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解放軍十大元帥,無一不是軍中的頂級人才,但在這十人中,葉劍英卻顯得有些特殊。 在大多數人看來葉劍英既不像長年擔任解放軍總司令的朱德,也不像身為紅軍創始人的賀龍。 葉劍英在戰場上的表現,雖然可圈可點,但似乎與其他元帥還是有著較為顯著的差距。 不過,正如毛主席所評價的那樣“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葉劍英總是能在千鈞一發的重要關頭,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 多次拯救了黨和軍隊,也由此體現出自己偉大的革命氣魄和高超的斗爭藝術。 正因如此,1955年,葉劍英在中央軍委的一致認可下,被列入元帥授銜名單。 然而,在授銜前,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十大元帥一定要有他的名字”1955年9月27日,是解放軍授銜的日子,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很多將領都翹首以盼。 畢竟,軍銜的認定,不僅決定了將來待遇的高低,也體現了對過去貢獻的認可。 但對于很多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而言,授銜卻是一個需要斟酌的事情,當然,他們并非在意名利高低,而是認為自己獲得的軍銜太高了。 其中,毛主席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在敲定授銜名單時,中央軍委根據很多國家的慣例,設定了“大元帥”軍銜,而獲此殊榮的,毫無疑問便是毛主席。 但在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卻罕見地發了脾氣,直言,“我不要什么大元帥,更不要勛章”。 ![]() 為了說服毛主席,中央軍委特意定制了大元帥軍服,將它送到毛主席的書房,并表示這是全軍上下、所有戰士共同的意愿。 不過,毛主席還是二話沒說,便推開了做工精致的大元帥軍服,口中還念念有詞道,“大元帥,你一邊去吧”。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拒絕下,大元帥軍銜最終被取消。 毛主席本應獲得最高的榮譽,但他卻高風亮節地謝絕了一切軍銜,這一舉動很快便傳遍了軍中,也由此掀起了一股謙讓之風。 徐向前、賀龍、粟裕、許世友等人,紛紛向周總理提出降銜要求,而葉劍英更加直截了當,他把申請信,親自交給了毛主席。 ![]() 在信中,葉劍英誠懇地寫道,“我最多擺在大將的位子上,這是歷史的評定”。 事實上,按照原先的安排,授銜儀式進行期間,葉劍英會在遼東半島進行反登陸演習。 他本就對名利相當淡薄,所以坦然接受了安排,并打算提前申請降銜。 根據葉劍英女兒葉向真的回憶,在得知被列入元帥名單后,葉劍英晚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眠。 他向家人說道,“我雖然是解放軍參謀長,但作戰時都在后方部署,那些在前線的戰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的新中國”。 ![]() 正因如此,葉劍英認為,應該要把軍銜和勛章留給其他同志,于是便提筆寫下了一封長信,交給毛主席審閱。 然而,毛主席看完后卻并不認同,他表示,如果沒有正確的領導,再強有力的軍隊也會變成一盤散沙。 葉劍英統籌全局,做出了諸多貢獻,“十大元帥一定要有他的名字”。 就這樣,葉劍英無法推辭,接受了元帥軍銜。 那么,葉劍英到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為何毛主席對他有著如此高的評價? ![]() 投筆從戎,追隨中山先生1897年,葉劍英出生于廣東省梅縣,父母是老實本分的小商人,平日里十分勤勞能干。 當時社會不景氣,很多人吃不飽飯,但在他們的操持下,葉劍英小時候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還順利進入了私塾學習。 廣東作為沿海省份,是新思想登陸中國的橋頭堡,13歲那年,葉劍英就讀的梅縣東山中學便秉持新式教育原則,向學生傳播進步思想。 在學校中,葉劍英表現一直優異,所以也很受老師的欣賞,一天,他便和幾個同學一起,受邀前往一位國文老師家中做客。 當葉劍英見到平時熟悉的教師時,卻不禁嚇了一跳。 ![]() 原來,當時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感染了很多有識之士,這位國文老師便是其中一員。 為響應“推翻清政府”的號召,他果斷剪去了腦后的辮子。 這一場面,給年紀輕輕的葉劍英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畢竟,當時社會雖然已經逐漸開化,但公然反對清廷者仍是鳳毛麟角,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問道,“老師,您的辮子去哪兒了?” “如今是共和的年代,怎么還能留著代表封建統治的辮子?”隨后,這位老師又向他們講述了孫中山先生的故事。 就這樣,孫中山先生的名字給葉劍英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如此,他還效仿老師,斷發明志,為此,他們還受到了懲罰。 ![]() 然而,這些都沒有改變葉劍英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1917年,葉劍英正在南洋跟隨父親闖蕩。 按理說,以他的聰明才智,在商場上同樣可以大放異彩,但他卻毅然回國,考入了云南講武堂學習。 畢業后更是加入了孫中山先生的粵軍,從此開始了自己數十年的戎馬生涯。 1922年,軍閥陳炯明叛變,向孫中山先生發難,當時陳炯明掌控著廣東的軍政大權,革命形勢很不明朗。 但葉劍英卻果斷站在孫中山的左右,并喊出“打倒陳炯明,保衛大總統”的口號,令孫中山先生十分感動。 在孫中山先生遭遇危險之際,正擔任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更是挺身而出,保護他登上了“永豐”號戰艦。 ![]() 不懼危險,毅然入黨可見,在中國革命早期,葉劍英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他在軍中的地位也不斷晉升。 1924年初,葉劍英出任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同年6月份,他又參與了黃埔軍校的創建,并被任命為教授部副主任。 