見人就砍。 馬上就有幾個驚慌失措的腳夫死在他們的手里。 一般情況下,勢單力薄的馬幫不敢抵抗,只能棄貨逃命,土匪也不追趕,只是把貨物掠走而已。 但是假如馬幫不想棄貨堅決抵抗,土匪就會大開殺戒,所有俘虜也將無一生還。 但今天這支護衛的隊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支保鏢隊伍,他們遇上強敵偷襲并不慌張,也不肯棄貨而逃。 ![]() 錢運周本來只在火堆旁打盹,槍一響他就立即清醒過來。其實多日來的平安行程使他心中一直不安。 馬幫在明處,土匪在暗中,誰知道土匪什么時候偷襲呢?現在土匪終于現了身,他反而感到如釋重負,仿佛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 敵情很快被查明,土匪分別從正面和兩側壓來,看得出他們意圖是迫使馬幫放棄貨物逃命。 土匪槍聲雜亂,有步槍,有火藥槍,他們在黑暗中起勁地打著呼哨,一味地大吼大叫虛張聲勢,企圖把對方嚇跑了事。 土匪畢竟不是軍隊,他們好像一群野狗,只會仗勢起哄,不像真正的狼群,在咬斷獵物喉嚨之前絕不聲張。 土匪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正好暴露在嚴陣以待于山坡和樹林兩組機槍的火力面前。 ![]() 沖鋒槍聲突然響起來,緊接著是許多沉悶而遲鈍的卡賓槍聲,最后埋伏在山頭上和樹叢中的機關槍群也噴吐火舌。 剎那間,那些暴露在火力射擊范圍內的土匪被打倒在地。 土匪立刻被打蒙了。只覺得這種場面不大像他們平時的行動,他們倒像進了屠宰場,而被屠宰的正是他們自己。 許多天來他們一直派人悄悄跟蹤這支馬幫,數得清清楚楚,帶槍的只有60個人,而他們卻有整整300人! 按說打一打那些保鏢,馬幫就該棄貨逃命,但是馬幫非但沒有被嚇跑,還把自己打了個腳朝天。 地上已經躺下不少于100多具尸體,僥幸活著的人也喊爹叫娘紛紛逃命。 ![]() 氣急敗壞的土匪司令“哇啦哇啦”一通叫,帶領殘兵敗將狼狽地鉆進山澗逃跑了。 槍聲平息,錢運周擔心狡猾的土匪沒有走遠,于是派人摸下山澗去偵察。 偵察的人很快就回來報告,說土匪果然躲在山澗里,好像還在等待什么。 片刻工夫,一個小土匪從澗底濕漉漉地爬上來,仰著脖子抖抖地發問:“司令說,你們到底是什么人?” 錢運周讓馬幫首領用撣語大聲說:“我們是中國人——李國輝將軍的復興部隊。” 小土匪立刻像鬼影子一樣消失在水溝里不見了。錢運周命令迫擊炮向山澗轟3炮,他囑咐道:“不許落空,給他們送顆定心丸!” 幾秒鐘后,一道紅光閃過,一聲悶響,巨大的火光騰躥而起,深澗中頓時煙霧籠罩。 那些驚魂未定的土匪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遲疑之際,第二發經過校正的炮彈又接踵而至,把沒有見識過真正戰爭場面的土匪徹底嚇破了膽。 ![]() 他們原本都是當地的山民,世代居住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大山里,金三角尚處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他們哪里見識過這樣威力十足武器呢? 炮彈砸下來,轉眼間就把山澗填平了一半,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機槍大炮徹底摧毀了土匪的信心,僥幸活命的人都跟兔子一樣沒命地竄出山溝,竄進樹林,從此銷聲匿跡。 一個月后,錢運周率領護商隊返回小孟捧,帶回了部隊急需的銀元、彈藥、藥品、電池、百貨用品、鹽巴和布匹等。 