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視劇《夢華錄》完美收官。 這部改編自關漢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古裝劇,在這個夏天不僅刷爆社交網絡、頻頻登上熱搜,還引發了一股追崇宋代生活美學的風潮,讓觀眾感慨“好想穿越回宋代”。 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陳寅格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span> 在《夢華錄》的鏡頭下,我們看到了宋代飲茶、美食、插花、家居等日常的方方面面,也與宋代生活美學來了一場完美的邂逅。 ![]() ![]() 想象下,靜謐的茶湯表面,浮現一幅花草鳥獸畫,美妙展現著宋人對閑情逸志生活的向往。 ![]() ![]() ![]() ![]() 《夢華錄》幀幀如畫,鏡頭下的宋代既有大開大合的優雅,也有小家碧玉的精致。案幾上擺著插花,花市上采購鮮花,插花美學演繹著汴京華夢的春夏秋冬...... 宋朝是文人時代,插花其實是一種文人雅趣。《東京夢華錄》一書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點明了插花在宋代生活美學中的地位。 宋徽宗就是“點茶”的頭號粉絲,他以茶宴百官,茶會桌案上要擺白色小插花,從他的畫作《文會圖》可以想象當時的茶宴盛事,正是宋代的飲茶文化聯結帶動了插花文化。 文人插花,將花卉賦予花德,以花寓意倫理。譬如插竹,以高風亮節的品格自喻;譬如插蘭,以幽懷若谷的氣質自喻。梅蘭竹菊,乃花中“四君子”。 早在宋代,就時興組合式插花了。以一個完整的較大的插花核心,插制三兩枝小花兒,再配上精美的配件。極簡風格的插花方式,深含著宋人的雋永、清雅的美學追求。 ![]() “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柳絲搭在玉闌干。簾外瀟瀟微雨、做輕寒。晚晴臺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更闌人靜月侵廊。獨自行來行去、好思量。” 蘇軾在庭院獨思量,寫下《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過》。不只蘇軾,宋代許多詞作提及“小園”、“香徑”,想來是文人獨處時候的好去處。 我們也可以從《夢華錄》邂逅宋式庭院。那些庭院,有著層層疊疊的門洞設計,通過借景、補景來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也有各形各式的窗戶,直欞窗、花格眼窗、槅扇和支摘窗等等。 宋代建筑擅工雕,一梁一柱,一格一門,都要進行紋樣裝飾;當時的酒店商鋪,還裝飾以綢緞、彩花;有地位的人家,屋脊上會有鴟吻、脊獸,懸魚等等。裝飾與建筑的有機結合是宋代的一大特點。 北宋《清明上河圖》展示了無數民房、店鋪、酒家,大多采用歇山頂的屋頂制式,即便是翼角翹起的弧度,也無不在展示宋代的柔和文雅之美。 宋代日常美學雅致之處在于品嘗著人間煙火,但還是留下了一抹清麗...... 入世的一面,宋人逛夜市,品美食,以茶會友;出世的一面,用喝茶來提神,潛心佛法,或在庭院小路散步徘徊...... 當代人對極簡生活的向往,在1000年前的宋代就實現了?!秹羧A錄》雖然是一部古偶劇,卻以宋代美學蕩漾起中國觀眾底子里傳統文化的因子,大概這就是為什么《夢華錄》能引起“宋代熱”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