由于他是黃埔軍校的奠基人之一,在校內,他的威望極高,很受師生的尊敬。 如果革命如此延續下去,葉劍英或許會一直待在國軍內部,然而,1925年孫中山先生的離世,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 孫中山先生去世后,國民黨大權被蔣介石一手把持,與孫中山先生堅持北伐的理想不同,蔣介石對革命興致了了,只看重個人權力的掠奪。 不僅如此,國民黨內部的腐敗問題也逐漸凸顯,葉劍英時常聽到基層士兵被克扣軍餉的消息。 雖然他內心無比憤恨,但彼時的國民黨已是龐然大物,他即便想要改變,又談何容易。 正因如此,1927年,就在北伐戰爭高歌猛進,先后攻占長沙、武漢之際,葉劍英卻托人與周總理聯系,表達了自己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心愿。 ![]() 北伐期間,葉劍英與共產黨通力合作,親眼見證了共產黨人紀律嚴明、克己奉公的精神。 與此同時,他在好友李世安的幫助下,逐漸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對共產黨更是心馳神往已久。 于是,他便鼓起勇氣,打算舍棄自己在國軍中的高官厚祿,加入共產主義。 不過,這個提議卻被周總理否決了,原因也很簡單,當時國共名義上仍在合作,接受國民黨高官,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爭端。 于是,周總理便建議將此事暫時擱置、擇日商討,但不久后,“四一二”政變的爆發,為葉劍英提供了機會。 ![]() 南昌起義,立下大功當時,蔣介石發動了慘無人道的“白色恐怖”,在危急關頭,葉劍英利用自己在國民革命軍的職務之便,掩護了軍隊內的大量共產黨員。 不久后,為了籠絡人心,擴大己方勢力,蔣介石向葉劍英拋去橄欖枝,邀請他加入自己的利益集團。 由于對葉劍英欣賞有加,蔣介石不僅提出要給他升官,還允諾了每月15萬大洋的高額軍費。 不過,面對蔣介石的威逼利誘,葉劍英始終不為所動。 ![]() 此外,葉劍英對蔣介石屠戮無辜軍人、群眾的行為十分不滿,在拒絕了蔣介石以后,他又公然發表了《通電全國反蔣》的電文。 呼吁眾人團結一心,反抗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與此同時,他再度與周總理取得聯系,二次提出入黨申請。 見葉劍英為了革命前途,不僅拋棄了榮華富貴,還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周總理大為感動。 他感嘆道,“一生只為百姓謀,不愛烏紗不要錢”,隨后便同意了葉劍英的入黨申請。至此,葉劍英終于實現了期盼多年的夢想。 ![]() 由于革命力量遭受重創,中央便決定采取武裝革命的形式,與國民黨進行正面斗爭,南昌起義也被確定于8月1日進行。 當時,負責南昌起義的主要是葉挺、賀龍率領的部隊,但汪精衛聽到風聲后,立即下令,讓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收編”葉挺、賀龍部隊。 言下之意,即是要剝奪他們的軍權,打擊革命勢力。 得知此事后,葉劍英萬分焦急,立即從廬山趕往九江,趁泛舟游湖的機會,將情報偷偷傳遞給葉、賀二人。 隨后他們便一路南下,逃離了張發奎的勢力范圍,南昌起義這才得以順利進行。 ![]() “他總能在關節中看出要害”可見,葉劍英雖未直接參與起義,但在起義的準備階段,他身處敵人的心臟地區,以靈活的方式,為起義做出了重大貢獻。 也難怪,在南昌打響了第一槍后,周總理感觸頗深地說道:“在生死關頭,才能看清誰是同志”。 1928年,葉劍英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蘇聯留學,1930年回國后,他便馬不停蹄地趕往中央蘇區。 土地革命期間,他先后擔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閩贛軍區、福建軍區司令員等職務,在紅軍的幾次反“圍剿”戰役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揮作用。 ![]() 長征后,葉劍英曾遭到敵機轟炸,大衣上出現了幾十個彈孔,四肢更是鮮血直流,但他仍舊不肯休息,在擔架上,忍著劇痛指揮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紅軍抵達陜北后,張國燾拒不執行中央的北上方針,就在張國燾展開行動前,葉劍英無意間得知此事。 隨即馬上致電毛主席,戳穿了張國燾的陰謀。 因此,毛主席事后評價道,“他總能在大關節中看出要害,在關鍵時刻發揮用處”,而這,也是對葉劍英最公允的評價。 此后,葉劍英繼續發揮他在軍中“復合人才”的能力。 西安事變后,他主動與蔣介石聯絡,推動了事件的和平解決,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擔任八路軍參謀長,為建設抗日革命根據地,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 ![]() 解放戰爭期間,他更是運籌帷幄,無論是重慶談判、淮海戰役還是解放北平,他的身影隨處可見。 不難看出,葉劍英雖然不是號令百萬雄兵的指揮官,卻是為前線排除一切后顧之憂的定海神針。 在這個“第一參謀長”的努力下,不管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解放軍,都越打越勇,越打越壯大,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考慮到葉劍英在軍中的資歷、地位以及功績,開國元帥軍銜也是理所應當的事,于是便出現了我們一開始所提到的那一幕。 在葉劍英主動申請降銜時,毛主席第一時間予以拒絕,并且向中央軍委再三強調,一定要給葉劍英頒發元帥軍銜。 就這樣,葉劍英讓銜的故事才告一段落。 ![]() 結語“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晚年間,周總理仍舊不忘葉劍英的貢獻,每次提及,都不免對他稱贊一番。 的確,從剪辮明智的熱血青年,到征討軍閥的北伐將領,再到革命一生的共產黨人,葉帥的功勞,又豈是戰場上的軍功能夠囊括。 他寬廣的胸懷、靈活的手腕,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能力,都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作為一名戰略眼光獨到的軍政全才,他被授予元帥軍銜,實在是實至名歸。 功昭日月,葉帥千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