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不夠獨立,平時做什么決定都要問我的意見,不然就不知道怎么辦,我真擔心他以后不能獨立出去工作。 自理能力差是現在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學生剛踏入社會就被公司拒之門外,也是因為自理能力差,因而許多學生選擇留在父母身邊學習、工作。但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會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發展,家長可以嘗試做一些努力,改善這種狀況。
孩子自理能力差,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喜歡一手包辦的結果。比如孩子把臟衣服一脫,父母就會拿走說:“你去忙,我來洗。”很少會有父母讓孩子動手。久而久之,孩子心里的念頭就是:反正父母會幫我做。自理并不僅限于生活方面,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家長想要孩子獨立自主,應該放手讓孩子去鍛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將對孩子未來的獨立生活很有幫助。
讓孩子住在學校宿舍也是一個鍛煉孩子自理能力的機會,但家長千萬別讓孩子把臟衣服帶回家洗,別隔三差五地去宿舍幫孩子搞衛生。孩子回家時,家長可以讓他分擔家務,甚至可以讓他策劃和組織家庭活動,讓他去操心,千萬不要越俎代庖。“他不做,我來做”“他做得慢,我來做”“他做得不好,我來做”等等,都不利于孩子學會自理。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夏令營等活動,讓孩子學會在沒有父母的庇護下求生存、求發展。
中職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有自己處理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要相信孩子,給予他們做主的權利。很多家長喜歡大包大攬,替孩子做選擇——對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東西、讀什么學校、交什么朋友等,他們都要干涉。父母要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與空間,例如孩子是上高中還是讀中職,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每個選擇所要承擔的后果就夠了,其他的不要干涉太多。 六、我的孩子做事很拖拉,什么事情都喜歡拖到最后不得不做了才匆匆忙忙敷衍了事。我很煩惱,應該怎么幫她改正呢? 有人說,在所有的壞習慣中,拖延是最壞的一個。這種說法是否科學無從考究,但做事拖延確實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機會。給孩子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不宜太長,短至一分鐘都可以,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一項任務,比如五分鐘之內看完一篇文章并記住重點,五分鐘之內洗好襪子,五分鐘之內收拾好行李。進行這樣的時間專項訓練,一方面是讓孩子有時間觀念,讓他們知道幾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另一方面是提高他們做事的速度。這種訓練需要堅持,家長對孩子的訓練結果要及時給予評估。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家長可根據孩子的特點,逢其時做其事,清楚地在時間表上標記出來,比如要參加技能證考試,哪個時間段復習什么知識要有明確的時間安排,孩子目標明確,家長堅持督促,讓孩子有時間觀念。事情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堅決停止,造成的后果讓孩子自己承擔。這樣“誤”幾次事,孩子自然而然會長記性。
拖延的孩子大多想著“不急,還有明天呢”。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父母要糾正孩子拖延的壞習慣,一定要督促孩子今日事今日畢。只有把事情做完才能談事情完成的質量和后續的發展。
孩子拖拉與父母喜歡催促分不開,特別是青少年,反抗心理很強,越被催越不做。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耐下心來不催促。孩子有了進步,家長要及時鼓勵,因為孩子很需要家長的認同與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