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又是讀書筆記的日子啦 寫在前面的話:因為每個人的閱讀習慣和側重點都不盡相同,所以讀書筆記僅是基于我在閱讀過程中對書中感興趣或頗有收獲的內容的整理和整合,想了解更多的內容,還是建議大家去閱讀原書,收獲才更多嘛~ 今天分享《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 在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涵蓋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及重讀的五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對于還沒有建立起自己讀書筆記體系的人來說,這本書是非常友好的,沒有長篇大論,方法簡單,可操作性強,想讀透讀懂一本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確實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對于已經建立起自己讀書筆記體系的人來說,這本書則有助于完善自己現有的方法,對自己的方法進行更新迭代。 本書更重要的觀點還是要反思自己閱讀的初心,“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后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讓讀完的每一本書,都能有扎實的收獲。 ![]() 【01】奧野宣之其人 奧野宣之,日本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 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志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臺的節目中播出后引發了熱烈反響。 著有《如何寫游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02】讀書的基本目標 至今為止,你讀過那么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容呢?當被問起下面的問題,你會怎樣回答呢?
“我以前讀過這本書,但已經不記得里面的內容了……” 怎樣才能做到不只“讀過”,還把讀過的書記在腦子里呢?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具體應該做些什么呢? 讀書的基本目標: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扎實的收獲。 一個月能讀很多書、讀一本書只用幾十分鐘這樣的能力,在這個目標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讀書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于自己的東西。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并隨時拿來參考。 【03】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1、三個竅門 養成習慣:如果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不刷牙了會覺得非常難受。做讀書筆記也是這個道理。 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做讀書筆記看起來是件費時費力的事,但從結果來看,這種讀書方法最有效率,反而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創造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為了讓讀書筆記更方便自己使用、堅持,在記錄的過程中也應該時刻改進做筆記的方法。要讓做筆記這件事成為自己的習慣。 2、四種筆記 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這與日后的選書息息相關。不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只要按照時間順序將它們排列在筆記本上就夠了。 購書清單:找到真正想讀的書。通過電視廣告、書評報道、書里的推薦板塊或者朋友的推薦而得知的書名,都可以記在筆記里。 各種報道的剪報:盡情收錄感興趣的內容。只要是引起你注意的內容,最好都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 讀書筆記:將讀后感轉變成文字保存下來。讀完一本書以后,可以在筆記本上做做摘抄、寫寫讀后感,將這次讀書體驗封存在筆記本里 3、讀書五階段 ①選書: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與書相關的信息,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這樣做可以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 ②購書: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筆記里寫的那樣值得購買。 ③讀書:在讀的過程中,做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 ④記錄:制作讀書筆記,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或思考,留下與書交流過的證據。 ⑤活用:通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 【04】筆記讀書法與普通讀書法的區別 1、選書 普通讀書法:對書沒有形成意識
筆記讀書法:收集信息已成為日常習慣
2、購書 普通讀書法:選書的過程從書店開始
筆記讀書法:按照購書清單指名購買
3、讀書 普通讀書法:普通的讀書方法
筆記讀書法:帶著讀書筆記的概念讀書
4、記錄 普通讀書法:僅僅是讀過
筆記讀書法:將讀書筆記實體化
5、活用 普通讀書法:保存在書架上
筆記讀書法:回顧讀書筆記
【05】將讀書過程結構化 ![]() 【06】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1、做記號的三個步驟 ![]() 接下來,再讀一遍③中的內容,把最后還是無法舍棄的內容抄在讀書筆記上就可以了。 2、利用書簽邊讀邊寫 閱讀很厚或有難度的書,或是在旅行時對閱讀感覺煩膩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同時進行做記號的三個步驟。這個時候,為了能區分每道程序中斷的位置,需要用到書簽。 ![]() ![]() ![]() ![]() ![]() 3、“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1)巧用標記區分對象 普通直線:用于“重要”“客觀上很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波浪線:用于“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里,以后加以運用”的情況。 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 2)寫讀書筆記之前,要關注的五個要素 ![]() 3)著手寫讀書筆記 ①寫上六位數的日期,內容要用大一些的字體,寫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換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個段落之間留兩行空白,寫起來會更輕松,還便于日后重讀、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②摘抄和寫評論。首先,重讀一遍用筆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篩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經過五六遍的反復閱讀,最后篩選出的內容不會太多。 ③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寫上自己的評論。之所以取名為“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因其摘抄和評論并存的特征,正如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系一樣。 ④摘抄部分用“○”表示,而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感想和補充說明則標上“☆”,以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4)舉個實例 [080715]《決定人類未來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自殺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抑郁。(P180) ☆作者說,世界上的自殺者比在戰爭中死去的人還要多。人類在戰爭年代會死亡,在和平年代也會死亡,真是不容易。 ○所謂奴隸,就是被剝奪了人權的人。 ☆以前的奴隸是長期雇傭制,而現在的則是因為抵押貸款而被人身買賣。 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是為了在摘抄以后,趁著印象還鮮明寫下自己的感想。 只要記得重點放在“摘抄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文章”和“寫主觀評論”上即可。 使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這種細致的處理方式一定會讓這次閱讀成為難忘的體驗。 【07】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1、學以致用的讀書體驗 讀完書后對書中內容做出反應,進行主動思考,才能真正掌握這本書的內容。 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讀書筆記這一產物中再生產出原創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鋒利。在原創文章中產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細致、深刻的。 2、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 寫讀書筆記時的“應該摘抄哪段文章”“應該如何評論這點”的問題,就是思想輸出的第一步。 讀書筆記并不是寫完放好就萬事大吉了。如果在讀書時發現了感興趣的內容,就應該扎實地多看幾遍,偶爾還需要把讀書筆記完完整整地翻一遍,了解自己到目前為止都讀了什么書。 這樣的反復輸出,也可以說是在對自己灌輸思想。 3、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 好處:更好地消化內容,加深理解、開放新視野。 做法: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選擇一個“重讀筆記時間”,睡前或洗完澡。 4、養成重讀的習慣 量化重讀頻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 推薦的地點:家或公司附近的安靜咖啡館。安靜地讀書、做筆記。 5、在重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即使是漫無目的地重讀,也會有些新的發現,遇到意想不到的好句子。只要有一點空閑,把讀書筆記簡單地重讀一遍,帶來新的發現。 6、通過重讀為思想增色 簡單回顧時:重讀讀書筆記 回憶更多時:參考書中重點段落 想從頭開始:重讀原書 可重讀一遍讀書筆記,也新寫一遍讀書筆記,這些都是你獨創的專屬閱讀法。 【08】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 1、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 參考書分為以下幾種:
2、多讀百科全書 為了能隨時調查感興趣的事物,可以把百科全書存在電子移動終端里。旅行途中帶上百科全書,可以隨時隨地調查地名和人物,自己做自己的導游,想想就覺得很有趣。 松本清張就是在百科全書里偶然看到了有關“西鄉札”的內容才得到了靈感,寫出了處女作《西鄉札》。百科全書就是這樣一種能將好奇心與思想輸出結合起來的工具。 3、通過訂閱來提醒自己 訂閱一整年的期刊/雜志:書籍或雜志是一種傳播隱藏于生活中的智慧的媒介。既然如此,為了以后不再因缺乏靈感而苦惱,讓靈感源泉——也就是書籍和雜志——自動送上門來就好了。 4、書店里不只有新書舊書,還會有意外發現 舊書店:舊書除了售價比新書便宜,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能讓你遇見意料之外的好書。在舊書店的貨架上能看到很多絕版的、很難入手的書籍,這一點是普通書店無法比擬的。定期去舊書店轉轉,去發現出乎我們意料的那本書。那些與現代視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輸入可以讓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得到進一步的飛躍。 5、由淺入深吃透難懂圖書 難道說想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就要先去學俄語嗎? 讀書不是這么狹隘的事情,不應該有禁忌。 讀三本好懂的書比讀一本難懂的書要簡單得多。實在看不進去,可看看這些版本:
6、把書堆成山,讀書不再難 沒讀的書先放在 “一字板書架”上,已經讀完正在寫讀書筆記的放在書架上,全部完成的轉移至大書架(書柜)。 7、把名著放在枕邊 經典名著是不朽的,值得閱讀:名著是一種很神奇的書,有一天你會忽然覺得它讀起來很過癮。即使不想馬上閱讀,也要為忽然想讀的那一天做準備,重要的是讓這本書保持自己隨時可以接觸到的狀態。當你終于憑借閱讀的激情把名著讀完,會發現自己感受到了它們在歲月長河中歷久彌新的精華。 8、常帶三本書同時閱讀 同時閱讀三本書,就意味著同時完成了三本書的通讀、重讀、標記這九道程序。慢慢地,你會覺得坐下以后不做點什么會很浪費時間;站著的時候則會抓緊時間讀書,為之后做記號、寫筆記做準備。 9、在家里的每個角落放滿書 10、去掉外封,讓讀書變得輕松 可以留下“未讀書=有外封”這樣一個記號。即使拿出這本書做參考的時候放在了桌子上,也不會和已經讀完的書混淆。 11、雜志要邊撕邊讀 第一,把讀過的幾頁直接撕下來,丟進垃圾箱。 第二,在家或公司里把想看的幾頁撕下來帶到外面。 采用這兩個方法,可以讓雜志更便攜。學會了如何熟練地撕雜志或報紙,也會對制作剪報有幫助。 12、不能小看的有聲學問 較難的內容,要先找“軟肋”,有時候針對某個領域,聽演講、看視頻比讀書更合適。 13、準備一支你想珍藏的鋼筆 出于大腦構造的原因,簡單作業的過程會帶動起人們的熱情,使其專心致志地投入工作,鋼筆是最適合帶動工作熱情的文具。 14、名言要貼在顯眼處 15、讀后感從摘抄開始 16、用復印機讓讀書更方便 17、獨創版權頁 版權頁本身記錄了很多信息,如果再加上書到手以后的數據,那么就能通過這一頁知道更多信息。這就是一份履歷書,講述自己是在哪里、如何與這本書相遇的。 18、書與筆記交叉使用 交叉使用書與筆記,讓讀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19、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 ①愛讀之書一角:把讀起來最方便、取放書最容易的位置留給了喜歡的書,這個區域只存放自己眼里超一流的書; ②廢棄書一角:這片區域是最偏僻、最底端的空間。書架被塞滿的時候,就從所有書里挑選出10本左右再也不會讀的書,放進這個區域。放在這個區域里的書不久以后就要被扔掉或是賣給舊書店了; ③讀書筆記一角:這個區域放了30本左右最近寫的讀書筆記,要經常讀讀放在這里的讀書筆記,找找還想重讀的書。 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時的期待,是睡前溫馨的陪伴。也就是說,在愛書之人的眼里,讀書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許你已經習慣把“書”和“自己”當作讀書生活中的兩大要素,那不如讓“筆記本”成為讀書的第三要素。 做好讀書筆記能讓讀書生活更加充實,還能提高找書、讀書和活用的水平,讓讀書生活更加愉快。 |
|