小孟捧營地沸騰了,這些國民黨殘軍像歡迎凱旋的英雄一樣歡迎護商隊。 有了這個開頭,便一發不可收,遠近的各類商人接踵而至,李國輝等人也干脆做起了鏢局的生意,一時在金三角地區名氣大震,所有土匪都知道緬北來了正規軍護商隊。 ![]() “復興部隊”靠護商掙了不少錢,買了所需的物品。有了經濟來源后,他們逐漸在緬甸邊境站住了腳。 這時又有許多從境內跑岀的散兵游勇和抗戰時中國遠征軍散落在緬甸的軍人前來投靠他們。 此外,李國輝又收編了一些當地少數民族武裝和云南的馬幫組織。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部隊人數迅速擴充到3000多人,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武裝 小孟捧屬于孟薩大土司刀棟西的領地,“復興部隊”在這兒駐扎、活動,令大土司非常不安。 他曾派人到“復興部隊”,探問他們什么時候回中國。李國輝則回答說:“借一方貴土養命,等待命令反攻。” 可刀棟西大土司心里非常清楚,這些殘兵敗將是想長久地盤踞在小孟捧。 為了將中國殘軍從自己領地趕走,他只好將此事報告仰光政府,要求緬甸政府出兵。 ![]() 北緬土司 于是,一支緬軍立刻開進大其力,并派人送信到“復興部隊”中,要求他們馬上派人到大其力進行談判,此外,還派飛機到小孟捧上空進行偵察。 李國輝派總部副官鄧克保和副參謀長蒙振生為代表前往大其力。 緬甸方面的代表先是不客氣地斥責了鄧克保和蒙振生一頓,又嚴厲地下了最后通牒: “我代表緬甸政府通知你們,限你們10天之內,撤出緬甸國,否則我們政府的軍隊將會向你們發起全面進攻,剿滅你們!” 盡管鄧克保和蒙振生低聲下氣地表明“復興部隊”不過是借地休整,此外并沒有什么目的,請求延緩撤走的時間,但緬方代表卻不理會。 ![]() 最后,蒙振生露出了“窮寇”的本性,他說:“要是你們把我們逼得太過分,我們只好不惜性命一戰了。” 緬方代表卻不屑地說:“你們的彈藥,只能夠用兩小時而已!” 鄧克保和蒙振生把談判的結果報告了李國輝。李國輝知道已經不可能避免和緬軍的交鋒了。 5月20日,“復興部隊”和緬軍進行了第二次談判。緬方代表的態度仍然十分強硬,鄧克保和蒙振生只好支支吾吾地應付。 在6月1日開始的第三次談判中,緬方代表的態度卻忽然來了個大轉變,滿面堆笑地端上茶和糖果招待鄧克保和蒙振生。 鄧、蒙兩人不知他們有什么意圖,心中充滿了戒備。 接著,緬方代表探問起“復興部隊”的兵力、武器裝備等情況來。結果這次談判又不歡而散。 ![]() 后來,緬軍派出載滿三輛大卡車的有重型武裝的國防軍,由景棟向大其力增援。 空軍還派飛機到“復興部隊”駐地進行偵察活動。雙方沖突一觸即發。 1950年6月16日,配有飛機和重炮的5000多緬軍部隊向小孟捧進軍,對“復興部隊”進行圍剿。一場戰斗終于爆發了。 緬軍的兵力和火力都是“復興部隊”的幾倍,他們的攻勢猛烈極了。但“復興軍”的卡賓槍還是“嗒嗒嗒“地狂射。 次日,晨光剛現,緬軍就派出6架“水牛”戰斗轟炸機向“復興軍”陣地轟炸。又以重型大炮向“復興軍”發起進攻。 “復興軍”官兵們大驚失色,知道這是一場泰山壓頂般的進攻。 ![]() 水牛”戰斗轟炸機 緬甸軍隊采用了拉網戰術,一步步地向“復興部隊”推進,步兵和炮兵一齊上陣,分多路進擊。 緬甸軍隊的大炮為蘇制馱載式120毫米重迫擊炮。這種迫擊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制造的。在歐洲戰場上曾令德國軍隊聞風喪膽。 除此以外,緬軍的武器中還有美國制造的127毫米勃朗寧式大口徑機槍,是飛機、戰車的克星,穿透力特別強,有效射程超過2000米。 緬軍機槍陣地就設在“復興部隊”對面的山上,“復興部隊”的步槍射程達不到,形勢對他們極其不利…… 在以后的幾個星期里,都是金三角的雨季,重裝備的緬甸軍隊在大雨里不便展開行動,便分兵深入山中追剿這些殘敵。 ![]() 緬軍司令官認為“復興部隊”非常脆弱,僅是一支流寇似的武裝組織而已,所以,打算雨季之后再采取行動。 乘緬軍麻痹松懈之際,“復興部隊”決定分路反擊緬甸軍隊。臨出發前,李國輝陰沉著臉,心情沉重地對他的部下說: “這是個決定我們是生是死的重要關頭,是存是亡,就在這一戰了!希望你們能夠像共軍一樣,一天走200里的山路,這樣的話,誰都不會是我們的對手!” 在李國輝的加油打氣下,部隊岀發了。 錢運周帶著一支500人組成的突擊隊,正急速地行進在原始叢林當中。 李國輝命令他們:重返小孟捧,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奪取他們的重炮和重機槍。 天亮后,一場大雨從天而降,錢運周率突擊隊趁雨潛入小孟捧,此時的緬軍官兵還在酣睡之中。于是他們的重炮、重機槍就輕易落到了突擊隊的手中。 ![]() 形勢急轉直下。前方的緬軍沒有得到警報,“復興部隊”的大反攻就已經開始了。 “復興部隊”用奪取來的重炮向緬軍猛烈開火。緬軍陣地上彈片橫飛,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房屋和村莊都在燃燒。 在江口,他們用繳獲來的重炮猛烈地向江中轟擊,兩個多小時內將400多發炮彈全部打光了。 戰斗尚未結束,緬軍提出談判。李國輝冷冷地盯著前來談判的緬軍上校說:“我建議以薩爾溫江作為我們駐軍的分界線。” 緬軍上校搖搖頭說:“你們提出的條件,要我方接受,是有一定難度的……”雙方不歡而散。 兩天之后,緬軍上校再次渡過薩爾溫江,與李國輝談判,還是無果而歸。 萬不得已,緬甸政府作出妥協,允許他們在這里“借土養命”。 8月底,“復興部隊”撤出大其力,重返小孟捧,之后再進駐孟薩。 ![]() 小孟捧 孟薩是個大壩子,內有40多個自然村寨。國民黨殘軍擁有了這個良好的基地及生存條件后,不僅得以茍延殘喘,而且獲得了再次發展的機會。 “復興部隊”進駐孟薩后,當地的土匪不是歸順就是逃離,于是武裝護送商隊走私鴉片,幾乎成了李國輝在這一帶稱霸的獨門行業。 孟薩是刀棟西大土司的領地,“復興部隊”在這里“借土養命”,“借”不過是一種客氣的說法。 他們進駐孟薩,完全不理會刀棟西同不同意,這使得刀棟西十分憂慮。 “復興部隊”是個大禍患,刀棟西卻無計可施,要是“復興部隊”哪天要將他趕岀孟薩,還不是易事一樁嗎? 這一天,刀棟西的大管家忽然驚慌失措地告訴他,“復興部隊”的總指揮找上門來了。 刀棟西大吃一驚:李國輝居然找上門來!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 刀棟西的族弟刀棟梁是云南境內的大勐捧土司首領,刀棟梁兒子召存信曾任新中國西雙版納州副州長,圖為召存信 當初是自己把“復興部隊”的事報告仰光政府的,政府才會出兵攻打,會不會是李國輝記恨在心,要來報仇呢? 又會不會是他們要來勒索財物呢?刀棟西躲也躲不過,只好去見李國輝等人。 想不到李國輝卻是彬彬有禮,他先是向刀棟西介紹了副總指揮譚忠和參謀長錢運周,又對刀棟西說: “復興部隊暫時駐扎在孟薩,借大土司的領地休整,給大土司造成的不便,很過意不去,我想和你交個朋友。” 刀棟西垂頭喪氣地說:“你們中國人的軍隊在我的地方蓋房子、打仗、做生意,什么稅也不向我交,哪里有這樣的朋友呢?” “土司大人,你是孟薩的主人,我們外來是客,作為客人,我們不會忘記對你要有誠意。”李國輝一邊說著,一邊響亮地擊掌。 ![]() 幾個“復興部隊”士兵排成一隊,將幾個頗大的木箱從門外抬進來,將箱里的東西全部擺開,刀棟西的眼睛忽然大放光彩,激動不已。 這“一些薄禮”,原來竟是200支快槍和10000發子彈。 在金三角地區,土司和盜匪的勢力都是因武器而強大的,所以再昂貴的禮物,都比不上武器的重要。有了武器,就可以征服別人,就可以獲得權力和一切。 刀棟西的那些土司兵,大部分用的都是老式的火藥槍,這些武器早就過時了,200年前英國殖民者用的就是這種武器。 那些“山大王”盜匪,仗著幾支快槍就能橫行一方,為所欲為。此刻,面對這200支快槍和10000發子彈,刀棟西能不眼紅嗎? ![]() 緬北傣族土司 李國輝這樣慷慨,刀棟西真是驚喜無比,就如同一個乞丐,突然被人賞了一張大鈔票。 在刀棟西的心目中,武器就是他的第二生命,從這一點上看,刀棟西覺得結交“復興部隊”,對自己還是有利的。 隨著“復興部隊”的勢力在孟薩一天比一天壯大,刀棟西一度安定下來的心又越來越緊張了。 “復興部隊”的種種行為,沒有一點點要返回中國境內反攻的樣子。看來,他們還是打算長久地駐下去了。 “復興部隊”在孟薩也還算安分守己,并沒有騷擾百姓。但說到底,這些人還是一支異域武裝,誰也不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意料不到的事。 所以“復興部隊”還是讓刀棟西這位大土司頭痛不已。他不止一次召開會議,打算解決這一問題,但沒有什么好計策。 最終,一位華僑管家向刀棟西獻計,說他看史書,中國古代為了消除和少數民族的敵對關系,便把公主嫁出去,這就是“和親”政策。 ![]() 中國古代和親 要解決“復興部隊”的問題,可以和他們“和親”,這樣還可以借他們的聲威在本地立足。 刀棟西有十幾個老婆,女兒更是數不過來,拿出來一兩個和國民黨殘軍“和親”,他求之不得!于是派和親使者到“復興部隊”中。 又向各村各寨下令,只要能招到“復興部隊”軍官做女婿,就能得到大土司的重賞。 刀棟西的招親之舉,李國輝十分明白他的用意,同時也贊同。 一聽土司要在“復興部隊”的軍官中招女婿,很多人立馬自告奮勇,表示愿意。 挑來挑去,只有參謀長錢運周和支隊長王滿堂兩人,是支隊長以上沒有結婚的軍官。 盡管一個聲明有未婚妻在昆明,一個聲明家里有個童養媳,還是雙雙成了刀棟西土司的乘龍快婿!王滿堂還娶了兩朵姐妹花!! 就在這項“和親”政策下,不少頭人紛紛與“復興部隊”結親。 ![]() 因為當地的頭人和百姓都聽刀棟西大土司的命令,所以,“復興部隊”和他結了姻親,就等于把這里所有的頭人和百姓都網羅到自己麾下了。 “復興部隊”在緬甸的“戰績”和發展震動了東南亞,更加震動了臺灣。 蔣記政府的殘軍竟然在金三角打敗了擁有飛機、重炮和坦克的緬甸政府軍,連蔣介石都感到驚訝萬分。 他召來第八軍軍長李彌,問他金三角這場戰斗的指揮者是誰,然而李彌哪里能回答得出來呢? 蔣介石特別重視這支驍勇的部隊,似乎從這支部隊看到了反攻大陸的點點希望。 于是,他任命李彌為所謂的“偽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綏靖公署主任”和“云南救國軍總指揮”。并令他馬上前往金三角指揮這支部隊。 ![]() 李彌十分奸猾。見到“復興軍”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泣不成聲: “外面到處傳說有一支第八軍的隊伍打敗了緬甸政府軍,我恨不得馬上飛到金三角來指揮你們戰斗。你們都是好軍人,沒有辜負我的教導……” 李國輝和譚忠是正統的國民黨軍人,從來都沒有想過違抗蔣介石的命令,都表示堅決聽從蔣介石和李彌旳指揮,交出部隊指揮權。 幾天后,李彌返回曼谷,臨行前把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和毛主席的《論持久戰》這兩本書送給李國輝。 他還對李國輝說:“你一定要看好部隊,我很快就會回來指揮你們。這本《論持久戰》,你要認真地看,共產黨戰勝了我們,靠的全是這本書。” 1951年春節,李彌帶著許多少將、中將軍銜的隨員來到孟薩,“復興部隊”和大土司刀棟西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對他們表示歡迎。 ![]() 3月8日,李彌又來到孟薩,正式宣布“云南救國軍”成立,他本人任“救國軍”總指揮,直屬臺灣“偽國防部”。 將七零九團擴編為一九三師,李國輝任師長,錢運周升為師參謀長; 二七八團改編為第九十三師,任命原二十六軍軍長彭佐熙的侄子彭程為師長,原九十三師師長呂國鈴為第二十六軍軍長、葉植楠為副軍長。 其中彭、呂、葉都是李彌帶來的隨員。原來的總指揮李國輝雖然升為一九三師師長,可實際上,這個新編一九三師,卻還不到1000人。 而原來的副總指揮、二七八團團長譚忠則只擔任了一個游擊支隊的司令,不如一個連長。 從這一天起,金三角的“李國輝時代”結束了,而“李彌時代”開始了。 在當時,朝鮮戰爭已經爆發,美國企圖武裝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利用他們竄擾大陸,開辟中緬邊界的新戰場,以牽制解放軍。 ![]() 1950年6月,美國前駐泰國武官謝爾敦在曼谷創辦了“海洋供應公司”,給“云南救國軍”供應了大批武器和軍裝。 12月,美國在泰國清邁設立領事館,負責救濟“救國軍”,并派遣軍事顧問對該軍進行訓練。 每月以大型運輸機向孟薩最少空投5次。此外,還每月提供給“救國軍”7萬美元的軍費。 1951年3月18日,李彌下令反攻云南,將“救國軍”分為南、北兩梯隊向云南進發。 北梯隊作為進攻的主力,由李國輝率領,南梯隊由呂國鈴率領,任務是進行佯攻。 李彌讓北梯隊先悄悄開出孟薩,3月24日又命南梯隊向車里、南崎、佛海出發。 打算讓南梯隊吸引住我解放軍的主力,使北梯隊能夠很快攻占滄源、耿馬、瀾滄。 然后,乘解放軍回師之前,向東急進,攻奪了思茅。再向南回軍,和南梯隊來個前后夾攻,妄圖擊潰我解放軍的主力。 ![]() 他們打算在三個月后占領云南大部分地區乃至全境,迎接國民黨遷到昆明,之后再進攻內陸。 5月15日,李國輝率領北梯隊的3000余人一舉攻下云南西部的滄源,并脅迫巖帥仮族頭人田興武、田興文率部向耿馬、瀾滄進犯。 當時的滄源僅有一條小街,人口也僅有幾千。解放軍駐在這兒的部隊人數較少,激戰之后便退到了縣城,后來再退到了臨滄,打算誘敵深入,消滅這伙死灰復燃的殘兵敗將。 李彌抓住攻克滄源這一仗大做文章,搞了一場非常熱鬧的“光復滄源”入城式及閱兵式,表明他要堅決反攻到昆明的態度。 來自臺灣的記者回去后大加報道,使得國民黨的軍界、政界興奮不已,整個臺灣國民黨政府好像被打了一針興奮劑一樣。 5月31日,和北梯隊密切配合的另一支武裝羅紹文部攻占鎮康縣南傘地區,次日又攻占了大營盤,并將孟捧列為攻占目標。 ![]() 南傘 6月6日,呂國鈴率南梯隊3000多人由緬甸孟養地區竄入云南孟連縣境,一連占領了糯福、勧馬和孟連縣城。 12日,南梯隊的游擊大隊吳運援部、特務大隊羅成部竄入南崎山區。 攻占滄源的次日,李彌來到邊境上的永和鎮,李國輝則守在滄源的劫董。 在李彌的的反動宣傳和威逼利誘下,滄源、思茅等地區一些反動土司、頭人、惡霸武裝紛紛投靠他們,頓時叛亂四起。 乘著這種形勢,李彌和美國軍事顧問經過精心策劃,擬訂了下一步反攻云南的計劃,具體如下: 利用土司武裝征集軍糧,修建孟薩機場,接受臺灣和美軍的空運物資,蔣軍主力伺機攻占耿馬、瀾滄、雙江。 叛匪李希哲和張陣希協同作戰,占領景谷和普洱;李文煥、羅紹文率部進攻鎮康和昌寧。 ![]() 正當李彌著手實施以上戰略計劃時,解放軍駐守云南的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已經做好了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斗準備。 6月6日至14日,在孟連東南糯福街的第一場戰斗中,我軍三十九師一一七團擊斃敵南梯隊副團長楊飛以下28人。接著,我軍又在孟連帕良村斃敵120多人。 敵南梯隊還不甘心失敗,又糾集石炳麟、召外湘等部共850多人,分別從臘福和班散入境,攻占孟連城街。 我軍三十九師一一七團和——五團約2000兵力迅速開向孟連,迅速圍殲了來犯的敵人。 這場戰斗開始于6月28日傍晚,結束于第二天早上,我軍一共消滅180多名敵人。 殘敵逃向山區。我一一七團乘勝追擊,設卡埋伏,又在國境線上俘虜了20多個逃敵。敵人的南梯隊嚴重受挫,被迫退回緬甸。 我軍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命二十團、一一五團、一二三團、公安二團、思茅基干團等進行密切配合,對進犯滄源、雙江、耿馬的北梯隊敵人實行圍殲。 ![]() 雖然李國輝憑借工事抵抗,并有耿馬土司罕裕卿、張國柱和仮族首領田興文、田興武的地方武裝2000人助戰,但最終還是敵不住我圍剿大軍,不是被殲滅就是被擊潰。 我軍俘敵人600多名,擊斃了大隊長以下300多人。繳獲了5門六零炮,400多支美式半自動步槍,500多支卡賓槍及20多匹騾馬。 蔣軍撤出滄源縣,戰斗英雄、指導員宋寶元率突擊連緊追不舍,將逃敵追進縣政府后面森林里。 不料,敵人在森林中設了伏兵,沖在最前面的宋寶元及其他10位勇士不幸中彈犧牲了。 原來敵人在這里也掘了交通壕,還修筑了暗堡,其中埋伏著一個機槍班。 森林中的小道被他們的機槍交叉封鎖著,我軍戰士追到這兒,就遭到了他們的伏擊。 隨后趕到的我軍一一五團的部隊,滿腔悲憤地發射岀火箭炮彈,炸毀了敵人的暗堡,那些妄圖頑抗的敵人也被我軍戰士的機槍和手榴彈殲滅了。 ![]() 解放軍清除殘軍在森林里的地堡 戰斗結束后,戰士們將一面五星紅旗插到了滄源縣政府的屋頂上。 這次戰役從6月3日到7月8日,我人民解放軍殲敵142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國民黨“救國軍”從此實力大不如以前,士氣不振,再也不敢大張旗鼓地入境竄擾了。 隨著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戰敗,李彌“反共救國軍”的“”、“反攻大陸”、“先占昆明,再進北京”的狂想也成了一場空想。 李彌第一次竄擾云南遭到慘敗并退回金三角后,決定先休養生息,發展實力,再圖反攻,于是召集大、小土司到孟薩開會,宣布了三項決定: 一是除土司、頭人和“山官”外,“救國軍”轄區里的居民,一律都要交稅交糧; 二是實行鴉片統購政策,禁止私人經營鴉片生意; 三是商人必須持有軍管區的通行證,才能進入轄區經商。 這三項決定其實是剝奪了土司們的權力。但是李彌的勢力無人敢抗,刀棟西大土司又表示擁護他們,土司頭人們也不得不答應。 ![]() 李彌同時分兵四處強占緬甸地盤,他們和解放軍對抗不是對手,攻打緬軍卻是得心應手。 “救國軍”迅速占領了緬北薩爾溫江以北,云南境外以南的三個省,控制了該地的貿易。 他們種植鴉片,并收納賦稅和收繳公糧,儼然是緬甸的當地一霸。 李彌還在緬北的孟薩總部辦了一所大學“軍政大學”,并自任校長,由李則芬任副校長兼教育長。 這所學校大量收容華僑及其子女擴充力量,同時又收編了各地的地主武裝。 有一次,李彌到大學內視察,他的目光掃過一排排努力表現的學員時,其中一個少年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見這個少年拆卸槍支的動作極為純熟。 李彌感到十分驚訝,就讓人把這個少年叫到自己的面前來。 李彌見小士兵長得白凈清秀,頓時又生幾分好感,高興地問道:“嗯,你叫什么名字呢?” “報告長官,我叫張奇夫。” “好,張奇夫。我現在正式宣布,你提前畢業,擔任上尉連長,希望你能竭盡所能,為黨國光復大業盡一份力。”李彌相信自己已經發掘岀一個優秀人才。 ![]() 坤沙(張奇夫) “謝謝長官提拔,張奇夫愿為黨國事業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李彌在緬甸無意間任用了一個少年當軍官,遠在臺灣的蔣介石自然不會清楚,也不會去過分關注。 而對李彌來說,在不久以后也忘了這個少年。 然而,不論是蔣介石還是李彌,都萬萬沒有想到,當年這個年僅十八九歲的少年,后來竟然會成為全世界為之震驚注目的重量級人物。 這個人,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東南亞毒品之王——坤沙! 1952年1月,孟薩機場建成。臺灣C-47運輸機每周兩次往返,運來M-1步槍、五零口徑輕機槍、反坦克炮等武器,裝備了近1萬名國民黨新兵。 1952年2月,臺灣又派800名軍官及特務到緬北充實“救國軍”。 到1953年1月,“救國軍”已擴充到1.8萬余人,編制為一個總指揮部。李彌為總指揮,柳元麟、呂國鈴為副總指揮,錢伯英、杜顯信任參謀長,趙玉甫任政治部主任。 ![]() 柳元麟 下轄4個軍區,3個師,12個縱隊。活動區域達10萬平方公里,比臺灣還大近3倍! 國民黨殘軍的迅猛發展,給緬甸政府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了捍衛主權,緬甸政府又于1953年1月對國民黨殘軍發動了代號為“旱季風暴”的大規模圍剿。 緬甸的國防軍全軍僅有2萬人,在這場戰役中岀動的兵力就超過了1萬人,其中以驍勇著稱的欽族部隊占了大部分。 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欽族部隊抗擊日軍的威名就已經傳遍了亞洲。 這些欽族士兵是山林作戰的精英,他們背著輕機槍在高山峻嶺之上也能行走如飛。 除此以外,緬甸政府還重金請來將近4000人,成員大多數為印度人的“國際兵團”。 ![]() 欽族士兵 “旱季風暴”戰役發起之前,緬甸軍隊經過了長時間的精心準備,大量集結兵力。又是主動出擊,在兵力、武器裝備上都勝于國民黨殘軍 國民黨殘軍一開始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當時李彌和參謀人員都不在孟薩,只好由軍政學校教務長李則芬和參謀長杜顯信指揮部隊抵抗。 國民黨殘軍雖然人數不少,但真正能上陣參戰的僅有兩個團,其他部隊都還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又散布在10多處,很容易被一個個殲滅。 緬軍的第一步計劃,是要殲滅駐扎于薩爾溫江兩岸的江口和大其力的國民黨軍,再將部隊分為兩路,分別向北攻取孟布及向東攻取對方的總部孟薩。 國民黨軍部署在江口和大其力的兵力很少,大其力僅駐有警衛營鄒浩修率領的兩個連,江口以東的拉牛山上更是僅有他的一個連。 ![]() 而在孟薩總部,僅守著兩個連和一個排,而孟布也只駐著九十三師師部和一個直屬連,人數加起來還不到400人。 5月21日,杜顯信在薩爾溫江的沙拉渡口命令張云岳率總部的兩個連增援江口。 此時鄒浩修的兩個連正從大其力退下來,渡到薩爾溫江東岸的江口,和張云岳兩個連會合到一起。 緬軍的一個團包圍了江口,連續三天進行猛攻,國民黨軍拼命抵抗,于是緬軍調重炮進行轟擊。 22日,在戰機協助下,緬軍攻下國民黨軍在薩爾溫江西岸的頭堡猛畔據點。國民黨軍拼命死守在沙拉渡口。 5月23日,“薩爾溫江戰役”打響。緬軍的炮火猛烈地轟擊沙拉渡口,并以跳蛙戰術跳過江口,進攻國民黨軍的總部孟薩和孟布據點。 ![]() 24日,國民黨軍從沙拉渡口敗退,撤守拉牛山。 接著,雙方在拉牛山口相遇,于是,一場激烈的肉搏戰展開。兩軍的死傷都非常慘重。 第二天,緬軍猛攻拉牛山口。威力強大的一零五口徑大炮擊得拉牛山口煙火四冒,儼如世界末日的來臨。 緬甸空軍于第四天也投入了戰斗,孟薩、孟布和拉牛山同時遭到了緬軍戰機的猛烈轟炸。 30日,國民黨軍又被迫退出拉牛山。這一仗,國民黨軍遭到了重大傷亡。 緬軍本來是計劃跳過江口分別進攻孟薩和孟布,消滅國民黨部隊。 可此時孟薩總部僅剩一個空殼,緬甸軍隊在這里無敵可殲,于是將兵力集中起來圍攻孟布,旨在殲滅對方的李國輝部隊。 但這一帶山勢陡峭、地形非常復雜,緬甸軍隊對孟布進行包圍,卻無法完全圍住。 ![]() 6月初,國民黨軍的主力部隊從緬北基地回師增援,占領拉牛山、沙拉渡口,并向孟薩、猛畔、猛果增派部隊。 緬軍前后受擊,只好在6月13日撤回薩爾溫江以西。這場“旱季風暴”大圍剿,就這樣無功而返了。 緬甸軍隊發動“旱季風暴”戰事之后,李彌在曼谷接受西方記者采訪,一句大話引起軒然大波,使他在金三角的統治從此結束。 一位西方女記者問他:“李彌先生,你是國民黨委任的'云南省主席’,你什么時候可以打回昆明呢?” 李彌大笑說:“我要打回昆明不太容易,但我要做緬甸王就太容易了,不過要看我愿不愿意了!” 此語一出,仰光輿論大嘩,學生上街游行,要求總理吳努和國防部長吳奈溫下臺。 ![]() 緬甸總理吳努 緬甸政府只得向聯合國控訴。他們向世界提供了大量的數據、照片、實物及戰爭情況的資料。 東南亞各國聯合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岀抗議,紛紛譴責臺灣當局和美國粗暴侵犯緬甸主權的行徑,要求維護緬甸主權。 盡管美國千方百計地擱置緬甸主權的提案,但正義的呼聲異常強烈,各國不肯通融。 美國無奈,不得不在曼谷召開美、泰、緬、臺四方軍事會談。國民黨派李則芬出席了會議。 美國和國民黨當局迫于各國壓力,最終達成的協議是:國民黨駐在緬甸的部隊全部撤往臺灣。 不僅國際社會不允許國民黨殘軍企圖推翻緬甸政府,蔣介石一樣不能容忍部下“自立為王”的行為,于是把李彌調回臺灣。李彌一到臺灣就被軟禁了。 ![]() 之后,蔣介石不得不下令從金三角撤軍。 從1953年11月7日到1954年6月3日,從金三角共撤走5472人,以及家屬1030多人。 此后,臺灣當局宣布已經從緬北撤走全部軍隊,沒有撤回的與臺灣再沒有任何關系。 李國輝隨撤臺人員到了臺灣后,很快退出軍界,帶著家人在臺北縣一處荒涼灘地,蓋起房屋,開墾田地,以養雞為生。 在這期間,我解放軍云南邊防部隊緊密配合地方各級黨政機關、民兵和人民群眾,對敵人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使2466名境外的國民黨軍官兵回國投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